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我国铁路客票票制长期存在的各类问题,借鉴国内外相关行业电子客票应用的成功经验,提出我国铁路电子客票是以电子数据形式体现的铁路旅客运输合同凭证这一基础定义。在此前提下,研究铁路电子客票在旅客出行全程中应用所涉及的各项关键技术,包括分布式环境下异构数据库间的数据同步技术、网格化的旅客服务记录(PSR)数据存储模型、大并发条件下海量PSR数据的高效访问机制、大场景下人脸服务平台与各类终端的联动技术,以及基于秘钥和用户身份信息的电子客票识别码双因子加密等。围绕以上关键技术和实际应用要求对客票系统架构进行升级,新建电子客票集群、PSR集群、人脸比对集群、电子客票识别码集群等服务资源,同时改造升级路局级和车站级客票系统软硬件设备。铁路电子客票经长时间、大规模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各项关键技术和客票系统的架构升级方案均能较好地满足旅客无纸化、自助化、信息化的出行需要。  相似文献   

2.
文章阐述了自助服务的特征,梳理了铁路自助服务和电子客票的运用现状,从售票、验票、检票等环节入手,深入分析旅客自助办理客运业务时的各类需求,设计了基于铁路电子客票的客运自助服务体系方案和主要业务流程,对客运自助服务技术的优化进行研究。该体系的建立可提升铁路旅客出行体验、客运作业效率和客站服务品质。  相似文献   

3.
借鉴国内外多种交通方式联运应用经验,为实现铁路12306互联网售票系统(简称:12306)"一站式"购买联运电子客票,和一票制"一体化"出行,提出构建多种交通方式的铁路旅程规划平台技术方案,设计符合铁路旅程规划业务及需求的铁路、铁空、铁公、铁水联运产品,阐述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旅程规划算法,并基于铁路电子客票二维码技术提出联运电子客票"融合码"智能出行方案,为将12306建设成为为综合交通出行服务智能平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铁路电子客票自动售检票系统与设备要求,设计了电子客票自动售检票系统的总体架构和网络构成,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铁集团)线下电子客票集群为中心,采用全流程旅客服务记录等技术,实现线上、线下购票一体化服务;设计自助设备的具体功能和既有设备改造方案。经过高铁线路应用,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并提出未来电子客票自动售检票系统与设备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随着铁路运营里程的不断增加,我国铁路建设的技术已达世界领先水平,而我国铁路旅客服务方面,特别是人文关怀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文章对国内外无障碍服务现状及我国铁路行业无障碍服务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无障碍服务体系框架,建立了无障碍智能化服务框架,提出了智能铁路无障碍服务系统,并详细介绍相关智能服务设备。进一步基于Python语言,在Django2.0.2环境下开发了铁路旅客无障碍服务系统,满足各种旅客的全行程服务需求,保障旅客的安全便捷出行。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铁路已经全面推广实施电子客票,为进一步适应城际旅客需要,提供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出行服务,基于移动支付技术与电子账户应用,充分利用电子客票应用系统和设备,对新一代中铁银通卡应用进行研究。基于简单、适用的“一键开卡、一键充值、一码乘车”原则设计产品功能,研究以二维码为载体的自助验、检、乘车支付的一体化流程。该研究成果已经在部分城际铁路得到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正记者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长三角铁路第三批24个车站已于11月26日启用电子客票。至此,长三角高铁和动车停靠站全部迈入电子客票时代。电子客票是提升铁路智能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与旅客出行体验密切相关。今年以来,按照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的要求,长三角铁路有序推进电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铁路旅客对城际铁路公交化的出行需求越来越高。为适应城际铁路旅客快速进出站、便捷支付的现实需求,设计了城际铁路智能乘车码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双离线动态乘车码生成与解析及旅客身份智能识别,旅客可随到随走,通过铁路12306支付宝小程序扫码进出站,显著提高了旅客出行效率。此外,依托铁路电子支付平台的支付结算能力及支付宝金融产品的支付与风控能力,通过支付交易多重加密与验证及完善的交易对账及差异处理,实现旅客电子支付账户免密代扣及支付宝垫资保付,既保证了旅客支付的便捷性、安全性和风险可控性,也确保了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运输收入准确无误。该系统已在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应用,实现铁路旅客先乘车后支付的出行体验,促进铁路客运服务方式转型和铁路客运服务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铁路将进一步扩大铁路电子客票应用试点范围,在海南环岛高铁试行电子客票的基础上,自7月27日起,陆续在上海至南京、成都至重庆、广州至珠海(湛江西)、昆明至大理至丽江4条高铁城际铁路开展电子客票应用试点。国铁集团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推行电子客票应用,是铁路部门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手段提高客运服务质量、改善旅客出行体验的服务举措。此次扩大电子客票应用试  相似文献   

