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分析了线控转向系统的基本结构、应用和容错要求;研究了线控转向系统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执行机构、通信网络、电源等关键部件的容错方法,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包括基于观测器的解析冗余方法等;分析了线控转向系统故障诊断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为提高线控转向系统的容错和故障诊断能力、实现批量化生产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线控转向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分析线控转向系统关键部件——转向电机的转动惯量、阻尼系数、刚度等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合理设计线控转向系统转向电机的结构参数,可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模糊PID控制的线控转向系统侧向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线控转向系统车辆侧向干扰下的非线性三自由度整车动力学模型,研究侧向干扰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分析采用PID控制的侧向稳定性控制效果,并采用模糊PID控制对转向电机主动控制。结果表明,线控转向系统中采用模糊PID控制实时整定PID控制参数,可有效提高各种侧向干扰下的整车侧向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建立线控转向系统车辆侧向干扰下的非线性三自由度整车动力学模型,研究侧向干扰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分析采用PID控制的侧向稳定性控制效果,并采用模糊PID控制对转向电机主动控制。结果表明,线控转向系统中采用模糊PID控制实时整定PID控制参数,可有效提高各种侧向干扰下的整车侧向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轮胎和转向系统的力学特性,建立了线控转向系统的方向盘力回馈模型,利用PID算法对系统进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满足路感要求.  相似文献   

6.
汽车线控转向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随着汽车工业与电子工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线控类技术正在取代汽车传统的机械装置。汽车线控转向系统由于取消了转向盘和转向轮之间的机械连接装置,彻底摆脱了传统转向系统所固有的弊端,便于和其他系统集成、统一协调控制。描述了线控转向系统的转向盘系统、电子控制系统和转向系统等组成,介绍了线控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特点,阐述了线控转向系统的关键技术在于传感器技术、总线技术、动力电源、容错控制技术等,总结了线控转向技术今后良好的应用前景,展望了其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线控转向(Steering-By-Wire)是汽车转向系统发展中最新的技术。介绍汽车线控转向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主要特点,阐述线控转向系统的关键技术,展望其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线控转向系统各部分公式模型,搭建了有反馈和无反馈时线控转向系统框图,阐述了基于横摆角速度反馈的滑模变结构控制器的设计,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进行仿真。由仿真结果对比可知,该设计能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中小城市城区的主要交通特征.针对该交通特征提出了.在中小城市应用干道协调控制系统改善交通的方案.对采取干道线控系统前后的交通运行效果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证明了采用干道线控系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道路交通功能提升,能缓解区域内交通结构供需矛盾,并可改善局部交通的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10.
分析现有线控系统技术,利用数学解析法及MATLAB编程语言,开发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并利用微观仿真模型VISSIM针对实际案例仿真分析,验证了线性协调控制系统的先进性及实用性,为改善城市交通服务水平提供了经济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CarSim中建立了线控转向整车动力学模型,基于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不变设计了可变转向角传动比;并利用Matlab/Simulink中建立线控转向系统动力模型和主动转向控制策略。在主动转向控制中,通过变传动比和横摆角速度与侧向加速度的综合反馈,控制补偿转向电机的转角。