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研究目的:以北京地铁6号线某地铁车站项目建设为研究对象,针对明挖段施工、暗挖段施工、盖挖段施工、衬砌等多工种、多专业工程,协同、交叉、平行、立体作业多、干扰大等不利因素,在深入分析以往地铁施工安全与环保管理相关数据资料基础上,针对现实存在问题,将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和显著性理论、安全与环保动态优化管理技术等方法集成应用于地铁车站土建施工安全和环保管理中,建立科学先进的地铁工程建设安全环保虚拟集成动态优化控制技术系统,开发相应的虚拟动态优化管理软件系统,对地铁建设项目施工全过程安全环保问题进行计算机三维立体可视化虚拟动态优化控制。研究结论:(1)虚拟现实技术和全面动态优化管理理论的集成应用,可对地铁施工的安全和环保工作进行可视化优化控制,实现安全环保管理从"看不见"到"看得见";(2)CS显著性理论、安全环保因素分析等方法的采用可减少确定安全环保重点控制工序的工作量,能够使管理者将日常管理重心放在重点控制工序上,避免盲目管理现象;(3)动态安全环保问题库、原因对策库的建立可使管理者能够对地铁施工安全环保问题进行适时决策;(4)该研究成果适用于土木工程建设管理研究和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2.
以无锡轨道交通2号线安镇西站设计为例,探索上盖物业开发车站的设计重难点,并从公共区布置、风亭出入口、设备用房及外机布置等方面重点研究车站的布置形式。上盖物业开发车站的制约因素主要有车站与物业开发一体化设计施工的要求,车站与物业开发的整体动线设计,车站对物业开发的经济性影响等。结论认为,上盖物业开发的地铁车站应适当扩大公共区规模,优化公共区布置方案,加强车站与物业开发之间的联系;同时优化附属风道、设备区、设备外机等设计,减少车站对物业开发室外空间的占用,减少车站建设运营后对物业开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内昆线金竹林隧道进口端系以线车站大跨隧道,洞口车站段位于一大型岩堆体和团山大断裂及其影响带,地质条件复杂,设计和施工难度大。本文根据该隧在设计和施工中的成功经验,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该隧洞口的山体滑移整治,洞口车站大跨段通过断层较常规车站隧道在设计上的不同点、车站大跨段通过断层段的施工方案比选等,并提出在软弱围岩中修建双线铁路大跨隧道。在特定条件下,采用台阶法施工可以有效解决“安全-进度-效益”之间的矛盾。加外,文中提供的监控量测数据可作为今后类似条件下隧道结构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重庆轨道交通一号线13标马家岩地铁车站施工方案采用暗挖法。具体方案为斜井小断面垂直进入车站大断面,再沿车站线路方向向两侧同步施工。斜井与车站交汇段的施工是开挖的难点,合理安全的施工方案,是保证车站安全和进度的关键。该交汇段由于明确了支护范围,采用了合理的支护措施。保证了开挖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对于交汇段的长期稳定,便于及早施工钢筋混凝土衬砌具有重要意义。小断面与大断面交汇段施工方案的设计与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5.
深圳地铁世界之窗站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世界之窗站是深圳地铁1研究结论:通过介绍,车站在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环控设计、动照设计、给排水与消防设计等诸多方面进行的积极的、有独创性的探索思路及其先进、合理、经济、节能、环保及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得到充分体现,为类似车站设计提供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京张高铁八达岭长城站规模大、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为实现车站及大跨过渡段的安全建设,八达岭长城站建立了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隧道围岩及结构安全智能监测系统,通过在围岩和结构中预埋传感器,监测地下车站和大跨过渡段的围岩,以及锚杆、锚索等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变形,并进行自动化采集、实时传输和处理,实现隧道围岩及结构力学状态的可视化实时显示与预警。超大跨隧道结构安全智能监测系统确保了复杂围岩条件下长、大隧道及隧道群的施工期和运营期安全,体现了现场监测信息对施工与设计的指导意义,为类似工程的施工和监测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广州地铁车站照明系统节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探讨广州地铁1、2号线车站照明系统的节能措施,对目前市场的节能产品进行测试和调研;从现实情况、成本核算和安全等方面进行对比。对地铁车站照明系统的节能模式、节能灯具选型进行分析,认为照明节能具有节能率高、能保持车站原有的装修风格等特点,是理想的节能方式。  相似文献   

8.
