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地铁设计防火标准》第5章给出了车站安全疏散计算方法,要求站台疏散设施能保证乘客在4min内撤离站台,6min内抵达站厅或安全区域。该标准提供了撤离站台的时间计算公式及疏散控制原则。结合国内外规范中关于疏散计算的要求,分析其疏散理论和计算方法,探讨乘客疏散全过程疏散时间计算方法。在进行车站安全疏散计算时,提出如下建议:乘客撤离站台时间应以《地铁设计防火标准》为准;撤离至安全区的时间可按抵达安全区最长疏散路径分段步行总时间与乘客在楼梯、扶梯、闸机、通道等疏散设施处的滞留时间之和进行验算,超过3层或疏散路线通过多个楼层等复杂工况,建议在静态计算的基础上采用动态疏散模拟进行分析研究;当列车发生火灾时建议验算疏散乘客通过车门到站台的滞留时间。  相似文献   

2.
关于地铁的安全疏散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分析国内外地铁消防标准、规范,认为在安全疏散设计方面,国内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通过对地铁各部位火灾危险性的分析,说明加强安全疏散设计的必要性.分别对列车车厢内的疏散,区间隧道内、车站站台层及车站站厅层的事故及安全措施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提出深埋地铁的新站型,进行紧急疏散演算, 探讨针对深埋地铁新站型的人员消防疏散的计算问 题,通过计算来验证和归纳深埋地铁站在建筑设计时 应重视的设计要点,为未来深埋地铁车站的设计提供 参考。将两座车站的客流代入两个深埋车站的新站型 中,根据国家标准和新地标的疏散公式进行计算。结 果表明: 首先,新站型的建筑形式是成立的,可以满足 国家标准疏散的要求; 其次,两个计算公式均反映了客 流与疏散设施的匹配度问题,当客流较大时,需增加通 行设施的数量以及缩短站厅层至站台层的距离来满足 疏散要求; 再次,通过北京新地标的公式计算发现,在两 种站型通行设施数量相同的情况下,影响深埋车站人员 疏散时间的两大因素是站厅至站台的距离和客流。  相似文献   

4.
提出地铁火灾时人员安全疏散的判定条件,即人员安全疏散可用时间(tASET)大于人员安全疏散必需时间(tRSET),重点对人员安全疏散必需时间进行分析与模型假设,并针对某一地铁站台工程实例,分析计算站台火灾时人员安全疏散必需时间。  相似文献   

5.
根据《地铁设计规范》中车站火灾情况下的疏散计算公式,自动扶梯作为参与紧急疏散的重要运输设备直接影响到车站疏散通过能力和疏散时间,进而影响到车站的运营安全以及建设规模。通过对比国内外自动扶梯相关规范中输送能力的计算以及分析国内轨道交通车站在火灾情况下自动扶梯的运行模式,提出《地铁设计规范》疏散计算公式中自动扶梯的通过能力和参与疏散的自动扶梯数量值得进一步商榷之处;同时也结合自动扶梯的特点提出了附加制动器延时动作、火灾情况下停梯模式、自动扶梯疏散能力及计算方式、参与疏散自动扶梯数量、疏散时间计算因素等建议,为轨道交通车站疏散计算方式以及运营组织预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地铁火灾时疏散时间的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详细分析了地铁火灾特点、乘客疏散特征、疏散路径、疏散安全区、计算疏散时间的前提条件、疏散时间的构成等诸多因素对安全疏散的影响,指出在地铁各个出口(车门或屏蔽门口、站台至站厅的楼扶梯口、检票口、地面出入口)等处存在滞留现象,提出根据疏散群体的行动时间和滞留时间计算全体疏散人员总的疏散时间的思路,并给出了疏散时间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7.
火灾是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内影响最为严重的事故之一,科学合理的安全疏散方案是突发火灾时确保乘客出行安全的重要保障。然而,目前地铁车站火灾疏散方案中的疏散路线难以根据火场情况动态调整。针对地铁车站疏散路径固定单一的弊端,基于地铁车站内的监控系统,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识别人员分布信息和火灾发生位置,建立空间拓扑模型,利用改进的蚁群算法规划出耗时最短且转弯次数较少的疏散路线,实现站内乘客更科学高效的疏散,最后通过3个场景的案例应用验证本文所提疏散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和提高地铁车站通过设施的疏散能力,保证乘客的运行安全,在分析地铁车站行人流运动特性的基础上,利用GEM(generalized expansion method)算法,求解地铁车站乘客疏散模型,通过计算得到车站疏散设施的拥堵概率、吞吐量等指标,给出地铁车站疏散能力的瓶颈点。以西直门地铁站为案例,证明将GEM算法应用于解决地铁车站人员疏散问题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进站线路疏散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9.
西安地铁二号线行政中心站防排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地铁排烟系统的作用是当地铁发生火灾事故时,能提供有效的排烟手段,为乘客和消防人员输送足够的新鲜空气,形成一定的风速,引导乘客迅速撤离现场。西安地铁二号线行政中心站在站厅层中部设置公用大厅,在大厅中央设置采光顶,站厅与站台之间设置通透的天井。由于车站中板上开设大面积的孔洞,相当于使站厅与站台连通,通过计算设置防排烟措施,满足站台和中庭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的要求。1工程概况  相似文献   

