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汽车工业100多年的发展经历,既是汽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历史,也是社会进步的历史。汽车的诞生使人类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都发生了重大变革,所以汽车被称为“改变世界的机器”。汽乍这种轻便灵活的交通工具,不仅是社会物质基础的一部分,也已发展成为国家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时至今日,汽车以其卓越的性能和广泛的用途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铝镁材料在汽车零部件上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工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新一代汽车产品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即轻量化、智能化、节能、安全和环保.而这种严峻的挑战又为汽车工业的技术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机遇。目前.汽车工业的主体技术正步入转型换代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3.
大规模定制:汽车业供应链管理的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世界汽车市场由传统的相对稳定的市场演变成动态多变的市场,汽车业所面临的社会、经济、制造环境与客户需求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采取了从大规模生产方式向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转化的策略。为了适应汽车业这种新的制造模式的变化,汽车业的供应链  相似文献   

4.
文章简要论述了汽车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原因和必要性,对汽车企业的社会责任内容加以定义,同时分析了目前中国汽车企业社会责任开展的现状和不足,最后提出加强中国汽车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国外汽车摩擦材料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70年代以后,国外汽车摩擦材料从传统的石棉型材料过渡到半金属型、泊金属型、无金属型以及90年代最新的环保型无机摩擦材料。本文就这种趋势,着重叙述在该产品更新换代过程中如何通过选用和开发新的原辅材料,以及改进生产工艺和技术,从而满足汽车工业和社会环保的要求,并结合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需求,分析和讨论国内应采取的措施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滕伯乐 《时代汽车》2005,(11):22-23
中国进入汽车社会的时代特征 汽车社会,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是科技创新发展的标志,是综合国力的体现。对汽车社会的数字化表述,在国际上是用汽车的社会保有量、千人拥有量、人均GDP达到的水平和R值来表示。中国的汽车工业经历了半个世纪,同发达国家的汽车工业比较有定的差距,同后来跟进国家的汽车工业比较除年产量外也有定的差距(比如,产品开发、高新技术含量、轿车比例和出口批量等)。但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创建、成长和发展,以及取得的业绩和潜在市场需求是举世瞩目的特别是改革开放、加入WTO和进入新世纪以来,更有可喜的成果显观,足以表明中国进入了汽车社会这个难得的战略发展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7.
中国进入汽车社会的时代特征 汽车社会,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象征,是科技创新发展的一个标志,是反映综合国力的一个体现。对汽车社会的数字化表述,在圈际上是用汽车的社会保有量、千人拥有量、人均GDP达到的水平和R值来表示。中国的汽车工业经历了半个世纪,同发达国家的汽车工业比较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8.
唐珍珍 《专用汽车》2023,(11):125-127
在新时期,汽车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对相关专业人才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系统化落实汽车专业实训教学,打破实训教学存在的局限性,全方位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和效率,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实践能力优异的人才。基于此,以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实训教学为切入点,针对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9.
子嫣  于镭 《车时代》2007,(10):12-13
随着这几年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的私人汽车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汽车时代。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对这种高速发展做好了心理准备。我们应该学习西方世界对汽车的积极心态,更好地融入汽车时代的生活,“养辆汽车做宠物”是这种积极心态的一个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0.
为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大决策,目前,编制中国汽车“十一五”规划,业内颇为关注。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的汽车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长足的进展,今年产量仍将保持500万辆以上,成为世界第四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三大汽车消费国。但是不能不看到,我国的汽车产业发展还是以大量消耗资豫和牺牲环境为代价,还是建立在粗放经营的方式上。这种方式不符合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要求。[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新能源汽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前研制和开发各种新能源和新汽车在国内外蓬勃发展。我国汽车工业应如何应对这种局面,本文根据汽车特点和发展趋势,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新世纪的新能源是利用煤提取甲醇,首先发展甲醇汽车,再进一步利用甲醇制取氢气,再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从而成为我国新世纪的主导汽车。  相似文献   

12.
对汽车召回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都已实行了汽车召回制度,汽车召回制度实质上是对已经造成社会危害的汽车产品的生产企业的惩戒和对尚未造成危害但已经发现问题的汽车产品的挽救,它维护了消费者的权益,规范了汽车市场,在我国实行汽车召回制度需要创造一定的条件和社会基础,需要制定一套权威而稳定的法律。  相似文献   

13.
为克服传统锻造工艺生产的不足,对汽车变速器中间轴毛坯进行了楔横轧工艺实践。结果表明,采用这种工艺实现了汽车中间轴毛坯的大批量生产。同时,阐明了这种工艺的精确、高效,在汽车生产中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人们往往用车水马龙来形容一个城市的现代化的程度,描述繁荣景象,也往往以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而感到自豪和荣耀。其实,按现代社会文明化标准,这种观念显然已不合时宜了。汽车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以及给人们带来快捷方便和无穷乐趣的同时,过量的汽车不仅会造成空气、噪音的污  相似文献   

15.
小雨 《时代汽车》2012,(1):38-42
有这样一个哲学命题可以说明我们徘徊在汽车社会门口的窘态,天上下雨地上湿,地上湿不一定是天上下雨造成的。中国的汽车多了是不争的事实,但并不标志着我们已经进入汽车社会。因为现实说明,从思想和制度上看,我们离汽车社会的标准还很遥远。  相似文献   

16.
人车和谐,是汽车文明的核心理念,是国民的期待,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极而言之,若飞车恣肆,血肉横飞,那还算得上什么文明,又有什么和谐可言。我国将步入汽车社会,但汽车社会并不等于汽车文明,汽车作为现代文明的物质产品也不是汽车文明的全部。《飙车何必在马路》的短文,一斑见豹,揭示了这样的重大社会主题。  相似文献   

17.
《汽车与配件》2006,(2):7-7
长期以来,国内不少地方政府对小排量汽车冠以了许多莫须有的罪名,以似是而非的理由下达了种种对小排量汽车限时、限地、限区通行的”土政策”。其冠冕堂皇的理由无非是维护国际大都市形象,缓解交通拥堵等等。此项政策造成的后果是,在我们这样一个能源紧缺,收入水平远不及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中,汽车消费居然崇尚豪华车和中高档车,鄙视小排量车和微型车。这种消费倾向也促使部分原先生产小型车的企业转而进军中级车,甚至更高端的市场。也正是这种畸型消费助长了诸多跨国公司争相将奔驰、宝马、本特利、劳斯莱斯、法拉利等豪华车引入中国,误导了国人的健康消费和节约型消费,使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别更趋表象化,成为一种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8.
肖军 《城市车辆》2008,(6):45-47
汽车的出现和普及大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为人们积极投入社会,广泛接触创造了大量机会,极大地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但是,车速的跃升,道路的延展,使人们在感受汽车便利的同时,也必须提防不期而至的交通事故。目前,全世界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约50万,因此,汽车的安全性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你若想拥有自己的汽车,就不能不关心汽车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描述了汽车造型由古到今的演变过程及其每个阶段的文化内涵,提出了汽车车身是一种文化符号,是汽车功能文化与社会文化的融合,并且在汽车造型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功能文化会逐步影响和改变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20.
一、重视汽车安全性能的重要性 汽车的出现和普及大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为人们积极投入社会,相互间广泛接触创造了大量机会,极大地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毫不夸张地说,汽车不仅为人类的身体装上了飞驶的车轮,同时它更为人类的思想装上了飞驰的车轮。但车速的跃升、道路的延展,使人们在感受汽车便利的同时,也必须提防不期而至的车祸。目前,全世界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约50万。因此,汽车的安全性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你若想拥有自己的汽车,就不能不关心汽车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