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铁路线路走向的选择评价是一个多目标决策过程,为了对新建铁路线路的走向进行系统科学地评价和选择,构建了由工程投资、客流情况、环境保护和工程条件4个评价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运用三角模糊数的TOPSIS评价方法,对线路走向的选择进行了实证分析评价。三角模糊数的TOPSIS评价方法,克服了AHP和FAHP评价方法的因主观因素造成的对结果产生影响的缺点。分析结果表明:三角模糊数的TOPSIS评价方法对新建铁路线路走向的选择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城市地铁线路方案比选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城市地铁规划建设已成为大城市交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地铁线路方案比选问题也就尤为突出,急需建立一个综合比选方法,来解决复杂的方案选择问题以避免因主观因素而造成的选择偏差.为此,该文建立了方案比选模型,采取将delphi法、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相结合的形式.对地铁线路方案进行比选,并通过实例证明该方法的可行性以及评价问题的全面性和公正性.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乘客在实时换乘信息提示下,结合自身偏好进行线路选择的行为.由于实时提示等车信息不完全准确,通过引入不确定分布予以描述,并针对实时信息提示的等车时间建立了基于实时-时变结合策略的更新机制,据此对乘客的线路初始偏好值进行修正,并建立了能综合反映实时提示信息和乘客个体偏好对线路选择行为影响的线路选择概率模型.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分析了等车时间和乘车时间的权重对乘客线路选择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实时提示信息会改变乘客对线路初始偏好,进而改变乘客的线路选择行为.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运营使用和线路的增加,线网换乘站点也增多,起讫点间的线路选择也增多。不同换乘线路的选择,使地铁平均运距也发生了变化。为计算轨道交通全网的平均运距,选择利用最短路径原理,得出线网中线路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并利用该最短距离与轨道交通客运OD量得出平均运距。最后,对该平均运距的计算方法提出总结。  相似文献   

5.
新型有轨电车线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具体的近期建设线路选择上应当是慎重且合理的,这直接关系到未来线路的运营效益和决策是否正确.本文分析了新型有轨电车近期建设线路选择的重要性,在确定筛选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近期建设线路选择的思路框架,从线路功能定位、客流效益、与城市发展的契合度、与枢纽及地铁的接驳关系、工程实施条件的难易度、沿线用地布局以及社会服务效益七个角度进行备选线路的分析,并评估近期建设线路的综合服务水平,最后建议在合理的建设规模范围内进行近期建设方案的构建,以期为国内同类城市的新型有轨电车近期建设线路的决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公交网络布局及优化研究,大多偏重单条线路调整而缺乏对线网整体协调性的考虑,或理论性过强而可操作性不足.针对此类问题,依托常州市公交线网优化方案研究,提出了“网络节点重构,线路优化配合”的公交线网优化重构方法.在对BRT吸引圈层内的公交线路进行优化必要性判断的基础上,根据常规公交线路与BRT线路的位置关系及功能定位对常规公交线路进行分类,通过优化方法选择集提取线路优化方案.提出了关键节点的概念,搜索节点期望线重构网络,判断筛选方案,生成线路优化方案选择集.最后,根据总体优化目标函数进行方案比选,求解最优解,得到最终优化方案.经过常州市新建BRT二号线检验,优化效果明显,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轨道交通旅客换乘网络应用于描述高峰时段的公交换乘网络,并采用基于有效频率的策略均衡客流分配方法对公交用户出行选择行为进行均衡分析;综合考虑乘客和公交公司两方面的利益,建立公交线网规划的双层规划模型;提出求解模型的模拟退火算法,设计了删除线路、生成线路、替换线路、延伸线路、缩短线路、拼接线路和拆分线路等7 种线路调整及频率调整进行邻域搜索.算例分析表明,该模型与算法具有良好的优化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求解带时间窗的动态车辆路径问题,建立了该问题的数学模型,通过计划周期分片,将动态问题转换为一系列的静态子问题,采用插入法构造初始解,并将重定位法、节点交换法和2-opt*法3种线路间局部搜索方法,以及2-opt法和Or-opt法2种线路内局部搜索方法的不同组合应用于初始解的改进,分析了客户出现时间、地理位置分布与不同客户时间窗范围对线路选择的影响,比较了标准算例的求解结果。结果表明:在线路间进行局部搜索时,重定位法的效果最好,2-opt*法次之,节点交换法的最差;在线路内进行局部搜索时,2-opt法优于Or-opt法;当客户请求出现时间越早,客户比较集中,客户时间窗较宽的情况下,使用的车辆数量较少,整个线路的行驶距离较短,客户延迟时间也较短。  相似文献   

