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2 毫秒
1.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是重点。《共同治理》一书借鉴现代制度经济学和公司治理等理论,比较分析了发达国家的大学治理结构,对我国大学治理结构中的各种权力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围绕大学利益相关主体的多元化,提出“大学组织定位一大学权力结构一大学共同治理”的分析思路和改革逻辑,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理论及其路径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研究基础上,依据权力分布形态的不同,将制度区分为“权力集中型”制度和“权力分散型”制度。通过对X大学的个案分析,该校研究生培养制度属于“权力集中型”制度。经过推断,我国研究型大学研究生培养制度属于“权力集中型”制度,伴随我国经济类型的变化将会出现从“权力集中型”制度向“权力分散型”制度的转变,并提出转变的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培养创新人才和科学研究是研究型大学的最主要职能。必须强化“科研从教学中受益”的理念,以保证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协调发展,更好地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东北大学等30所大学1 080位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学科教师为例,基于履历信息对技术扩散中高校教师特征、流动模式、国际流动区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柔性流动以工作经历丰富、男性和高级职称教师为主;产业间流动以委托项目、项目协作等短期模式为主,产业内流动以学术组织兼职为主,国际流动区域主要集中于美国、日本。据此,本文提出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物流,顾名思义指的是物的流动。物流一词源于英语“logistics”。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把物流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存储、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6.
学科是大学组织建制和运行的基础。在“校一院一系”权力组织结构中,学科处于虚拟地位和无权状态,政治权力主导着学科的发展方向和建设路径,极大地限制了学科的发展能力。从大学文化组织特性出发,大学的管理重心应下移至学科,赋予学科实体性权力,建立“校一院一学科”权力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7.
兴办国家大学科技园,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动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方面迈上新台阶,实现“211工程”目标的客观需要。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格局中的“区域概念”,在突出依托大学这一“主题”的同时。需要整个社会系统协调运作。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为“外适性”的,以满足高等教育外部需要、“生产合格产品”为质量标准,高等教育增长主要是一种量的增长而非质的增长。在高等教育强国战略下,高等教育发展应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并以追求卓越为质量取向,而大学制度的根本性变革是我国高等教育走向卓越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大学是实然和应然的统一体,大学教育应当担负应然和实然的价值追求。在全球变革加速的历史时期,大学及大学教育应能够对自身的发展机遇和面临的压力进行全面审视并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弘扬大学精神与理想,提升大学品味与质量。同时,应能够对当下的社会和人类发展做出价值判断与道德评价,保障社会和人类全面、可持续地发展,保持其“求真、致善、创美”的基本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0.
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通过高校联盟保护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精英教育,也促进了普通高校的生存和发展,高校联盟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高校校际合作经历了政府主导的合作、合并之后,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国际化背景下,高校之间合作意识增强,联盟的合作项目和合作形式呈多样化。借鉴美国高校联盟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高校办学自主权是联盟的关键,完善和加强联盟的组织架构是高校联盟长远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大学新发展呼唤大学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视角分析大学理念和大学改革发展的关系,分析当前我国构建大学新理念的动因,在归纳大学理念的主要特性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大学理念必须注意的三大关系。  相似文献   

12.
论现代大学的新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理念是随着历史的演进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当今时代,大学理念也应该创新。本文提出现代大学的新理念是:“以人为本,学术自由,服务社会,走向世界。”“以人为本”是现代大学的教育哲学观,“学术自由”是现代大学的根基,“服务社会”是现代大学的活力,“走向世界”是现代大学的新使命。  相似文献   

13.
英语学习象其他语言学习一样,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然而多年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在相当程度上存在一个缺陷,即“聋哑症”。由于过分注重词汇和语法的讲解,较少提供听和说的练习机会,许多学生学了多年英语,却听不懂连贯的英语,说不出象样的英语句子,被称为“聋哑生”,以至最后一忘了事,前功尽弃。为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采用各种方法和技巧,强化英语的听说教学。  相似文献   

14.
创建校际间联合后勤服务企业是高校后勤社会化途径之一。本文就如何组建修建工程公司,从观念认识、组织机构、运行机制和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对组建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雷丁斯针对高校争创“一流”的大学理念,认为争创一流实际上是无所指,从而导致大学理念的迷失。在梳理康德的理性大学和洪堡的文化大学历史发展脉络的基础上,结合大学处于废墟的实际情况,雷丁斯提出了思想之名的大学理念,主张大学要学会思考和倾听。这种理念继承了历史理念的理性因素和文化因素,对“一流”大学理念是一种有效补救。思想之名的大学理念既有合理之处,但也因忽视了大学理念是发展的和多样化的特性,从而不免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16.
王涛 《交通高教研究》2012,(1):85-93,109
由于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水平、大学数量及教育质量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印度已成为智力外流的主要国家之一。在高教改革的推动下,印度的私立院校较之公立大学在开发创新服务项目和满足西方大学学术研究及学生的需求等方面,显示出更强的竞争力和灵活性。印度只有建立有效的学生支持服务体系及质量评估策略,与国外大学机构实现功能对接,才能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中成为对外国留学生和教师流动有吸引力的国家。  相似文献   

17.
“高校自主权”是一个中国化的概念,是我国在学习西方大学理念和制度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价值和权力诉求。建国以来,我国高校自主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政策认可到法律规定的演进历程,但从落实的角度看,高校自主权的变迁始终没有跳出“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循环,中央集权制仍然是我国高校自主权变迁路径的内在特征。我国高校自主权变迁路径依赖的逻辑在于,建国初期特定形势下高校管理模式的尝试,在文化、制度和行动者等不同层面“自增强机制”的作用下不断强化并最终陷入“锁定”。而宏观背景的变化、路径的无效率状态以及行动者在制度薄弱环节的积极行动则为破除既定路径依赖提供了“历史否决点”。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等教育评估理论和实践的深入发展,学生就读经验成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中的研究热点。美国加州大学“研究型大学学生就读经验”项目的内容和形式、管理和发展、效用和特点为对我国开展研究型大学学生就读经验评估具有借攀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重点大学制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它是我国重要的高等教育建设制度。我国重点大学制度经历了初步形成、曲折发展、制度重建与制度创新四个阶段。在5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重点大学制度存在社会参与决策、监督与评估缺乏等制度缺陷,需要进一步提高该制度的民主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
课程整合是当今世界各国大学课程改革的焦点。国外大学课程整合改革的做法可归结为跨学科课程模式、通识教育模式和“课题中心”模式。国外课程整合改革为我国大学提供的启示是,在改革过程中,要全面理解课程整合的内涵,要遵循课程整合的原则,要实施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以增强机构问的联系,其最终目的是实现课程的实质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