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书培  李冰 《驾驶园》2009,(2):98-98
2008年12月15日,河南省长葛市公安交警大队民警为一辆私家车贴上“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绿色警示标志。为杜绝酒后驾车,交警部门带着这些印有“开车不喝酒 喝酒不开车”的绿色警示标志,来到该市八七路等酒店集中的街道,查处酒后驾驶,对被查司机除罚款外,还会将警示标志粘贴在司机车身显眼位置,以此提醒司机本人,严禁酒后或醉酒驾驶车辆。  相似文献   

2.
爱的代驾     
刘希 《驾驶园》2014,(1):87-87
<正>我一直以为,开车是男人的事,女人只要坐在副驾驶上看风景就行了。直到那天,老公参加同学生日聚会,一群人喝得很尽兴,唯老公扫大家的兴,连声拒绝:我不能喝酒,喝了开不了车。尽管这理由充分,但还是被灌了几杯。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尽管我急着回家,但只好找地方住了一晚。但心里依然有些不爽,看着其他男人的老婆,力主自家老公尽情  相似文献   

3.
酒后驾驶是重大的犯罪,酒后驾驶是绝对不能原谅的行为,坚决杜绝饮酒后开车。酒驾是法律禁止的违法行为,并且"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早已被社会广泛认同。然而现实中,一些驾驶员仍然存在侥幸心理,酒后驾车酿成人间悲剧。本文以漫画的形式讲述日本某家庭因男主人酒驾的后果,及日本对于酒驾的相关法律举措。  相似文献   

4.
《汽车与安全》2013,(3):34-36
自2011年5月1日"醉驾入刑"以来,全国各地加大对酒驾的查处力度,"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但在一些农村地区,很多人对酒驾的危害认识不足,加之受警力限制,农村地区查处酒驾的力度不够,农村道路酒驾现象依然突出,并不时引发恶性交通事故。农村道路成酒驾整治薄弱环节"警察查得严",这是城里开车人拒酒的常用语;"没人查",  相似文献   

5.
近期,人们在关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时,也注意到了这样一则消息:据公安部统计,与3年前相比,全国查处酒驾起数和酒驾致人死亡数均下降40%左右,“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氛围越来越浓厚。严管酒驾的成功经验,正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具体体现,被法学专家誉为我国社会治理的一个“法治样本”。  相似文献   

6.
自2011年"醉驾入刑"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始终坚持严格打击酒驾、醉驾违法犯罪行为,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与法律效果.正是因为"法治",酒驾醉驾才能被法律的缰绳勒住;正是因为坚持法治,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与社会传播、社会教育共同发力,"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理念才深入人心,不断固化形成抵制酒驾...  相似文献   

7.
汽车文摘     
私家车越来越多,人们之间的交往也越来越频繁。逢年过节,亲友相聚难免喝点儿酒,可车怎么办?把车扔在饭馆门口确实不放心,自己开车回家,如果被警察逮着,轻则罚分罚款,重则刑事拘留。 有聪明的人看到了这中间的市场需求,一个新的行业出现了一替喝酒的人开车回家。 在外馆斜街的一家饭馆门前,记者和酒后的朋友一起等到了一位主动搭腔的中年男子:“喝酒了吧?不敢开车回家?” 聊了两句才知道,这位自称姓周的中年男子每天等在饭馆门前,专替酒后的司机开车回家。刚要上车,中年男子却说:“别忙,先  相似文献   

8.
正著名演员、交通安全宣传员公益代表张国强在醉驾入刑十周年纪念暨倡建酒驾醉驾治理社会共同体启动仪式上发布倡议书,以下为倡议书节选:我们抵制酒驾,做一位守法的驾驶人。手握方向盘,就有一份义务。要守住法律底线,加强自我监督、自我约束,坚决做到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杜绝侥幸心理,守法文明出行。我们抵制酒驾,做一位真诚的劝导员。亲友团圆相聚,就有一份责任。要守望相助,理性饮酒,为家人,  相似文献   

9.
丛岩 《驾驶园》2013,(6):96
这个驾驶员太牛了,边开车边喝酒,幸好民警及时制止了危险驾驶行为,把他送去强制醒酒。4月30日《海峡导报》核载5人的车辆,却实载了10人,超员达100%,驾驶员严重超载不说,还边开车边喝酒,简直是酒胆包天!  相似文献   