9.
公交优先是缓解城市拥堵的重要方法.按照Wardrop 用户均衡原则,通过考虑乘客候车时间成本、乘车时间成本、换乘时间成本和车内拥挤成本,对包含两条线路(一条为一票直达线路,一条为支线干线线路)的公交系统建立出行选择均衡模型,并基于乘客个人出行成本的分析,得到了固定需求下用户均衡时两条线路选择人数和系统最优时两线路的最优发车频率.还在弹性需求情形下比较了系统最优和公交公司垄断情形两种不同政策所导致的均衡出行人数、公交票价、发车频率、公司利润和社会净收益等指标.算例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得到了与传统经济学理论研究一致的结果,为相关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快速公交(BRT)在公共交通中,因其快捷、舒适和高运量的特点,以及建设周期 短、投资低和见效快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城市的青睐.然而,如何合理布设BRT线路并 没有一个科学的理论方法.本文对BRT线路规划尝试建模,以站点服务人口最大为目标, 站点及路径须满足站距、费用、线路不重复,以及几何条件等约束.模型为单目标线性0-1 规划,采用枚举法求解模型,最终给出以不同备选站为起点的多条可选线路方案,并从中 选取最优方案.此外,本文还结合非直线系数这一指标对一定区域内BRT线路站点数量 设置进行了评价.本文提出的线路规划方法可为规划人员提供一个科学规划BRT线路的 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最大坡度的自由选择与动车组所具备的优越性能密不可分。论文基于CRH型动车组的各项性能,采用仿真分析方法,对动车组的加速性能、动能闯坡、不同坡度起伏坡对速度影响、动车组运行速度与坡度适应性以及长大上坡道对动车组运行速度的影响进行模拟分析,实现了动车组对不同坡度的适应性分析与仿真研究。得到了CRH型动车组在给定功率下列车速度与坡度适应情况,解决了基于动车组性能的高速铁路线路最大坡度确定决策问题,为高速铁路线路最大坡度的选择和动车组车型的选择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了基于DEA的层次评价模型,从乘客感知、运营管理、站点服务和社会经济四个方面选取指标并对定制商务班车的线路设计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北苑-国贸四条线路的实例计算分析和结果比较,得到定制商务班车选择的最佳线路,并提出站点布设和线路改进方案,为定制商务班车开行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智能公交乘客信息服务数据库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车载、站台以及控制中心三方面分析了智能公交乘客信息服务系统,重点介绍了站台触摸屏公交查询系统中数据库的设计.查询系统数据库以ACCESS进行描述,创建了公交信息的存储结构,以ADO.NET与数据库进行连接访问,实现了对公交站点线路的查询.以VB.NET编程实现了起始站点名称选择和点击地图两种方式的公交站点查询、线路查询以及具有最少换乘次数的出行路径查询.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析不同换乘方式的特点及其适用性,从线路相交的两种形式,即平行交汇和相交交汇;相交线路条数,即两线换乘和多线换乘;以及线路与车站的位置关系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不同情况下国内外轨道交通换乘站设计的实例进行分析并对其使用现状进行评价,归纳总结出轨道交通不同换乘方式的功能特点及适用性,最后为在不同线路相交形式下的轨道交通换乘站换乘方式选择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15.
罗圆  姚令侃  朱颖  杨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3,26(6):1008-1015,1023
为了解决传统铁路选线设计方案评价方法没有考虑不同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并且对于一些不能完全用货币衡量的环境影响和社会效益等定性指标难以进行定量化研究的问题,引入效用理论以及多属性决策中的投影法,在专家采用语言变量对定性指标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将定性指标转化为区间数,再通过定义效用函数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效果进行量化,建立了不同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下的线路方案评价模型.根据该模型,通过使用不同的经济环境因子k来选择与其对应最优的线路方案.最后通过一个局部走向方案的比选实例说明了模型的作业程式,为新形势下铁路选线设计的方案选择提供了一种新的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影响最佳出行线路选择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建立的最佳出行线路选择模型,可很好地解决最佳出行线路的选择问题.对此类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旅游交通产业的发展,解决游客出游线路规划时所面对的问题,建立了2阶段模型以优化城市多模式旅游路径选择。第1阶段,研究了旅游情境下影响游客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的主要因素,综合考虑了“游客社会经济”“出行特征”和“交通方式”3方面的影响因素,以及同起讫点间不同交通方式(公交车、地铁、出租车/网约车)的步行距离比、资金消耗比和运行时间比等9个因素,在南京市开展问卷调查,构建多项Logit(MNL)模型,分析了游客的出行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第2阶段,基于旅游路径选择的最优要求、分段要求以及限时要求,构建了基于DC-TSP的城市多模式旅游线路规划模型,并利用LKH求解器进行模型求解。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充分考虑了城市多模式交通网络特征,可满足城市内旅游线路规划需求。  相似文献   

18.
针对旅游线路选择问题,在编码、交叉、变异等遗传操作上,对遗传算法作了改进,并用MATLAB编程实现.结果表明,改进的遗传算法能够较好地求解旅游线路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在备选线路方案集中选择合理有效的方案,利用可拓学理论的物元分析和关联函数,建立线路方案备选集的评价模型,对各待评方案的优劣等级进行比较,选取合理方案。实例研究表明,该方法具有简单、直观等特点,可用于对不同时期铁路线路方案的比选分析中。  相似文献   

20.
文中通过静力试验探讨了轨枕板合理的排列型式和适当的支点间距,轨枕板线路强度静力计算的方法,轨枕板线路的弹性,以及轨枕板线路的优缺点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