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顾风华 《公路》2001,(2):53-55
在模式设计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复合模式法、解决了模式法在应用上存在的问题,满足了参数化设计的要求,使线形设计进一步集成化,提高了线形设计的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2.
运用现行中国民航总局的刚性道面设计方法(力学经验法)与美国联邦航空局(FAA,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的刚性道面设计方法(FAARFIELD法),在两种单一飞机条件下,分别对不同基层厚度、面层设计强度、交通量的情况进行刚性道面面层的厚度设计,对得出的54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同时,为反映机场实际交通情况,拟定两组多种飞机进行设计对比。结果表明:在单一飞机条件下,民航总局力学经验法的面层设计厚度明显大于FAA的FAARFIELD法,厚度差值随基层厚度和面层设计强度的增加而增加,随交通量的减小而减小;在多种飞机条件下,民航总局的力学经验法面层设计厚度亦明显大于FAA的FAARFIELD法,中国现行民航机场刚性道面设计方法趋于保守。另外,中国机场设计方法计算繁琐,受制于板边弯矩影像图,精确度受到一定影响,建议引入计算机程序和三维有限元理论。  相似文献   

3.
互通式立交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匝道设计,而匝道设计的关键是出入口的平、纵面接线设计。文章通过设计实例,详细介绍了习惯设计法和流行设计法2种匝道平面接线设计方法,对匝道纵面接线设计方法分别介绍了合成坡度法和平均坡度法。  相似文献   

