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玻璃基底上通过两次蒸发的新技术制备SuxS薄膜,硫在衬底温度为160℃-200℃时与淀积在衬底上的铜直接发生反应,生成CuxS薄膜,实验发现,生成的CuxS薄与衬底温度有很大关系。160℃时生成的CuxS呈黄绿色,而在190℃左右生成的多晶状的CuxS薄膜,颜色为深绿色,通过XRD、SEM、TS等方法样品的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在玻璃基底上通过两次蒸发的新技术制备CuxS薄膜.硫在衬底温度为160℃~200℃时与淀积在衬底上的铜直接发生反应,生成CuxS薄膜.实验发现,生成的CuxS薄膜与衬底温度有很大关系,160℃时生成的CuxS呈黄绿色,而在190℃左右生成的多晶状的CuxS薄膜,颜色为深绿色.通过XRD、SEM、TS等方法对样品的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用Nd-YAG脉冲激光处理铝合金基体上化学镀的Ni-P合金镀层。与未处理的合金镀层相比,当激光能量密度为0.515CW/m^2时,Ni-P合金镀层的性能有明显提高,表面粗糙度降低而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力增大,耐腐蚀性能也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Ag-Cu/Ti 双金属膜结合强度及应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划痕法测试了Ag-Cu/Ti基体双层膜体系的结合强度;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Ag-Cu/Ti双层膜中Ag-Cu合金薄膜的应力。测试结果表明,结合强度分别随膜厚度、划痕速度和加载速度的增大而减小,应力随膜厚的增大而增大,且为拉应力。  相似文献   

5.
用溶胶-凝胶法分别在硅片和玻璃衬底上生长出了纯的和Mg掺杂的ZnO薄膜。通过对Mg掺杂的ZnO薄膜进行元素成分分析,证明Mg元素成功地掺入到ZnO晶格中。通过透射光谱,得到了其带隙能量,且大小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大。在同样掺杂浓度下,从光致发光光谱得到的带隙能量略大于通过透射光谱计算的结果,但是两者的增长率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6.
图的能量是图的邻接矩阵的特征值的绝对值之和,记为E(G)。用G(n,r)表示为具r个圈的n阶仙人掌图集,当r=3且每个圈为三角形时,称图G为三叶图。主要讨论n阶三叶图之间的能量变换关系。首先得到m(G,k)与bi(G)的关系;其次得到此类图之间满足变换关系Ⅰ、Ⅱ下的能量关系;并证得当T≌Sk,k〉12时的三叶图具有最小能量。  相似文献   

7.
为了验证线性光放大器的性能,建立了光脉冲在LOA中传输的理论模型,分析了放大器处于增益饱和状态下交叉增益调制效应对传输脉冲的影响、脉冲在LOA中传输的特性,以及不同脉宽对于增益、载流子密度和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信号脉冲峰值增益下,增大抽运光功率或减小探测光功率均使输出脉冲峰值减小;当抽运光功率小于(大于)0.5mW时,输出脉冲上升时间随探测光功率的增加而增加(减小);随着输入脉冲波长增加,输出脉冲上升时间变长,峰值功率变小;输入脉冲越宽,对载流子密度及其寿命和增益的影响越小.  相似文献   

8.
在5%高氯酸酒精溶液中采用双喷电解抛光技术制备了2Cr-1Mo钢薄膜样品,试验了电解抛光温度、电压和电流密度对薄膜试样质量的影响,通过透射电镜分析,确定出当温度为-40℃,电压为60V,电流密度为4.2maA/mm2时,可制出理想的电镜薄膜试样.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胶—凝胶法分别在透明玻璃和Si衬底上制备出了ZnO薄膜。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能量分散谱仪(ED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光谱仪对所制样品进行测试,研究了样品的结构特性、成分和光学特性。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所制备的ZnO薄膜为六角纤锌矿结构;ZnO薄膜的EDS能谱图表明薄膜包含O元素和Zn元素;透射光谱表明ZnO薄膜质量高,在可见光范围内具有较高的透射率,平均透射率在85%以上;吸收光谱表明在带隙处存在吸收边;从PL光谱观察到了显著的紫外发射峰。  相似文献   

10.
对Ag-Cu/Ti双层膜的摩擦磨损特性,显微硬度进行了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在干摩擦条件下,当膜最在0.224-0.576μm时,磨损率分别随膜厚,载荷,滑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大,摩擦系数分别随膜厚,载荷的增大而减小,显微硬度随膜厚度的增大而减小;其磨损的形式主要以磨粒磨损为主,并伴有轻微的粘着磨损。  相似文献   