清水混凝土结构一次成型,舍去过多华丽的建筑装修,尽量减少后期修饰,将环保理念贯穿于整个建设过程中,其素雅的风格和独有的厚重感是其他建筑材料无法企及和效仿的。在国内,清水混凝土应用于地铁地下车站的案例极少,青岛地铁13号线灵山卫站在青岛地铁中首次成功将清水混凝土技术大范围应用于地下车站公共区。以灵山卫站为研究对象,对车站设计和施工过程进行经验归纳,提出清水混凝土在地下车站中的可应用范围、设计原则、设计要点、施工控制要点以及保养要点,总结几点应用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及提出相应建议,最后阐述清水混凝土在地铁车站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八达岭长城站是我国第一座深埋地下的暗挖高铁车站,位于八达岭长城地下。设计施工中存在埋深及提升高度大、疏散救援困难、环保要求严格、两端隧道跨度大,地质条件复杂、群洞布局断面和工作面多以及运输困难等诸多关键技术难题。通过设计三层三纵的群洞结构、采用长大电扶梯和斜行电梯、研发超大跨度隧道修建技术、复杂洞室群隧道修建技术、超长耐久性隧道修建技术、微震微损伤精准爆破技术、地下车站噪声控制技术、BIM设计施工技术、智能防灾救援疏散系统、隧道结构智能健康监测系统、隧道绿色建造技术以及掌子面地质信息智能图像预报技术等关键创新技术,成功攻克八达岭长城站建设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并为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任国宏 《铁道建筑技术》2021,(3):128-130,159
南宁地铁1号线火车站站点超宽超大、地质及水文条件复杂、周边临近建筑物、施工环境复杂,基坑开挖难度大。为确保深大基坑的快速开挖和安全施工,提出了电动轮胎式起重机与常规履带式挖掘机组合配套开挖技术,即采用多种型号常规履带式挖掘机坑内配合,电动轮胎式起重机地面提升的施工方法。现场实践表明:(1)电动轮胎式起重机首次引入到地铁车站基坑开挖施工,与常规挖机配套施工高效合理,施工组织方便灵活,施工进度提高了1.5倍以上;(2)电动轮胎式起重机能定点开挖、自动行走、取土深度大、作业半径大、机身占地面积小、节能环保;(3)采用该组合配套机械开挖施工,较常规设备机械费节约80万元,动力费节约12万元,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为复杂环境下宽大基坑机械化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上海轨道交通14号线6标工程特点及周边环境特点,结合绿色施工的理论与方法,对盾构法绿色施工的管理和技术手段进行研究,制定了"四节一环保"+全封闭式工厂化大棚+水平运输过站的施工方案,并对施工工艺及控制措施进行详细论述。绿色施工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盾构工程中的成功应用,可最大程度减少施工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践行高效、低耗、环保的理念,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最大化,并为其它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绿色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从建设环境、网络换乘、无人驾驶、综合监控、车站装修、节能环保等方面对上海10号线的工程建设管理进行了全面总结.详细分析了在外部建设环境相当苛刻的情况下,应重点把握重要换乘节点优化、密集居民区线路设计、环境保护和风险控制等关键环节.最后从前期准备、管理模式、投资控制和综合开发等4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城市轨道交通无人值守运营模式下,在全自动运行(FAO,Fully Automatic Operation)区设置人员防护开关(SPKS,Staff Protection Key Switch),是保障地面人员安全的重要手段。文章以太原轨道交通2号线为例,根据SPKS功能需求,结合其线路条件,介绍SPKS的工程应用方案,包括SPKS的设置方式、防护分区划分原则,以及与该SPKS应用相匹配的管理方式。该方案已在太原轨道交通2号线实施,有效地保障了现场人员的安全,提高了应急场景下的应急处置能力,可为其他FAO线路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轨道交通建设中需要的建筑拆迁、管线迁改及交通疏解等与城市既有景观设施的矛盾日益突出,降低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既有景观建筑及市政设施的影响成为项目建设中的重点,以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文灶站为例,对车站建筑方案的设计思路、车站形式的选择如何结合道路、管线及周边建筑环境等要素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5.