4.
橡胶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改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橡胶沥青混合料级配关键筛孔通过率的设计控制,对GTME.实法与马歇尔击实法设计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法,控制级配曲线关键筛孔的通过率,设计适当的矿粉含量是提高橡胶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关键。针对橡胶沥青混合料的特点,建议在具备条件时最好采用GTM压实法;并提出应根据中国实际情况.进一步研究马歇尔击实法与GTM设计法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体积法设计过程的详细描述,各种力学指标的对比分析,在同等条件下,体积法设计的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性能指标要优于传统方法设计的沥青混合料,对体积法设计沥青混合料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不同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对比评价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骁  朱春阳 《中外公路》2007,27(4):267-271
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方法是沥青路面设计的基础,关系到路面质量的优劣。文中对Marshall法、SGC法、GTM法的设计方法分别进行了介绍,分析了3种设计方法的优缺点,并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表明采用Marshall法是符合国情的,鼓励学习SGC法、GTM法等国际上的先进经验,提高混合料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前级配碎石级配设计大多停留在经验方法上,本文根据间断级配的特点,把k法和体积设计方法相结合提出变k法间断级配体积设计新方法。通过CBR试验验证级配设计效果,通过对比变k法间断级配体积设计方法计算的集料级配与规范级配的比较,结果显示该方法设计的级配具有较高CBR值,并通过试验确定设计方法中的参数k值及设计空隙率。也说明变k法间断级配体积设计方法能较好适应我国间断级配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8.
根据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北段路堑高边坡设计施工经验,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信息施工法在路堑高边坡设计施工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强调信息施工法在设计施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十九大以后,中国经济进入了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阶段已经到来,城市道路由增量为主转向以存量为主的时代,通过提升城市道路品质来实现城市环境的改善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从而达到由量到质的转变。街道理念的应运而生,为新时代城市道路品质提升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该文通过城市道路与街道基本含义对比,城市道路设计思路向街道理念在导向、边界、技术、功能、管理等五个方面的转变,城市道路在品质提升设计中如何运用街道的理念目标设计法、类型设计法、使用者群体需求设计法、空间组成要素设计法,详细分析论述了街道理念在城市道路品质提升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外Mcleod设计法、ModifiedKearby设计法、南非设计法三种沥青表面处治设计方法,对比分析了3种设计法的设计参数、影响因素、设计出的沥青用量、集料用量以及沥青表面处治的技术性能。通过分析发现,南非设计法不仅考虑了交通量、集料特性、道路坡度、气候等因素,而且设计出的沥青用量最为恰当,是考虑因素最全面、设计的表面处治技术性能最优的沥青表面处治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公路》2021,66(8):163-169
阳宝山大桥建设中在国内首次采用空中纺线法(AS法)架设主缆。通过分析论述与AS法施工相适应的猫道特点、结构组成和施工工艺,提出了AS法猫道设计思想及垂度调整控制方法。该种设计和施工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为今后我国在建造多跨连续悬索桥、超大跨径悬索桥中采用AS法架设主缆的猫道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自密实混凝土(简称SCC)配合比设计方法在国内没有统一的方法。在设计过程中,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非常敏感,受原材料质量、配料准确性等因素波动的影响而大幅度变化,从而造成自密实混凝土的技术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通过介绍国内较先进的固定砂石体积法、全计算法、改进全计算法、参数设计法、骨料比表面积法、简易配合比设计方法 6种方法各自特点,选择比较成熟的固定砂石体积法、改进全计算法、参数设计法对C60自密实混凝土进行了工作性能以及力学性能对比试验。通过试验表明:固定砂石体积法参数选取明确,设计过程较简单,工作性能较稳定,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学习研究极限状态法和容许应力法设计理论的基础上,从使用年限、荷载标准值、分项系数等方面说明现行公路桥梁规范的极限状态法不适用于施工便桥,并在工程实际中将混凝土运输车满载工况作为设计荷载,采用容许应力法进行钢便桥的设计计算,并与公路-Ⅰ级车辆荷载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当前国内外路面设计原理和方法(CBR法、AASHTO法、SHELL法、AI法及国内方法),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针对现行的设计方法以及在路面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对国内外路面设计原理和方法的介绍,指出各种路面设计方法和原理存在的不足,提出一些路面设计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田文 《中外公路》2006,26(5):146-150
在详细分析目前水泥碎石混合料设计方法、评价指标的缺点的基础上,为提高半刚性基层路用性能,采用振动法设计水泥碎石混合料,并应用于青(岛)-银(川)高速公路半刚性基层的铺筑。设计及检测结果表明,振动法确定的水泥碎石最大干密度较大,振动成型试件抗压强度远大于静压成型试件抗压强度。实体工程检测结果表明:振动法设计的水泥稳定碎石无侧限抗压强度与现场芯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基本吻合。采用优化的骨架密实型级配,并采用振动法设计的混合料在拌和、运输、摊铺及碾压中未发现明显离析,使用现有的施工设备,以振动法确定的最大干密度作为标准密度,基层压实度标准可定位于98%。严格采用振动法设计结果施工的基层抗裂能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橡胶沥青同步碎石封层设计及其性能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McLeod经验设计法基础上,提出了以层间抗剪强度为设计指标的力学-经验设计法,并对不同方法设计得到的同步碎石封层材料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力学-经验法设计的同步碎石封层材料具有很高的抗剪强度、抗拉强度和动稳定度.  相似文献   

17.
该文简要回顾了基于性能,位移抗震设计理论的引入和发展现状,分析了各种抗震设计方法的优缺点,之后系统概括出直接基于位移抗震设计的理论框架;比较分析了两种基于位移的设计方法:割线剐度法和非线性位移谱法。在此基于非线性位移反应谱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无需迭代直接基于位移的设计方法,并给出具体的设计步骤,并以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合理确定成桥索力是斜拉桥设计的重要一环。根据多年的计算经验总结出刚性支承连续梁法、零位移法、倒拆和正装法、无应力状态控制法、内力平衡法这五种调索方法的具体实现办法,做到设计精准、施工可控,确保桥梁的理论与实际相吻合。采用ANSYS软件实施各种调索理论将给设计者提供更多比选的调索优化方案,这一方法可在设计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作为平面线形设计的传统方法,导线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级道路设计中,其计算精度和功能也大幅提高,但对一些特殊情况的处理仍不尽人意。针对两交点间需直接生成S型或C型曲线,文章提出了导线法相邻平曲线组合设计模型,在传统单交点平曲线单独设计的基础上,结合模式法将相邻两交点平曲线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计算,使得路线设计更加合理高效。  相似文献   

20.
高晋生  柴瑞 《公路》1997,(10):45-50
以回旋线问题的解决为基础,以积木法、交点法、控制法、参数法及移法等设计方法为主线,全面介绍HEAD系统在公路平面线形设计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