最后通过双移线试验和侧向风干扰试验仿真,并与传动机械转向和单一横摆角度反馈控制车辆进行对比分析,其结果表明,横摆角速度和侧向加速度综合反馈控制能够有效地改善汽车的转向特性,并提高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线控转向汽车的ADAMS/MATLAB联合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ADAMS/CAR中建立了线控转向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基于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不变设计了线控转向的角传动比;并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了线控转向控制策略,即变传动比和横摆角速度模糊综合控制,由ADAMS/CONTROL接口模块实现了汽车典型行驶工况下的联合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策略能够提高线控转向汽车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ź�ģ���߿���ģ���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基于系统分析与协调的原理上,提出了多交叉口的信号模糊线控系统模型,模型分为用于控制单个交叉口的第一级模糊控制单元与协调主干道的协调级控制单元。前者对采集到的数据先进行模糊化,再根据模糊控制规则进行模糊判决,从而实现对各个方向的信号配时;后者根据基于紧急值下的系统协调原理对各个路口的总的信号周期进行协调,从而达到系统整体优化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干线交通控制系统能有效减少机动车运行延误. 本文以系统延误最小和绿波带宽最大为目标,构建了基于系统周期和相位差最优的干线交通控制模型,以双向有隔离的北京城市主干路——皂君庙路—大柳树路(含4个信控交叉口)为实例,提出了两种线控优化方案,通过VISSIM仿真对该交叉口及其所在路段优化前后的交通状况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在北京市这类行人流量较大、交叉口布局紧凑的道路条件下,采用重叠相位能更好地优化线控系统;应用本文提出的控制策略对该路段进行线控优化后,交叉口总信控延误减小了59.6%,主线上的南向北和北向南平均行程速度分别提高了140.0%和51.7%,交通运行效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为了满足当前智能车线控制动需求,提出了一种串联式电子液压线控制动系统及其控制算法.在原车液压主缸和ESP之间的双液压管路上串联了线控液压增压装置包括增压阀、减压阀和液压泵,保留了原双管路安全设计以及主动和人工制动模式的有效性,易于和电子驻车制动系统集成.通过双路增压、高压储能和预制动,缩短了系统的响应时间.经过测试,双液压管路上10.0 MPa建压时间仅为172ms,控制精度±0.16 MPa;9.0 m·s~(-2)减速度响应时间为183 ms,控制精度±0.15m·s~(-2).结果表明:该线控制动系统响应快、控制精度高,配合电子驻车制动系统可以满足智能车线控制动需求.  相似文献   

16.
汽车线控转向硬件在环实验台研究现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概述了国内外线控转向实验台发展现状,描述了线控转向实验台相关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国内外相关高校的实验台设计方案优缺点,最后简述了本单位自主研发线控转向实验台设计思路及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7.
电子机械制动系统是线控技术与汽车制动系统相结合而成的线控制动,它改变传统液压或气压制动执行元件为电驱动元件,由于电驱动系统的可控性好、响应速度快的特点,电子机械制动系统显现出良好发展前景。现代汽车制动控制技术正朝着电子机械制动控制方向发展,电子机械制动系统将取代以液压或气压为主的传统制动控制系统。本文介绍了电子机械制动技术的发展、现状,对电子机械式制动系统的结构、性能特点进行了分析,最后讨论了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基于dSPACE/CarSim的SBW硬件在环仿真平台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检验所开发SBW系统控制器的主动转向控制算法和路感模拟控制算法的可靠性,基于dSPACE实时仿真系统和CarSim整车模型,设计了线控转向硬件在环仿真试验台,给出了试验台架设计方案和关键器件的选型,并利用CATIA设计了台架的结构图。重点分析了实时仿真过程和系统控制方案。此试验台可以实现"人—车—路"闭环仿真,为SBW系统的开发和控制器的设计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9.
针对乐山市绿心路部分路段交通效率低下的问题,在完成交通调查的基础上分别使用图解法和Synchro并结合渠化措施对其进行信号线控方案的优化设计,然后使用VISSIM分别对现状配时方案和两种线控方案进行仿真评价。结果表明两种线控方案控制下主干道的延误、停车次数等参数均小于原配时方案,且在相同时间内均能通过更多的车辆数。进一步比较两种线控方案得知,基于Synchro的线控方案能使线控系统整体的延误等参数更小,而基于图解法的线控方案能让干道通过的车辆数更多,证明两种线控方案具有各自的优势,从而为不同的控制需求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线控系统上的四个交叉口交通量数据和信号配时数据进行调查,利用Vissim仿真软件对该线控系统进行仿真,对其中一个路段上的一个断面车辆到达情况进行分析,首先改变路段的长度,对比路段长度变化前后的车队离散数据,得到车队离散特性与路段长度之间的关系;其次改变路段上车流的分布函数,对比车流分布变化前后的车队离散数据,得到车流分布与车队离散特性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车队离散特性进行分析以及研究,为城市道路网交通流优化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