10.
正"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如今已经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这背后,得益于厉行法治的久久为功。2011年5月,醉驾正式入刑,10年来我国持之以恒对酒驾、醉驾进行严格执法,据统计,2020年醉驾比率(每排查百辆车的醉驾比例)比醉驾入刑前减少了70%以上。对酒驾、醉驾"零容忍",就是对生命与安全的珍视。酒驾、醉驾行为威胁着驾驶人和他人的生命健康安全,更是对社会公共安全的巨大危害。随着我国现代化、城镇化的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近期,人们在关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时,也注意到了这样一则消息:据公安部统计,与3年前相比,全国查处酒驾起数和酒驾致人死亡数均下降40%左右,"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氛围越来越浓厚。严管酒驾的成功经验,正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具体体现,被法学专家誉为我国社会治理的一个"法治样本"。户籍改革,万众期待。翻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打破城乡户籍壁垒""村里人可以落户城镇""流动人口有望享受  相似文献   

12.
正当前,"拒绝酒驾"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也不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包括交警、企业、个人在内都时刻关注、践行的法律常识和安全理念。为提高公众对于酒后驾驶危害的认识、鼓励市民劝阻酒驾,培育市民酒后代驾出行的良好习惯,2020年11月起,罗湖交警联合代驾企业开展交通安全"零酒驾"社会宣传,通过线上推广、答题竞猜、入户宣传等形式,创新反酒驾社会治理模式,不断形成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浓厚氛围。  相似文献   

13.
夏日话安全     
最近一段时间,无论随手翻开手边的报纸,还是打开几个网页,总能看到某地又发生了重大交通事故的新闻,这在我刊负责典型交通事故的编辑那里也能得到相同的回应:“交通事故的素材实在太多了,每期登3~4例都够了。”现在正值夏季,为了消除暑意,几个知心朋友聚在一处,开怀畅饮冰镇啤酒应为一大乐事。但是一旦忽略了“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这句需驾驶员谨记的至理名言,轻则会被警察“生擒”,重则后果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14.
酒后驾车肇事多[事故回放]2006年春节前夕,某部修理所驾驶员李某在女友来队期间,驾车外出和一名老乡到地方饭店喝酒,酒后驾车返回。  相似文献   

15.
酒后驾车肇事多 [事故回放]2006年春节前夕,某部修理所驾驶员李某在女友来队期间,驾车外出和一名老乡到地方饭店喝酒,酒后驾车返回.  相似文献   

16.
正醉驾入刑后,全国性严打酒驾整治行动不断深入推进,酒驾醉驾行为减少,"开车不喝酒"的观念被广泛传播。然而,相较于城市酒驾治理效果显著,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的农村地区,酒驾问题仍大量存在,严重危及交通安全。农村酒驾治理难点劝酒风气助长酒驾目前在广大农村地区,一直是"无酒不成宴",喝酒更成为表达礼节和情谊的象征,驾驶人经不住"劝酒"和亲朋的面子,将交通安全和法律法  相似文献   

17.
沈后功 《驾驶园》2009,(11):88-89
“开车的请不要喝酒,喝酒了千万别开车。”9月11日至13日,连续3个晚上,素有”城市啄木鸟”之称的江苏省扬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市民观察团开展了一次特别宣传活动。50名观察员在扬州市交巡警支队民警的配合下,分成10个小组来到市区20余家大中型酒店.开展“倡导文明饮酒,劝阻酒后驾车”宣传活动,受到许多“食客”、“酒客”、酒店老板的欢迎与支持。笔者随行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8.
正在工作之余,我也喜欢上上网,看看电视,或许是因为做律师、评论员久了落下了职业病,看电视的时候总是喜欢找电视剧桥段里的法律问题。最近一部热播的电视剧《我的前半生》,剧中风度翩翩的贺涵刚从老卓的餐馆喝酒出来,带着唐晶直接开车上路,而唐晶不但没有制止,反而还催促说:“赶紧开车”。这里其实就存在一个法律问题——酒驾。  相似文献   

19.
向旁边望去     
驾车不能喝酒不能讲电话,这当然。驾车时要全神贯注留意路面情况,更毋须多说了。驾车时基本上只踩油门踏脚掣转排挡听歌望望美女,或者偶尔排放臭屁排毒通肠也可。但我屁不比别人多,通常更只向某些人种发放,可遇不可求(校对说我这句话格调不好,原来格调好的人都不放屁拉屎)。所以开车的时候,有点闷;但因为建基于"不开车,更闷"这人生观之下,我依然继续开车,继续在车上对旁人发呆对交通发嗔。久而久之,我开始在不能这样不能那样的种种规条下,寻找狭窄空间短程而个人化的车上人生,即lifestyle是也。  相似文献   

20.
因事故致使受害人并发其他病症,肇事司机如何赔偿事故案例:朱某在夜间驾车回家的途中,经过一交叉路口时因车速过快,将正在街上遛弯,横穿马路的钱某(75岁、某工厂退休工人)撞伤。朱某当即将其送往附近的医院治疗,并预付医疗费3000元。经医院检查,钱某存在骨折和皮肤裂伤等多处伤情。钱某入院当晚,出现胸闷、气短、烦躁等症状。经检查钱某患有糖尿病、肾功能不全、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并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