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6m线间距增建中桥的尝试郑州铁路局基建处乔清连,朱胜利1前言随着改革开放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铁路增加第二线的工程大量地摆在我们铁路建设者面前。众所周知,新增第二线越靠近既有线,工程就越小,越节约投资,尤其是高填方路堤更为突出。但是,在不影响既有线... 相似文献
3.
城市轨道交通单渡线合理线间距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春华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7,10(4):52-53,56
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正线、辅助线及配线设计时,需要设置单渡线.由于正常线间距很难满足《地铁设计规范》对单渡线插入短钢轨长度的要求,通常采用加宽线间距的方法解决,但恶化了正线标准、加大工程量.对单渡线的插入短钢轨长度不满足《地铁设计规范》要求时,在单渡线结构不作加强和改进,并以确保行车安全为前提的基础上对单渡线线间距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张培春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1991,(2):10-18
本文利用数学方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首先推导出里程线上任意一点的座标计算公式和通过该点的法线方程式,然后导出法线与邻线交点的座标计算式,上述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所求的线间距。在计算公式中,缓和曲线采用7次方程式,但在解题中又避开了解7次方程的困难,同时计算精度可随意控制;在内容上,对于里程线与邻线间的组合形式,本方法包括了常规下的全部25种组合形式。因此,本文系统地完善了线间距的计算方法,提高了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5.
何功臣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08,(3):72-73
简要介绍侯日运煤通道磨滩车站两正线间60-1/12木枕渡线道岔更换为同型号的混凝土枕渡线道岔的设计情况。该车站正线的线间距为4m,更换道岔时岔尾后的混凝土长岔枕和短岔枕要进行特殊处理,介绍岔后混凝土岔枕的处理结果。最后分析设置60-1/12AT渡线道岔的最小线间距和渡线间插入短轨情况。 相似文献
6.
地铁线路最小线间距及其曲线加宽计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B 50157—2013《地铁设计规范》对双线并行地段最小线间距及曲线加宽计算尚无明确规定。依据GB50090—2006《铁路线路设计规范》相关规定,结合地铁线路及车辆相关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计算方法并列出了计算成果表,以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我国接触网无交叉线岔多种形式,总结了主要技术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对建立和统一我国无交叉线岔的设计、运营和维护标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无交叉线岔是高速铁路接触网的关键设备,既要满足动车组正线高速通过的安全要求,也要满足动车组从正线到侧线和从侧线到正线低速通过时的安全要求.本文介绍国内外高铁接触网无交叉线岔的技术特点,分析我国高铁两支接触悬挂组成的无交叉线岔运行中存在的过渡区接触网拉出值偏大的问题,通过设计运营经验总结、检测数据分析,采用等比例显示道岔...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既有线提速改造200km/h条件下接触网线岔施工检调的薄弱环节,通过对线岔柱的定位、定位点拉出值、交叉点投影、始触区等几何参数的分析与探讨,对200km/h条件下接触网线岔施工检调标准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0.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鲁北段下穿京九铁路框架桥工程,桥梁主体为(12m+12m+7m)3孔分体钢筋混凝土框架桥,采用不中断行车顶进法施工。桥址处京九线线间距小,行车密度大,按照铁道部有关要求,顶进施工期间行车速度不低于45km/h。本桥施工线路架固时,调整了D24型便梁正常拼装情况下钢枕上下方牛腿布置,超低位架设便梁,防止便梁纵梁侵入铁路限界,解决了4.0m线间距不能架设24型便梁的难题,满足了施工需要。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随着国内大型集装箱中心站建设的快速发展,优选18个集装箱中心站主箱场的装卸工艺,对中心站运营效率的提高起到关键的作用。
研究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集装箱中心站主箱场装卸工艺方案的影响因素及子因素的权重。
研究结果:得出了集装箱中心站主箱场优先采用轨道龙门吊装卸工艺。
研究结论:层次分析法对集装箱中心站主箱场装卸工艺的选择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装卸工艺各评价指标之间的比较取值越精确,则装卸工艺的选择越适合。 相似文献
12.
