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0 毫秒
1.
《新能源科技》2021,(7):1-2
2021年 5月9日,干勇院士主持召开了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以下简称"长三角材料院")建设工作推进会,指出:长三角材料院已经集聚了一批顶尖人才、培育了一批高端项目,取得了很好的发展;放眼"十四五",瞄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契机,长三角材料院要聚焦国家战略,突出高质量发展,着力聚集高质量人才,积极承担国家战略项目,争取做出有显示度的重大标志性成果,不断探索新发展格局下科技创新实践,充分展现长三角材料院的江苏担当、国家担当.  相似文献   

2.
《新能源科技》2021,(1):4-6
2020 年 12 月 27 日,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以下简称"长三角材料院")新址启用仪式在苏州市相城区成功举办,位于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启动区、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的长三角材料院固定场所新址正式启用.长三角高校先进材料创新联盟、中国金属学会长三角学会联盟在仪式上揭牌,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江苏产研院")有机功能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所在仪式上完成签约.  相似文献   

3.
陈姗姗 《综合运输》2021,(3):19-22,95
推进长三角交通一体化规划落地是实施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通过系统梳理上海多年空间规划实践经验,遵循城市群、机场群、近沪地区、全球城市多机场体系的逻辑思路,基于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提出优先实现近沪地区民航紧密联系的规划突破点。临近地区民航协同,需要实现发展目标、通道枢纽、飞行保障、运输服务、货运物流、设施建设、重大项目、进度时序等多方面系统协同,建立契约关系,以市场化方式实践区域民航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江苏省科技厅加强产业宏观布局,围绕"一区一战略产业",积极引导产业基础条件好的地区和国家高新区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前瞻性培育.为充分发挥南通等地禀赋资源优势,做大做强风电等重点产业,江苏省科技厅通过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等,支持和引导风电领域骨干企业不断加大研发力度,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推进重大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有力促进了南通市风电产业的集聚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物联网的内河航运感知平台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研究背景《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2号)正式公布,要求把发展内河水运作为建设综合运输体系的重点任务。根据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关于首批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及基础标准研究实施方案的复函》(发改办高技[201 1]2058号),交通运输部组织在长三角地区(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开展内河航道网及京杭运河水系智能航运服务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利用物联网感知技术,建设覆盖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船舶监管网络,提升水路通航状况的全方位实时感知和协同互动能力,提高内河通行效率,实现跨地区、跨部门的航运信息资源整合与综合利用,为内河航运物流服务多式联运协同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交通运输行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重大科技研发、创新能力建设和成果推广应用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促进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为践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交通强国建设宏伟蓝图,促进行业协同创新成果转化,经中国技术市场协会批复,中国技术市场协会交通运输委员会(以下简称"交通委员会")于11月23日在西安召开了成立大会,大会以"促  相似文献   

7.
2021年6月3日,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在浦江论坛全体大会上揭牌成立.会上,国创中心负责人、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江苏产研院")院长刘庆表示,国创中心致力于打造长三角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探索区域创新共同体建设的制度体系、路径模式及一体化发展机制,营造促进科创一体化的良好生态.  相似文献   

8.
2021年7月30日,经过3个多月激烈角逐,2021年第六届常州市创新创业大赛圆满落幕,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先进能源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所"氢燃料电池电动两轮车"项目在259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  相似文献   

9.
2021年7月23日下午,"林业生物质先进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揭牌仪式在南京林业大学举行.南京林业大学校长王浩、江苏省科技厅外专局负责人以及引智基地海外学术大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肖惠宁教授等中外专家代表出席.  相似文献   

10.
正2019年12月3日,"交通运输部2019年度交通运输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库入库成果"正式对外发布,64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29项科技成果推广项目以及59项专利、98篇论文和46篇论文入选,标志着一批在相关专业领域具有代表性和标志性,展示交通运输科技创新的先进水平和发展方向的项目成果,将进入成果转化推广应用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11.
<正>2023年以来,广西交科集团坚持“智汇”党建引领,持续发挥人才、技术、平台优势,坚定不移走好自主创新之路,在科技创新创效方面取得了新进展、新突破,持续服务社会和行业技术进步。以强实干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广西交科集团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并作为广西唯一获奖单位代表参加全国表彰大会,这是对该集团作为交通科创企业创新创效、拓展新基建多领域新技术、新产品的最大支持和肯定,也是对其积极服务社会和行业技术进步,为建设交通强国贡献智慧解决方案的最大鼓舞和鞭策。科技创新及成果产业化是科技型企业的立业之根、安身之本。广西交科集团大力推动创新成果转化,通过“产学研用”与“协同创新”双轮驱动,用创新成果促进生产服务和行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已成功搭建起33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  相似文献   

12.
《国家高等级航道网通航枢纽与船闸水力学创新研究及实践》项目攻克了制约我国内河通航枢纽和船闸发展的诸多技术难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章介绍了该项目取得的自主创新成果,并结合项目依托的广西工程实例,具体阐述了该项目研究所取得的部分技术成果及效应,同时总结了该项目推广应用的效益情况。  相似文献   

13.
《西部交通科技》2012,(7):I0005-I0005
依托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组建的广西道路结构与材料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于2010年12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批准成立。该基地是一个以基础性研究为主、材料开发为辅,服务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平台。重点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道路结构组合设计理论与道路材料路用性能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14.
《西部交通科技》2013,(4):F0002-F0002,I0001
广西道路结构与材料重点实验室于2013年3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验收认定,依托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组建,是广西交通运输系统唯一的重点实验室。重点实验室以道路结构组合设计理论与道路材料路用性能机理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是一个以基础性研究为主、材料开发为辅,服务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平台。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安徽省科技厅正式公布了《关于公布2017年第一批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认定结果的通知》(科基[2017]15号),依托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建设的重型专用车发动机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榜上有名。这标志着华菱汽车在科技创新领域再攀新高,是其科技发展的一大重要里程碑。据悉,华菱汽车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发动机研发、工程化、试验测试及检测等平台,已完成10升和12升发动机国五排放的柴油和天然气发动机开发,参与国家及省市级科研项  相似文献   

16.
正创新,使产业的经济效益相较于传统有较大幅度提高,也因此成为各国发展的重点。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5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我国排第29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5》表明,我国排第18位,均处于第二梯队。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创新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西部交通科技》2015,(1):12-15
<正>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从2008年开始筹备培育,到2010年12月取得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认定,再到2013年11月广西道路结构与材料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正式揭牌,成为广西交通运输系统第一个也是迄今唯一的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重点实验室走过了一条积极摸索、创新求知的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18.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强调,注重科技创新赋能交通发展,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新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促进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建设更加合理、完善、高效.如何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把握智慧交通发展主动权,需要深刻认识、精准发力.  相似文献   

19.
王莹莹 《综合运输》2022,(1):9-16+88
从行业、角度、目标和路径四大方面更新旅游交通规划理念,建立时空、资源、体验三大模块规划体系,达到旅游交通网络构建、功能拓展、配套完善的效果。在此规划体系基础上,根据不同地区特色,突出主题品牌设计,创新产品供给,紧密结合当地规划与落地方案,形成了丰富的规划应用成果,为交旅融合快速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4月27日,潍柴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新闻发布会暨潍柴H平台首款产品上市发布会"。发布会上,潍柴宣布,潍柴内燃机可靠性重点实验室成功入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行业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科技交流的重要基地,是发展共性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