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章介绍一种新型的空间地震超前地质预报方法与系统,该系统采用"角度+位置"偏移的联合体系,通过空间多分量、多波进行超前地质预报.该方法结合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实例,说明三维空间地震勘探在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巾的应用效果明显,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隧道穿过富水岩溶地区时,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尤为重要。文章基于岩溶的类型及岩溶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内容,介绍了TSP(Tunnel Seismic Prediction)超前预报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方案,并结合TSP方法在重庆双碑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程中的应用,验证了TSP超前预报技术在富水岩溶隧道中进行超前地质预报的可行性,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富水隧道施工过程中,常突发涌水、突泥等工程地质灾害,对施工安全危害极大。工程实践表明,单一的地质超前预报方法造成漏判、误判严重,难以确保隧道施工安全。文章结合铜锣山隧道工程地质条件,提出采用综合地质超前预报技术对铜锣山隧道施工涌水进行地质超前预报,充分发挥TRT法、瞬变电磁法和超前水平钻法技术的各自优势。工程应用效果表明,该种组合的综合地质超前预报技术为该隧道施工决策提供了有效的地质参考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隧道涌水、突泥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西部地区公路隧道工程的数量越来越多,工程等级也不断提高。然而在隧道施工中难免会遇到诸如岩溶突水、岩爆、围岩大变形、塌方等地质灾害问题,为了将地质灾害影响程度降到最低,在隧道施工前进行地质超前预报是十分必要的。文章以大坪隧道为例,介绍了TGP12(高频地震反射法)探测系统的原理、数据处理、解译技术,通过对比分析验证了预报结果的准确性,并总结了应用TGP12进行地质超前预报的体会,展示了TGP12探测系统在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针对单一超前预报技术提供的预报信息有限,无法满足隧道复杂地质段超前预报需求的问题,文章以象来路下田隧道为例,采用地质调查法为基础、TSP法为主、地质雷达法为辅、超前地质钻探法为补充手段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对隧道开挖掌子面前方的不良地质体进行了准确预报,所采用的综合地质预报技术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前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法预报距离短、测试频率大,增加了测试风险和施工风险;同时,由于各种方法对测试环境要求的差异,造成准备工作繁琐,占用了较长的施工时间,影响了正常施工。文章将地震干涉技术应用到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提出了基于多源地震干涉法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新技术,该技术以隧道一端开挖爆破作为震源,在隧道另一端接收信号,通过相关处理成像,实现对隧道未开挖部分的一次性预报。文章采用有限差分法实现了该预报方法的数值模拟,模拟了岩溶、断层两种不良地质体模型,准确预报出了溶洞、断层,验证了该预报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超前地质预报,能够有效避免在隧道工程施工中遇到不良地质,保证施工安全。对此,文章首先对TSP基本原理进行了介绍,然后对结合工程实例对TSP超前地质预报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方式以及异常信号避免方式进行详细探究,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巫帮隧道BT4施工标段为工程背景,介绍了地质雷达在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指出地质雷达具有无损性、高效率、抗干扰能力强、可信度较高等优点,对隧道施工能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是一种较好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岩溶地区修建隧道过程中,经常遇到突水、突泥等地质灾害。为了规避地质灾害的发生、减少其对隧道施工运营造成的损失,通常要投入大量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文章在进行水文、地质、地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岩溶地质学原理对隧道岩溶发育情况进行定性预测,划分重点预报地段、选择合适的物探方法或物探组合模式、有的放矢地进行综合超前预报的观点;以长乐山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了岩溶地质定性预测+地震波法探测+地质雷达探测的超前预报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验证了综合超前地质预报的有效性、经济性。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岩溶区公路隧道施工实际,提出地质雷达与超前水平钻孔相结合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广西某岩溶区公路双连拱隧道的施工中,验证了在岩溶区双连拱隧道施工中应用该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的预报效果,对其他形式隧道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地质法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前隧道超前地质实际预报中只注重物探仪器的应用,忽略地质方法的作用,从而导致预报精度不高,坚持以地质法为基础、以物探为手段的综合超前预报可以大大提高预报精度。文章首先介绍了超前地质预报的任务和地质法的内容;然后研究了物探法的缺陷,并对地质法在超前预报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最后,确定地质法对物探法的指导作用,是超前预报的基础和核心,是提高超前地质预报水平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坛厂隧道施工中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浅埋破碎、煤层瓦斯、断层破碎带、岩溶及涌水突泥等),以及地质超前预报的重点和难点;针对施工中采用的“以地质法为基础、以HSP声波反射法为主要手段、结合电磁波反射法的综合预报技术”,并结合隧道进口浅埋段和中部岩溶涌水突泥段的预报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隧道施工开挖揭露的情况表明,预报结果与实际开挖揭示吻合率较好,对本隧道工程施工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为隧道安全施工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3.
格拉输油管道地质灾害类型与技术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立足青藏高原地质环境 ,分析了格拉管道地质灾害的类型及给管道安全造成的危害。提出了依据地质条件 ,针对土壤侵蚀特点、季节河流变化规律、水土流失原因 ,对穿跨越管道、临河管道、沟壑及砂土丘暴露悬空管道进行科学合理的保护设计的思路 ,阐述了预防冰堵冻害和地震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地震波反射法、高密度电法(三电极法)和超前钻孔法三种探测技术的原理及现场测试,并对广乐高速公路长基岭隧道应用这三种探测手段进行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间接预报和直接预报综合技术有一定的实用性;另外,单一预报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综合地质预报方法能够实现优缺点互补,大大提升预报的针对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受汶川地震的影响,经过断层带的公路隧道在施工时更容易出现大的塌方事故.为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本文以广甘高速公路杨家山隧道右洞桩号K22+624段塌方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地质描述分析、地质雷达探测,以及编写程序的正演模拟相结合,对汶川地震过后断层带对隧道塌方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震后断层带的影响范围内,围岩整体特性发生突变,雷达波形图中会形成强烈的反射波信号,经过后期处理,能够得到较为清晰的波形异常图,从而推测出掌子面前方可能出现塌方的情况.文章最后对地质雷达探测加以正演模拟,可有效地指导整个隧道施工过程,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6.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隧道施工岩溶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了隧道施工岩溶预报的应用模型。基于模糊数学理论,以"地质法+TRT+GPR+超前风钻孔"的综合施工地质预报体系为基础,采用勘察及地质调查资料、TRT成果图色谱特征、电磁波综合特征、超前风钻孔钻进综合特征、掌子面溶蚀情况和地下水发育情况等六个评价因素,建立了隧道施工岩溶预报模糊综合评判法应用模型,并在武神公路椿树垭隧道施工岩溶预报中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根据广西来宾至马山高速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成果,介绍了地质雷达数据采集、处理的要点,并结合探测实例分析了项目区常见的不良地质体(溶洞、断层带、裂隙密集带)的雷达反射波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高速公路改扩建沿线高边坡病害诱因,本文依托京沪高速改扩建工程,采用理论分析和现场调研分析了边坡形态、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工程地质条件、降雨、地震、地应力等自然因素特征以及机械开挖、爆破开挖、植被破坏、人工堆载等人类工程活动等病害诱因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边坡施工开挖过程中相应的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