利用现代物流理念优化铁路货运站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随着运输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原有的布局规划原则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需要按照现代物流理念,对铁路货运站布局进行优化,以此来提高铁路货运的市场竞争能力。研究方法:通过调查研究,结合货运站实际作业流程,运用现代物流理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研究得到了货运站在路网上、枢纽内以及货运站场区内的布局原则和方法。研究结论:货运站场区内的三大区(储运作业区、生产加工区、办公生活区)要分隔配置,各区的布局基本分为I型、L型、U型3种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3.
郭红星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5,(1):115-118
为了使铁路专用线及其接轨站接触网设计既满足技术先进性、又兼顾合理性与经济性,紧密结合既有接触网实际情况,对设计中的接触线悬挂点高度选择、专用线牵引供电方式选择、既有接触网分相迁改以及专用线接触网故障切除等重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讨论,提出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使设计更加合理、优化。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区域化的进程加快,中心城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在这种发展形势下,介于城市地铁和干线铁路之间的市域轨道交通系统的出现可以很好地解决市域范围内中、长距离的出行需求。其服务半径大、运行速度快、服务水平高等特点,可加强中心城区各区域以及与外围组团间的快速联系。以成都市轨道交通13号线市域快线为例,在分析其线路特点、客流特点和速度目标特点的基础上,针对站间距和平面线形两个影响中心城区速度目标的因素,通过加减站分析、平面线形优化分析以及越行站分析,对穿越中心城区的市域快线线站位进行研究,总结穿越中心城区的市域快线线站位研究过程中应力求考虑的层面,确保方案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5.
当前,人们对站房建筑方案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站房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不仅仅是几个孤立的建筑。因此,针对南京紫金山东站房的创作过程进行研究,通过对方案的分析,寻找站房空间的特征及构成要素,阐明它们的内部和外部关系,以求更系统地认识铁路站房的设计特色。以紫金山东站房实例,阐述了"感性"创作手法因素在建筑中的应用,分别从站房设计的六个因素:设计理念、总体布局、平面布局、建筑造型、交通组织、细部设计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遂渝线单线隧道内接触网悬挂的介绍,探讨了以新的设计方式进行速度200 km/h客货共线隧道内接触网平面设计的方法,并通过遂渝线情况的研究,对下一步的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客运专线车站设计有关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研究客运专线车站设计车场布置及有关设计标准,提出客运专线车站设计采用标准的具体建议。研究方法:结合客运专线车站设计存在的问题,车站作业的要求和特点,对车站设计技术标准进行研究分析和总结。研究结果:提出了客运专线站场设计高、普速车场布置方式;对旅客通道站台出入口的宽度给出计算公式;对安全线设置要求提出了建议;分析计算了车站到发线数量确定的参数和方法,分析了车站到发线有效长度的组成因素、道岔型号的选用、道岔配列及铺设要求等设计标准。研究结论:客运专线车站高、普速车场应采用分场分线布置;到发线数量为0.063 3倍的旅客列车换算对数;旅客站台出入口最小宽度,始发站岛式站台为5.0 m,侧式站台为4.5 m,中间站为2.5 m;车站到发线有效长度为700 m;列车控制系统不能满足列车追踪间隔或保证列车运行安全时,建议在车站到发线接车末端设置安全线;道岔应离开竖曲线起终点或变坡点不小于20 m的距离布置。 相似文献
18.
19.
为更好地满足广西地区客货运量的发展需求,研究了广西近年来的铁路建设规划,并提出广西中长期铁路发展规划的设想。通过对广西区内铁路的客货站场布局及运量的分析,提出广西区内目前客货站场存在的问题,并对客货站场的布局提供了措施和建议,最后以南宁枢纽为例,进行了客货站场布局的调整,更好地发挥南宁枢纽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高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5,(11):43-48
针对传统分析计算方法不适用于高速铁路通过能力计算的问题,研究计算机模拟法应用于高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计算的关键技术。首先,分析高速铁路车站与传统既有铁路车站作业组织上的不同,对高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的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其次,提出计算机模拟法计算高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的整体思路流程,并提出高速铁路车站咽喉、到发线作业一体化模型的详细构建思路。最后,给出高速铁路车站作业计算机仿真模拟算法流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