10.
铁路旅客服务质量和旅客服务系统信息化水平是衡量铁路客运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设计先进的铁路旅客服务信息系统,为旅客提供安全、舒适、便捷、高效的优质服务成为铁路客运工作比较急迫的需求。分析我国铁路旅客服务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及系统构成,将中台作为连接前台与后台的桥梁,提出基于中台的铁路旅客服务信息系统设计方案,给出基于中台的系统总体架构。研究表明,采用中台技术的系统可以提高铁路旅客服务信息化水平,提升旅客出行体验,进一步提高铁路客运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1.
提出电子客票在中国铁路旅客运输中的应用设想,分析了铁路电子客票的应用意义,并给出电子客票应用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提升铁路列车验票效率,提高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优化旅客出行体验,以增强现实(AR,Augmented Reality)智能眼镜设备为载体,进行免打扰列车验票服务应用研究。设计了基于AR智能眼镜的免打扰列车验票应用流程,阐述了AR技术、人脸检测技术和人脸桶检索技术在免打扰列车验票中的应用,并在塔建的测试环境中进行了功能测试,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该研究可为铁路客运服务向更智能化、数字化、人性化方向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铁路科学、高效的发展与建设,铁路旅客站房也随即进入了高密度设计与投入使用时期。旅客站房作为一个重要的交通节点设施,为旅客的安全出行提供服务。其与城市各种交通方式接驳、换乘,客流量大、客流密集、流线复杂,安全问题尤为突出。以铁路旅客车站设计为出发点,从色彩系统、引导标识系统、细部构造3个方面阐述提高旅客安全出行的可能,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措施,使旅客站房能够更为安全地服务大众。  相似文献   

14.
为向铁路旅客提供更优质、更个性化的购票服务,结合当前铁路客票服务的现状,基于知识图谱构建知识库的方法,分析和研究智能技术在铁路客服领域的应用,推广自助应答服务渠道,设计了铁路12306线上智能客服系统方案。该方案不仅可以减轻人工客服的压力,提升用户个性化服务体验,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针对铁路智能客运站信息系统建设展开研究,对衡阳东智能客运站各信息系统技术架构进行了设计,并详细阐述了技术方案。根据信息系统实际运用情况,智能车站建设为旅客出行、设备维护提供便捷,并提升了服务质量和生产组织效率。  相似文献   

16.
设计具有铁路出行特色的互联网订餐平台,利用数据库读写分离技术、大规模并发处理技术、分布式文件存储技术,结合客票系统架构,为铁路出行旅客提供在线预订车厢自营商品和沿途社会餐饮商品的服务。该平台已平稳运营近600天,累计接单300多万张,基本满足了铁路旅客在途用餐需求,解决了铁路出行旅客在途消费受时间、空间限制的难题,提升了旅客出行体验,改善了客运服务质量,为其他客运延伸服务的互联网经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6月20日,电子客票在全国普速铁路推广实施,覆盖1 300多个普速铁路车站。此次推广实施后,全国铁路有2 400多个车站实行电子客票,将覆盖95%以上的铁路出行人群。国铁集团客运部负责人介绍,至今年5月底,全国铁路已累计发售电子客票超过8.72亿张。购买电子客票后,旅客可通过互联网退票和改签,进出站持有效身份证件实现"一证通行",实名制核验、检票、验票更加便捷,闸机检票速度提高3倍左右,检票  相似文献   

18.
正由郑州铁路局科学技术研究所与北京金宏诚达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武汉翔翼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制的"非接触式(RFID)铁路电子客票及售检票设备"于2013年12月30日通过了郑州铁路局技术评审。"非接触式(RFID)铁路电子客票及售检票设备"包括采用RFID近场识别技术开发研制的电子客票以及配套的窗口售票机、自动售票机、自动检票机,可以与正在应用的铁路票务系统平台及旅客服务系统平台对  相似文献   

19.
铁路客站是铁路服务旅客和社会的场所,是展示铁路形象的窗口,是城市的门户。铁路枢纽大型客站是一个时期铁路建设、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播的缩影。近十年,我国陆续建成了50余座大型客站,极大地方便了旅客出行,也成为了各大城市的地标性建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客对出行体验有了更高的需求。满足旅客不断增长的出行需求,提升大型客站整体品质,需要客站建设者不断思考、不断总结,推动枢纽大型客站设计的持续创新。本文在总结我国铁路枢纽大型客站建设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了铁路枢纽大型客站发展建设社会化、站城一体化、建筑绿色化、建造装配化、服务智能化的建议,以期为全方位建设智能化铁路枢纽大型客站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针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北京—张家口高速铁路(简称:京张高铁)的运营特征,为满足办赛/观赛方和高铁运营方的多元化运输需求,分析铁路新一代客票系统时期和铁路电子客票时期两阶段的铁路票务模式,以需求引领业务创新的方法,从多模态信息融合、多模态感知交互、多模态智能计算3个方面开展一系列票务关键技术研究,构建京张高铁多模态智能票务模式,形成售票、验票、检票及客服全行程国际化服务闭环,实现京张高铁售票服务国际化和智能化再提升,解决跨区域赛事场景下多元出行需求与高铁多模态票务的协同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