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伊拉克战争硝烟未散,中国石油供应安全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由于海运成本仅有管道运输约1/15,因此,海运仍将是我国主要的石油进口通道.为确保通道安全,交通部提出了"海运强国战略",建立中国大型油轮运输船队已迫在眉睫,同时,更需要社会的重视和支持.  相似文献   

2.
中国进口原油海运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原油消费量的快速增长和国家原油储备计划的实施,原油进口量逐年剧增。原油进口公司对于如何合理安排运输线路来降低进口运输费用的问题非常关注。根据我国原油进口运输以租外轮为主的现实情况,建立改进的运输问题模型,选择典型航线建立原油运输网络,并对其最优化。优化的结果可作为今后中国进口原油运输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扈明 《中国港口》2004,(4):36-36
<正>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对原油的需求日益增加,国内资源的供需缺口不断扩大,进口原油数量逐年增加,我国已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七大石油进口国。在这种形势下,港口油品接卸量  相似文献   

4.
进口原油运输船型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石油是世界海上运量最大的货种之一,约占海上总运输量的三分之一。加入WTO后,中国石油海上运输量,特别是进口原油运输量将大幅度地增加。针对这一现实情况,本文对世界原油运输船队的技术经济作了概括性分析,对原油进口航线作了介绍。建立了单船运输经济性测算模型。基于实船经济指标测算结果,以必要运费率为主,通过比较选出了优良船型。并定量测算出不同类型船舶在同一航线上营运的必要运费率及其差异。研究结果指出,随着进口原油量的大幅度增加,中国应大力发展VLCC和Suezmax船队,重点建设大型深水油轮码头。  相似文献   

5.
能源,主要是石油,已成为当今各类重大国际事件的重要诱因,大国之间下在打一声没有硝烟的石油争夺战。我国从1993年起由一个石油净出口国变为石油净进口国,进口原油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2003年进口将达8000万吨。石油净进口国的储备量应达到适应120天中断供应的水平。在全世界主要石油进口大国中,中国是唯一没有建立石油战略储备的国家,国内石化企业的石油商业储备也只能维持7天左右的生产用量。海运成本仅是管道运输成本的1/15,今后海运仍然将是我国主要的石油进口通道。我国进口石油只有10%由国轮船队承运。  相似文献   

6.
我国自1993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以来.原油进口持续增长,近年进口规模更是迅猛扩大.2001年进口原油7027万吨.2003年则扩至9113万吨.进口原油量占国内消费量的比重已达到36.1%.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根据相关规划预测.2010年我国原油进口规模将扩至15亿吨.2020年进一步增至18~1.9亿吨.届时.我国原油消费的国际依存度将达到50%以上。  相似文献   

7.
考虑到中哈石油管道的建设,2010年我国原油进口海运量在1亿t左右。从进口来源看,2002年,我国进口原油6941万t,其中49.6%来自中东,22.8%来自非洲,15.2%来自东南亚,海运量约6450万t。随着中国石油进口多元化,西非在中国石油进口中的地位将进一步增强。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东仍将是我国的主要原油进口来源地。  相似文献   

8.
我国原油运输及原油码头建设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麒栋 《中国港口》2008,(11):20-23
<正>原油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也是我国港口装卸的主要货种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原油进口以18%的速度增长,2007年我国共进口石油1.97亿t,原油1.63亿t。原油运输采用VLCC船舶才能取得良好的规模效益,为  相似文献   

9.
1VLCC订造概况我国进口原油总量的90%需通过海运方式进口,其中由我国航运企业控制运力承运原油的占比仅10%~20%,其余均由国际油船承运,这使得我国的进口原油运输受制于人,能源安全面临巨大威胁。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我国政府提出了"国油国运"的号召,鼓励国有航运企业发展进口原油运力承运我国进口原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2012年9月20日,中海集团宣布新造10艘超大型油船(VLCC)。同一天,大连中远亦透露该  相似文献   

10.
鲁广斌 《世界海运》1999,22(6):19-20
作为战略物资的进口原油,却绝大部分由外国油船承运,难道我国大型油运企业就只能袖手旁观?事实上,大力发展进口原油国际运输的条件,在各方面已趋成熟。本文从5个方面论述了其可行性,并提出了“分两步走”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