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动转向系统助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装在中型轿车上的齿轮轴式电动转向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该系统的三自由度动态模型,分析影响转向助力特性的变量,提出简化的转向阻力计算公式及助力增益与车速关系。以实车参数为基础,得到非线性的助力特性图。通过分析该图,表明该助力特性符合实际系统的控制规律,为系统的设计与控制提供依据。此外,本文的研究方法对求不同车型的助力特性有较好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2.
斯太尔汽车采用叶片泵作为液压动力,其转向助力系统的检查与调整包含机械和液压两方面的内容,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3.
文中用ADAMS/Car建立带有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对EPS3种助力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在所建模型基础上进行助力特性的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4.
建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力学模型,结合经典控制理论,分析比例系数和微分系数对系统助力特性的影响,以ITAE指标为目标函数,采用单纯性法对系统控制参数进行优化,对优化前后结果进行仿真分析,系统时间响应和频率特性曲线结果表明了该优化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利用电机产生助力力矩帮助转向。与传统的转向系统相比该系统结构简单,灵活性大,能较好地满足汽车转向性能的要求;在操纵舒适性、安全性、节能等方面也充分显示了其优越性。本文对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结构及其动力特性分析,建立数学模型,设计了一种自适应模糊PD控制系统。并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模糊PD控制的EPS比传统PD控制具有更好的助力特性和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6.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利用电机产生助力力矩帮助转向。与传统的转向系统相比该系统结构简单,灵活性大,能较好地满足汽车转向性能的要求;在操纵舒适性、安全性、节能等方面也充分显示了其优越性。本文对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结构及其动力特性分析,建立数学模型,设计了一种自适应模糊PD控制系统。并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模糊PD控制的EPS比传统PD控制具有更好的助力特性和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7.
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是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也是中、小型乘用车动力转向系统的发展方向,将会逐渐取代液压助力转向系统。1〔ps系统的优点(l)EPs系统只有在乘用车转向时提供助力,因此能减少能量消耗,即降低油耗(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油泵在乘用车不转向时也工作,能量消  相似文献   

8.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67,自引:1,他引:67  
林逸  施国标 《公路交通科技》2001,18(3):79-82,87
综述国外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的研究现状,介绍电动助力转向的工作原理、结构及其特点,分析电动助务转向的性能及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展望电动助力转向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汽车产品开发作为汽车项目开发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开发的好坏直接影响项目是否成功。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已受到了国内外汽车厂家的重视。本文对汽车产品开发流程进行了总结,提出“V”字型的开发过程;介绍了电动助力转向的开发思路和过程,重点对助力形式、助力特性及关键系统和零部件进行了分析;对电动助力转向的验证思路和过程进行了说明,并对验证内容和类型及电动助力转向调校、测试与评价进行了深度解析,为后续开发和验证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电助力转向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电助力转向系统得到发展,并已用于产品车上。系统中的CPU对输入的车速及转向扭矩信号进行计算,控制驱动电机辅助司机转向,该文中将描述整个系统,着重描述系统的将来,主要元件及所希望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新技术和电子技术的不断采用,一种用现代控制技术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应运而生。 据估计,到2000年,欧洲市场对伺服助力转向器总需求将超过1500万只。其中10%将是电/液助力转向器,电动助力转向器约将1/3。从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看,目前在轿车上广泛采用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将会被逐渐淘汰,而由效率更高、适应性更强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所替代。为此,各国都在开发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并被广泛应用于中高级轿车上。  相似文献   

12.
3 铃木公司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3.1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特点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装车始于1988年,这种助力转向系统一般装于轻型车上,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a.电动机、减速器与转向器管柱及转向齿轮箱等可以制成一个整体,管路、泵等不占地方,装车性能好; b.增加的部件基本上只有电动机、减速器,所以增加的质量很少; c.对泵来说,不需要总是旋转,在必要的时候只要电动机旋转就可以了,所以,可节省能量; d.部件个数少,也没有必要加油及排气,所以,生产线上的装配性好。 也是因为上述特点,在发动机排气量小、罩下没有富余地方的轻型车上开始选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3.2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概述与工作原理 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当转动转向盘时,传感器根据输入力产生电压信号,从而检测出操纵力的大小,同时,利用车速传感器产生的脉冲信号测出车速,利用电子控制器控制电动机的电流,输出适当的助力,如图13所示。  相似文献   

13.
文中介绍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发展现状、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分析了电动助力转向的助力特性及控制策略;并且展望了电动助力转向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1.转向助力系统的维修按照动力源的不同,电控汽车的转向助力系统划分为液压助力、真空助力和电动助力等3种类型。现代轿车转向系统的发展趋势是采用电动助力。  相似文献   

15.
电子控制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建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动力学方程,计算和分析了该系统的频域和时域响应特性。采用比例加微分控制方法,可获得理想的助力特性,并能避免并振峰的出现;单纯的比例控制却不能满足这两点要求。  相似文献   

16.
文中概述了汽车闭式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根据汽车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对助力特性的要求,设计出直线型助力特性曲线示意图.清晰分析了车速、理想转向盘转矩和助力转矩的关系,拟合出车速感应曲线.该曲线表明,所设计的直线型助力特性能很好地协调转向轻便性和路感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助力性能是评价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助力性能直接关系到汽车转向操作的安全性。以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跟踪性能和稳定性为控制系统设计目标,将经典控制理论的PID控制与虚拟样机技术相结合应用于电动助力转向控制系统的设计,创建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机电一体化仿真模型。计算机仿真结果证实.所设计的PID控制算法使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具有良好的跟踪性能和稳定性,仿真结果为电动助力转向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汽车离合器操纵机构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众多的汽车离合器操纵机构中选取气压助力液压式操纵机构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其数学模型。以驾驶员操作轻便为目的,通过计算,确定该机构的各构件的参数。研究影响离合器操纵机构的各种因素,完成对汽车气压助力液压式离合器操纵机构的设计。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并,且在单片机控制上首次选用了神经模糊控制策略。并且设计开发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电子控制单元。本文详细地介绍了该系统的原理和模型的形成,并且通过了仿真得到了模型的正确性。而且通过了EPS的实验,验证了控制理论的正确性和叮行性。  相似文献   

20.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俊  张欣 《北京汽车》2006,(2):36-39,42
文中介绍了电动助力转向的发展现状、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分析了电动助力转向的助力特性以及控制策略,并且展望了电动助力转向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