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针对某型商用车冷却系统风扇噪声与散热匹配问题,提出了通过改变风扇结构降低噪声和增加挡风板阻挡热风回流的改进方案。通过改变叶片数量、轮毂比、叶片弯曲角度等风扇性能参数,以及对冷却风扇的质量流率和气动噪声进行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对风扇各性能参数进行了优选;对发动机舱流场和温度场进行分析,发现散热器存在热风回流问题,通过在散热器上部和左、右两侧增加挡风板阻挡回流。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风扇噪声降低了2.7dB(A),发动机舱内最高温度由417K下降至392 K。  相似文献   

2.
针对发动机舱存在过热现象,应用CAE技术对整车在怠速时的机舱内空气流动状况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显示在散热器、冷凝器及风扇处存在回流现象,经过排气歧管的气流因其它部件遮挡而流向右大灯,且排气歧管温度很高,相当于对气流进行加热,造成右大灯温度过高。文章通过设置导流通道来增加进风量和减小回流,改善了发动机舱内的空气流动状况,因此,该方案是有效可行的,指出通过对发动机舱进行冷态的模拟仿真并辅助一定的实践经验完全可以解决好发动机舱过热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合理布置风扇以改善发动机舱散热性能,采用三维CFD方法,研究了怠速工况下风扇布置对载货汽车发动机舱散热性能的影响。冷却部件采用IRFM(intercooler,radiator,fan power train cooling module)布置方式。并就冷却风扇与主要部件间距离对散热性能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风扇和散热器距离越远,对发动机舱散热越有利;风扇与发动机本体之间存在一个最佳距离,使的发动机舱散热最好。  相似文献   

4.
发动机舱散热的CFD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利用CFD技术。采用汽车表面和发动机舱内部内、外流场耦合计算数值模拟方法。结合散热器和风扇的试验结果。对某型轿车处于不同工况下的发动机舱流场特性和温度场特性进行了研究,快速而准确地预测了发动机舱内的回流区和高温区的存在,为后续的优化设计提供了良好的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5.
应用CFD方法改善发动机舱散热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坤  王玉璋  杨小玉 《汽车工程》2011,33(4):314-317,368
针对某车型发动机舱怠速工况下温度过高的问题,运用软件Fluent对发动机舱内的气体流动进行三维仿真.从仿真结果的速度和温度分布,发现冷却气体回流是导致发动机舱过热的根本原因.据此提出添加阻风板的改进方案,以有效地改善该车型发动机舱内冷却气体的流动,解决了舱内温度过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鉴于汽车冷却风扇的工作性能直接影响发动机舱的散热性能,本研究以全面提升散热器入口进风量和冷却风扇有效功率为优化目标,以实车为例,进行了冷却风扇轴向伸入距离、风扇与风扇罩径向间隙和风扇旋转中心偏移距离三个设计参数进行优化。首先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单因素分析各个设计参数对散热器入口进风量和冷却风扇有效功率的影响规律。然后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发动机舱散热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风扇与风扇罩径向间隙的变化相对于其他因素对发动机舱散热性能的影响更为显著,并获得了风扇设计参数的最佳组合方案。最后经过仿真验证结果表明,与原车模型相比,优化后在爬坡工况下散热器进风量提升了10.90%,风扇进风量提升了8.81%,风扇有效功率提升了12.22%,发动机表面温度降低了1.23℃,其结果有效地改善了发动机舱的散热性能。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车型发动机舱内多个零部件发生烤焦和烤化问题,根据CAE对整车爬坡工况时机舱内空气流动状函分析结果,得出此问题是由发动机舱进风量不足、发动机舱前部和后部存在空气热回流等现象所引起的。文章通过增加散热器导风板、修改前保险杠上部装饰板和发动机底部护板等措施,使总进风量提高了5.6%,发动机舱后部靠近前围外隔热垫温度明显降低。改善了发动机舱的内流状况,为后续的机舱内饰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某商用车进行整车建模并进行发动机舱热管理仿真,获得了该车优化前方案状态下风扇前后表面静压值,通过对比功率点风扇静压值与风扇台架试验数据,发现风扇性能仍有优化空间.风扇和护风圈相对位置是影响风扇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此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仿真结果冷却系统的能力得到了较高的提升.优化后的方案进行了转毂试验,仿真结...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某商用车的冷却系统匹配,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建立了整车仿真模型,并结合道路试验研究了格栅开孔率、发动机舱挡板、风扇形式、风扇与散热器间隙等多种因素对整车流场与热场的影响,得到了不同因素对整车热平衡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发动机舱挡板、散热器与风扇间隙、格栅开孔率等因素对整车冷却系统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在整车开发设计初期,发动机舱内的流场分析是机舱零部件布置和优化的重要手段。文章利用STAR—CCM+软件对某轿车在概念设计阶段的发动机舱流动进行了模拟仿真,获取了其发动机舱内流场特性,指出了阻碍流动的回流、阻滞区及漏风位置,进一步提出了优化机舱内流动的改进方案,通过流场分析辅以经验设计,为发动机舱后续的布置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贺吉范 《汽车电器》2001,(4):33-33,36
捷达牌轿车为了解决停车中发动机难以散热的问题,在发动机舱内设置了一只70 ℃温控开关.该70 ℃温控开关装于化油器壳体上.当发动机舱内温度高于70 ℃时,70 ℃温控开关将自动接通散热器风扇低速档电路,使散热器风扇低速转动,以降低发动机舱内的温度;当发动机舱内温度降至70 ℃以下时,70 ℃温控开关又将自动切断散热器风扇低速档电路,使散热器风扇停止转动.  相似文献   

