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要介绍了车内空气质量正向设计方法目标分解及控制过程要素。即对材料、零件性能参数进行分析研究,梳理研究整个开发过程,对各个环节的注意事项和关键要素进行论述。通过对材料、零部件、整车的VOC、气味性进行科学合理的正向控制,制定有效可靠的解决方案,从而可以对车内空气质量控制方案进行改进,制定科学合理的技术标准、开发流程。实现提高车内空气质量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2.
随着汽车保自量的不断增加,车内空气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也成为各主机厂竞相攻克的难题之一.以某车型为例,分析了车内空气污染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控制污染源头的措施,即将车内空气质量控制目标分解到各个零部件,通过采取整车检测和零部件检测相结合的手段,使各分级目标达标,最终达到对车内空气质量进行有效控制的目...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结构分析与整车测试的方法,讨论了旁通气流的存在及其对车内空气质量的不利影响。综合考虑了鼓风机电压、内外循环风门位置以及车速这3个重要因素,提出了相关控制算法,避免旁通气流对车内空气质量产生不利影响。文章提出的控制算法是解决旁通气流对车内空气质量影响的重要措施,对汽车空调控制逻辑开发与车内空气质量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根据某销售公司在2016年12月~2017年4月收到F汽车公司生产的乘用车用户反馈车内异味问题进行研究,以期找到气味物质主要来源,从而为源头控制、过程改进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车内空气质量综合管控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价值;主要方法为结合重点内饰件的主要用材和生产工艺,探究整车VOC超标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车内乙醛超标主要是顶棚及座椅引起的,甲苯超标则是顶棚及密封条引起。对相关零部件进行管控,并对供应商提出有效的整改意见,为整车生产商提供整改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主要内饰件VOC及气味的释放推算量化整车的水平,以实现车内空气质量达标及气味品质提升的目的。采用1 m3试验舱对某车型的主要内饰件VOC以及气味进行测试,并用整车试验舱对新装配内饰件后的整车进行验证测试,以8种典型目标物定量分析以及主要气味性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由主要的内饰件VOC的释放水平总趋势与车内空气质量高度吻合,而且主要内饰件的气味水平也与整车的气味保持一致;建立了内饰件VOC及气味对整车的空气质量贡献的数据模型,对预测并改进整车的车内空气质量水平的工作提供指导。另外结合2019年C-ECAP的评价规程对2款车的车内空气质量进行了评价计算。  相似文献   

6.
文章综述了我国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现状,包括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两个方面:行业标准为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 400-2007《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和认证认可行业标准《汽车乘员舱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动态采样测定方法》(征求意见稿);国家标准为国家推荐性标准GB/T 27630-2011《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和国家强制性标准GB 18352.6-2016《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在分析了各个标准中关于车内空气质量的技术内容后,文章得出结论:未来我国对车内空气质量的标准要求将逐步加严,政府管控力度将逐步加大,汽车企业需未雨绸缪,做好技术储备,不断提高汽车产品车内空气质量水平以满足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7.
《公路与汽运》2006,(4):37-37
《汽车内空气质量标准》有望在10月出台,车内空气质量好坏将有法律依据。据了解,我国早在2年前就启动了《汽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的制定工作,原计划在2005年年底实施,但因为存在争议推迟了出台时间。据悉,由于车内空气污染物标准并不等同于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其制定工作存在较多技术难题。国家环保总局标准处相关人士透露,《汽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目前已经走过了论证和征求意见的两大阶段,最快将在10月出台,届时消费者和汽车企业对车内空气质量的检测、监督将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8.
汽车车内空气质量将影响到乘员的健康,从汽车内饰材料、通风和维护保养等角度分析了车内空气质量问题的来源和危害,又从行业政策、技术发展和用车习惯等方面提出了改善车内空气质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汽车车内空气质量标准法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车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以及国内外车内空气质量标准法规的状况;提出我国应尽快对车内空气质量实施国家强制性法规、政策、标准等管理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现在为止在国际上已经成为热点。最早标准是俄罗斯标准,之后还有JAMA、德国、ISO、韩国、世界车辆协调法规论坛UNWP29不一样,评价指标除了车内挥发物质控制有关,重要的是与汽车尾气有关的标准。我国已经制定的标准和正在修订的标准,主要对内饰材料进行控制,俄罗斯标准则主要参考依据。我们的标准是2004年开始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