既有5号线改扩建工程,是中外首次整条运营线路实施“边运营、边改扩建、边延伸”的项目,经过历时两年半的建设于2018年年底与5号线南延伸工程同期开通,对于提升5号线整体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如何确保改扩建期间既有线路正常、安全运营是项目设计的难点,设计需要与建设、施工、运维方通力协作,制订合理的改扩建原则、方案及工程实施计划。这不仅为实现中国首例高架线路全线“不停运”改扩建奠定了技术基础,也为今后同类项目提供了借鉴经验。同时,工程设计还根据城市发展及社会对轨道交通服务提出的新要求,对既有线提出合理的技术改进、升级方案,使改造后的5号线整体系统功能更佳、与城市环境更协调、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6.
杭州至绍兴城际铁路工程是《浙江省铁路网规划(2011~2030年)》中杭州都市经济圈轨道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杭州市轨道交通网和绍兴市轨道交通网络。本着遵从杭州市、绍兴市轨道交通规划,遵从城市总体规划,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对城际线起点位置进行深入分析,本着解决两个城市轨道交通网与本城际铁路的合理衔接方式,避免工程重复建设造成投资浪费的原则,提出杭绍城际铁路起点位置选择与衔接方案的初步设想和设计思路:(1)建议采用起点站接香樟路方案;(2)建议杭绍城际与5号线香樟路站采用叠岛换乘方式;(3)杭州至绍兴城际铁路工程起点位置选择与衔接方案研究,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尽量缩短乘客换乘距离和时间,统筹考虑所衔接城市的轨道交通网,做到整体方案合理。  相似文献   

17.
苏州轨道交通调线调坡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城市轨道交通调线调坡流程进行梳理,结合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实例,介绍了设计前对轨道交通断面测量的要求、建筑限界的检查方法以及调线调坡设计的一般做法,最后根据实际设计中碰到的问题,提出了若干注意事项,可供国内地铁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8.
轨道交通高架桥标准梁设计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上海市轨道交通明珠线一期工程为国内首条城市高架轨道交通线 ,采用无碴、刚性轨下基础和无缝线路 ,其桥梁结构设计比之公路、铁路桥梁有其特殊性。结合轨道交通的特点着重介绍标准梁跨的设计 ,并提出优化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轨道交通建设的新环境、新形势,结合重庆主城区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和轨道交通车站特点,提出一种新的大断面深埋轨道交通车站隧道的施工工法——扩大拱脚台阶法。该工法以新奥法为基本理论依据,充分发挥围岩的自稳能力和开挖面的空间约束作用,通过初支大拱脚的设置,将拱部荷载传递至拱脚围岩,从而提高拱部初期支护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同时,通过分台阶分步开挖,能够为大断面隧道开挖提供充足的施工作业空间,有效提高隧道的施工工效,节约工程投资、缩短工期。以重庆轨道交通9号线红岩村站为例,对该工法与双侧壁导坑法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理论计算分析,可以得出扩大拱脚台阶法对围岩的扰动更小,更有利于对围岩的保护和变形控制,工程风险更加可控。  相似文献   

20.
结合北京市自2007年以来所开展的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标准研究工作,以及目前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对北京地方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编制的基本原则、主要技术路线、所确定的主要技术标准及其创新性突破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全面阐述。《规范》全面覆盖了所有30余个专业和系统,重点阐述在以人为本、提高运营效率,强化安全体系、防灾减灾,网络化及资源共享,节能环保以及总结以往工程经验等五大方面取得的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