12.
前置式客车发动机舱通常会产生热回流现象,造成发动机冷却效果变差。本文利用CFD方法分析某前置式客车发动机舱产生热回流的机理,提出热回流解决方案并进行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3.
汽车冷却系统前端进气量直接影响发动机舱的散热性能和气动阻力。针对某安装主动进气格栅(AGS)的乘用车在高速与低速行驶工况下,发动机存在过度冷却与过热等问题,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分析了不同工况下,格栅进气角度与风扇转速对前发动机舱流场的影响;建立了格栅角度与风扇转速优化匹配的准则与方案,并通过匹配实例仿真和实车实验,对匹配方案的实际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进气模块匹配方案能满足极限工况下的散热需求,百公里油耗降低0.166 L。  相似文献   

14.
针对搭载某发动机的重卡牵引车在市场上一些恶劣环境下使用时,发现有发动机水温偏高的问题,本文从整车匹配角度对该系列车型冷却系统进行了原因分析。首先,从整车冷却系统结构原理对可能影响系统的各种原因进行了分析;其次,通过计算确定散热器的选取是符合理论要求的;再次,对样车原冷却系统设计的不合理之处提出以下几种方案来降低发动机水温:1.增大扇吸风量;2.调整散热器芯体后端面与风扇前端面的间距;3.严防热风回流,降低进风温度;4.优化护风罩与风扇间的径向间隙,防止热风回流;5.改善通风条件。最后,对优化后的样车进行热平衡试验证实了上述优化改进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某重卡发动机冷却模块为研究对象,利用CFD STARCCM+、K-Omega湍流模型和MRF多重参考系模型,对整机冷却模块、冷却风扇和发动机舱的流场进行模拟分析.根据CFD仿真结果,用Kuli软件建立一维仿真模型,得到不同车速下的散热器液气温差值和中冷温升值,从而得出不同车速对冷却模块性能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16.
动机控制单元、冷却液继续循环继电器、用于凸轮轴调节的气门、冷却液风扇、却液继续循环泵-发动机舱导线束中的接地连接2J151-冷却液继续循环继电器J217-自动变速器控制单元J293-冷却液风扇控制单元J623-发动机控制单元J671-散热器风扇控制单元2N205-凸轮轴调节阀1N208-凸轮轴调节阀2SA13-发动机舱保险丝架上的保险丝3SA19-发动机舱保险丝架上的保险丝9SA20-发动机舱保险丝架上的保险丝10T4c-4针黑色插头连接,排水槽电控箱右侧,散热器风扇T16c-16针黑色插头连接,在自动变速器控制单元上V7-冷却液风扇V51-冷却液继续循环泵V177-冷却…  相似文献   

17.
利用Star-CCM+软件和Flowmaster软件,建立了某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PHEV)热管理仿真模型,对该车发动机舱进行了CFD分析和冷却系统一维模拟分析。根据仿真结果,针对机舱前端进气泄漏严重、热反流、低温冷却系统冷却水温较高、低温电子部件冷却不足等问题,提出优化冷却模块布置及改善机舱进气密封性等优化措施,该优化方案满足了冷却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针对汽车发动机舱内由于热量富集和结构拥挤而导致散热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双场耦合强化散热原理,并用于指导某款汽车的发动机舱内散热问题的分析与结构改进。首先,基于对流换热场协同理论,论述了发动机舱内高温部件强化散热的空气速度与温度梯度的0°夹角原则,并据此根据自然对流换热下的温度场分布特征,推导了入流空气速度的"辐射状"优化方向;然后,针对某款汽车发动机舱内排气歧管散热不足问题,基于"辐射状"优化方向进行舱内流场散热分析和结构改进研究,确定了"散热器-风扇"导流罩组合的结构改进方案。最终结果表明,排气歧管对流换热系数提高了37.5%,表面平均温度降低了24.4%,周围局部高温消除,解决了舱内散热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19.
(92) 散热器风扇电机发出焦糊味 故障现象 一辆Audi 100四缸车散热器风扇电机发出焦糊味。用万用表电阻档测量电机内部已断路,说明电机已烧坏。据用户讲,长途行车时水温升高而风扇不转,经检查发现,发动机舱左侧有一个小保险盒中的铝片熔断,随后用铜线代替,风扇电机转动起来。但返程后便发生了上述  相似文献   

20.
通过仿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某客车发动机后舱门开孔位置对机舱内流场及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客车后舱门靠近风扇一侧的位置开孔,且开孔应尽量设计在发动机舱体内外压力差较大的位置,散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