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长江江苏段多起船舶碰撞事故进行原因分析,探讨船舶在航行和避让时其行动通则是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避碰规则》和《长江江苏段船舶定线制规定》中的有关规定;并提出了加强船舶安全航行的对策和建议,同时指出严格遵守规则和按章操作是保证船舶安全航行的先决条件,以期船舶的驾引人员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保证船舶的安全航行.  相似文献   

2.
在两船构成碰撞危险或紧迫局面时,只要当时环境许可,驾驶员应及早地按规则要求采取避让行动,如有足够水域一般采取转向避让。在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两船已逼近到相当接近的局面时,单用转向避免碰撞的两船最近距离模拟器试验为10—12倍船长。  相似文献   

3.
分析比较对遇态势下不同阶段船舶避让行动的法律依据及转向避让效果,以及最后允许用舵的极限距离,总结得出在对遇态势下,何时应该行动,以及能够选择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4.
两船在存在碰撞危险的情况下,掌握从当时的船位到碰撞点的距离和时间,结合本船旋回性能和冲程,考虑两船的船速比,做到心中有“碰撞点”和“量化值”及“信息图”,这对“早让”、“宽让”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内河避碰规则》中背离条款的目的、意义及法律性的探析,阐述了“背离”在内河船舶避碰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并对背离条款的理解、条款中文字修辞的修改,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相似文献   

6.
为了保证海上航行安全,IMO决定在2002年在7月1日开始在船舶配备AIS,AIS的核心技术是SOTDMA信息传输技术,该技术根据一定的时隙分配原则,使每个移动站在一帧中的指定时隙发送本船的信息,每分钟分为2250个时间段,每一时隙可以发送一条完整的船舶信息,AIS有87B和88B二个VHF信道,可提供4500个时隙,每条船舶能在没有基站控制的条件下自主地选择一个与他船不发生冲突的时间段和相应的时间段来发布本船的信息,为推广和应用这一新技术应进行分阶段,分层次培训骨干,以骨干带动使用人员。通过拔号上网,调看已运行的AIS基站的数据,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利用GPS模拟信号产生器,电子海图和AIS设备模拟AIS船站数据等培训。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海上失速原因的分析,得出在大风浪中航行时,为保证船舶安全,应以海上允许速度航行。  相似文献   

8.
AIS的发展及其对航运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自90年代中期由瑞典等国家提出,得到迅速的发展,IMO在1999年通过了《AIS强制安装的决定》,并将于2002年7月1日开始逐步强制在船舶上安装AIS设备,该设备安装以后,对目前航运界的避碰手段,航行警告制度,船位报告制度以及物流等方面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基于航向控制系统的船舶动态避碰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航速矢量变化与船舶避碰之间的动态变化规律(避碰机理),研究了结合船舶领域和速度障碍等方法的静态避碰机理,确定了不考虑船舶改向运动过程与周围环境变化前提下,本船可避让所有物标的航速矢量区间;建立了基于模糊自适应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和船舶运动方程的航向控制系统,再现船舶改向过程中的航速矢量非线性变化;基于静态避碰机理和航向控制系统研究了船舶动态避碰机理,求解了符合船舶操纵运动过程的动态避碰改向区间. 研究结果表明,在开阔水域随机设置的多物标环境中,可得到符合航速矢量非线性变化的动态避碰改向区间集合 [?90°,?72°]、[31°,47°]、[62°,79°],受动态船舶主要影响形成改向范围为(?72°,31°)、(79°,90°] 的碰撞航向区间,符合船舶操纵运动对改向避碰的影响规律,可为实现船舶避碰辅助决策、自动避碰和动态避碰路径规划提供基础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霾"和"霭"具有太大的相似性和关联性,"天空阴霾"、"暮霭沉沉"这些词语营造的情境我们都有具体的体验.在日常生活和一般的语言活动中人们对二者是不加仔细区分的,但有时却是需要细究的,不能含糊的,无可回避的,比如在船舶海洋水文气象观测与编报工作中对天气现象的观测,以及对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等法规中的对应词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1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