10.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和复杂性增加的同时,灾害发生时的疏散难度也在加大,增加车站疏散设备使用效率、减少疏散时间对车站安全运营和车站能力扩增有重要意义.以徐州地铁1号线彭城广场站为例,通过仿真软件Anylogic构建车站疏散模型,研究楼扶梯空间位置和出口开放情况对车站总疏散时间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工作人员在楼扶梯和出口处的干预对疏散时间减少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地铁设计防火标准》中有关安全出口、紧急疏散、区间疏散、防火分区划分、楼扶梯设置等条文中存在的争议点进行解析,同时提出作者的修订建议。对《地铁设计防火标准》相关条文规定的探讨能够促进该标准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地铁区间环境复杂、空间狭窄,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为了快速、准确地联动区间疏散指示设备,同时配合隧道风机的排烟,对比研究了地铁区间火灾工况下的疏散指示联动方案。介绍了3种类型区间疏散指示设备,以及火灾报警系统与综合监控系统的两种关系,进行了区间火灾时乘客疏散流程及疏散方向分析。经过对比研究火灾报警系统与综合监控系统不同关系下的区间火灾工况下的疏散指示联动方案,推荐了最优的的区间疏散指示联动方案。  相似文献   

13.
地铁疏散平台及轨旁设备布设方案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铁在空间狭长的隧道或者桥梁上运行,人流量大,人员构成复杂。当地铁列车遇到恐怖袭击、输电系统故障以及发生火灾等事故时,为了能迅速、有序地从区间组织乘客尽快疏散至车站,地铁区间需设置应急疏散平台。针对地铁疏散平台不同的设置方法与区间轨旁设备的敷设路径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疏散平台对设备安装空间的影响及优缺点,为后期施工设计及设备安装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地铁隧道火灾疏散救援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铁隧道内列车火灾的特点,在分析隧道火灾原因、烟气扩散影响和人员疏散时间等基础上,提出隧道火灾排烟模式原则,以及在隧道内采用侧向疏散平台加联络通道、在列车上应用细水雾消防技术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突发事件下缩短安全疏散时间的措施。阐述了静态引导和动态引导的概念。结合突发事件下乘客的心理反应,分析静态引导、动态引导在人员疏散过程中的作用。利用仿真软件对车站人员疏散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并给出了改进地铁车站人员疏散工作组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逐渐成网,地铁车站日渐拥挤,为了制定科学有效的紧急疏散方案,有必要预先找到车站瓶颈点。基于时间可靠度函数模拟乘客在紧急情况下路径选择行为,在此基础上引入M//G/C/C排队模型对车站排队系统各个服务台进行排队性能指标计算,找出潜在瓶颈点。以广州地铁3号线岗顶站为例,结合车站硬件设施尺寸数量,模拟计算最恶劣情况下乘客疏散过程,找到3处潜在瓶颈点,测算结果与实际观测情况相符合,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实地调研各地客流较大的地铁车站,分析站台客流分布以及运行特征,同时结合笔者多年从事轨道交通建筑设计经验以及对现行《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的分析理解,指出现行规范中关于车站站台宽度理论计算与实际运营需求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根据站台客流分布以及疏散特征提出相关解决方案,为今后的地铁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