11.
利用直流脉冲磁控溅射法在室温下制备ITO薄膜.通过台阶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四探针仪等表征技术,研究了沉积气压、溅射功率,以及Ar/O2流量比等对ITO薄膜沉积速率、光学性能,以及电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薄膜沉积速率随沉积气压的增大而减小,随功率的增大而增大;方块电阻随气压的增大而增大,随功率的增大而减小;可见光平均透过率主要受O2流量的影响.在沉积气压为0.5 Pa,Ar/O2流量比为20∶0,溅射功率为250 W,膜厚为200 nm时,薄膜的方块电阻为27Ω/□,可见光平均透过率为84.1%.  相似文献   

12.
利用直流脉冲磁控溅射法在室温下制备ITO薄膜.通过台阶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四探针仪等表征技术,研究了沉积气压、溅射功率,以及Ar/O2流量比等对ITO薄膜沉积速率、光学性能,以及电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薄膜沉积速率随沉积气压的增大而减小,随功率的增大而增大;方块电阻随气压的增大而增大,随功率的增大而减小;可见光平均透过率主要受O2流量的影响.在沉积气压为0.5Pa,Ar/O2 流量比为20:0,溅射功率为250W,膜厚为200nm时,薄膜的方块电阻为27Ω/□,可见光平均透过率为84.1%.  相似文献   

13.
通过改进AZO薄膜的制备工艺,提高了AZO薄膜的光学与电学性能、完善了制备工艺,克服了成膜温度较高等不足,成功制备出性能优良的AZO薄膜.通过对新制备的AZO薄膜样品进行XRD和SEM测试,深入分析了影响薄膜结构和电性能的物理因素,获得了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在室温34℃、溅射功率1 000 W、溅射气压0.052 Pa、溅射时间87 min条件下,溅射产额最高,离子能量最高,可形成性能最优的AZO薄膜结构和形貌.  相似文献   

14.
船舶在随浪和尾斜浪航行中,当船长与波长、船速几乎相等时,并且船舶骑在波峰上,其纯稳性夹失最为严重;在海面的不规则波转为规则波时,会出现能量相对集中的集中的钉状型波峰,船舶有可能在一个长时间内不断受高波连续冲击;当船舶的固有横摇周期与波浪遭妆近时,会出现参数激振。因此,在保证船舶航行安全时,要注意保证船舶具有适度的稳性;选择合理的航速和航向角;航速的控制应不超过1.8;要避免船舶出现的初始倾角;要廑  相似文献   

15.
在降雨情况下,汽车行驶过程轮胎所溅起的水花极易形成水雾,前方能见度会显著下降,人体主观的识别距离也随之迅速减小,甚至出现对行车间距的错误判断,易造成交通事故,研究雨天沥青路面能见度影响因素意义重大.以米氏理论为基础,利用能见度的气象学定义,并采用MATLAB软件进行蒙特卡罗数值模拟,提出了用车速、水膜厚度和路面设计参数表征的能见度计算模型,进而对能见度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雨天,沥青路面水膜厚度低于5.873 mm时,水雾引起的能见度会随车速和水膜厚度增加而不断减小;路面设计参数中,排水路径长度、路面构造深度与能见度呈正相关性;路面坡度与能见度呈负相关性;在水膜厚度为5.873 mm时能见度达到极小值;进一步提出了用降雨强度、路面构造深度、路面坡度、排水路径长度和车速表征的沥青路面能见度改进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6.
船舶柴油机的起动装置应保证柴油机能迅速、可靠地起动,保证柴油机达到足够的起动转速且起动消耗和能量尽可能少。而对船舶主动力装置,还要求当曲轴处于任何位置和机舱温度最低达到5-8℃时,不需要暖缸就能迅速、可靠地起动。  相似文献   

17.
对GCr15钢过热淬火和回炎组织激光加热时的组织转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快速加热时原始组织中的残余奥氏体未发生分解,直接向周围以机制长大,导致原粗大奥氏体晶粒的恢复,加热温度进一步同将发生奥氏体再结晶,使组织细化;再结晶核心 优先在粗大马氏体息处形成,深冷处理有助于避免和消除组织遗传。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反应气体的化学当量比、基板材料、基板温度对CVD法形成VB2薄膜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当量经,绒板材料影响薄膜中VB2的含量,基板温度影响结晶粒子形态。  相似文献   

19.
在5%高氯酸酒精溶液中采用双喷电解抛光技术制备了21/4Cr-1Mo钢薄膜样品,试验了光解抛光温度、电压和电流密度对薄膜试样质量的影响,通过透射电镜分析,确定出当温度为-40℃,电压为60V,电流密度为4.2mA/mm^2,可制出理想的电镜薄膜试样。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实验分析得到的在不同应力循环次数下疲劳破坏试件的主裂纹.发现形成疲劳破坏断口的主裂纹随着应力循环次数的增加,主裂纹形成、发展并具有分形行为;当循环次数增加到一定值时,主裂纹的分形维数随着循环次数增加而减小;当发生疲劳破坏时,主裂纹的分维数近似等于1,对应的应力循环次数是灾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