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商业银行的所有经营环节中都存在着一定的会计风险,并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而表现的愈发突出。这主要是因为会计制度不够完善与健全导致的。因此,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把会计风险控制工作作为风险管理中的重点与难点。笔者作为重庆银行的财务会计,通过自身的工作经历,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控制措施,从而将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降低到最小化层次,切实提高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2.
基于熵权-理想点法构建了商业银行绩效综合考评模型,并以16家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等16项指标分成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发展性和成长性5类指标,利用该模型通过计算优属度来对上市银行进行模糊评价。评价结果显示,以深发展、民生、招商和光大银行为代表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高于大型国有银行,国有银行在流动性和安全性方面整体表现较差,在盈利性、发展性和成长性方面分化较为严重,股份制商业银行之间的经营绩效存在明显差距。  相似文献   

3.
中国正处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市场经济发展要跟得上世界经济运行的步伐,就要加快市场建设,会计管理职能也相应的扩展,与此同时会计基础工作更加受到重视。在会计工作内容中,会计基础工作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也是会计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为了确保会计工作发挥时效性,就要将会计基础工作贯穿于整个会计工作中,并将会计基础内容落实到实践工作中,以针对会计实践中存在的不符合规范的行为加以纠正。本文针对会计基础规范管理的实践工作内容展开研究,以期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4.
乔建兵 《中国电动车》2014,(12):141-141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得到广泛的关注。国际竞争力评级指标是衡量商业银行财富创造能力的重要依据,有助于商业银行客观认识自己,对银行的经营做正确的定位,使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目标更加明确。本文就商业银行如何选择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做出初步的分析,以期能够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全球的经济都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和破坏,对我国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自上世纪90年代一系列金融危机发生后,各个国家都在努力建立自己的金融危机防御体系。随着金融业的日益开放并与国际接轨,银行业面临的风险因素也在不断增多,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体系的主体,它经营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银行体系的正常运行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研究并建立商业银行风险预警系统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石甬 《中国电动车》2006,(10):138-139
中国入世以后,逐步融入到一个更为开放的、全球化的金融体系中,良好的公司治理在改善银行风险管理,促进银行安全、健康、高效发展等方面都具有核心重要性。正如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姜建清所说的那样:“建设真正的商业银行,最重要的是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包括法人治理结构、经营模式、增长方式、资产结构、财务结构、组织结构、内控管理及业务流程等诸多方面的改革。这将是一场彻底的革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引起了人们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7.
不良贷款一直以来是困扰我国商业银行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一个重大问题。如何处理和控制不良贷款,已成为银行业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主要从商业银行的内部处理和资产管理公司的外部处理这两方面来进行分析和研究,对改善银行资产结构,提高银行资产质量进行了有益的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银行风险管理能力是现在银行的主要核心能力,对风险管理的不同能力决定了商业银行企业的竞争力,在我国,风险管理能力相较于西方国家无论是在技术方法层面还是管理理念层面都有着巨大差距,由于国内商业银行对于风险管理能力的重视程度较低,所以在管理过程中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与解决,本文将对我国商业银行中的风险管理问题现状进行概括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最早侧重于存贷款业务的管理,并没有将风险管理作为一种系统的科学管理方法加以运用。随着银行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经营条件的变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也在逐步发展和完善,并形成比较系统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会计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如今,人类社会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人的地位变得非常重要,而传统会计恰恰在这一方面存在缺陷,这就必将对传统会计产生强烈冲击,会计理论、会计实务、会计工作都会受到相应的影响,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及时更新观念,学习新的会计知识掌握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工作的要点,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吴永敏 《中国电动车》2007,(11):134-135
"流程"的差异是造成商业银行竞争力差异的主要根源。当前,许多国际活跃银行通过业务流程再造,获得或巩固了其在全球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赋予了在内地注册的外资法人银行全面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国民待遇,国内银行业竞争也日益激烈,因此如何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提升核心竞争力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模式现状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建设流程银行的必然性,并提出了相关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是针对商业银行信用活动中各种资金和财务收支活动伴随相应的计划、组织、调配和操控的全称。在国内,商业银行经营的外部经济、金融环境都在产生了深切的改变,金融市场一体化和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调配,对于中国的银行行业来说,这就意味着一场新机遇和新挑战。  相似文献   

13.
影子银行的能够将储蓄转化为投资,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对于整个经济体系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极大的弥补了传统商业银行的不足。然而,影子银行也因其高杠杆性、流动性、信息不对称以及风险跨境跨行业传递等特点对融资结构、信贷市场、货币政策、利率市场化等方面都产生了一些影响,推动着我国金融体系结构的发展与完善。应当从加强金融监管的协同作用、进行多维度监管、健全影子银行的自律机制和完善信息披露四个维度实施对国内的影子银行的监管。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银行危机频繁发生,究其原因,几乎都与内部管理不善和内部控制失效有关。作为中国金融业主体的银行业不安全因素的大量存在,直接威胁着我国银行体系乃至整个金融体系与经济秩序的稳定。特别是近年来银行大案频繁发生,更给人们以反思。本文引入中国银行哈尔滨河松街支行巨额存款转移案的案例,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阐述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不完善的方面,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完善内部控制。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精细化,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建立合理、科学的会计工作秩序,对于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加强财务监督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高校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如何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中间业务是社会经济和信用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商业银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从某种程度上讲,中间业务的发展是商业银行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准,当代西方银行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中间业务的迅速扩张.在世界金融史上,中间业务已有160多年历史,近二三十年来发展更为迅速,已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支柱之一.与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起步晚,起点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临较大的冲击.下文论述了当今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7.
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表现在我国银行运钞领域,就是运钞日益趋于社会化。从商业银行的经营角度来看,银行的“主业”是货币经营,不应该在主业以外的副业上耗费过多的精力。然而,长期以来的实际情况是,我国的银行业一直在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从事运钞车工作这项“副业”,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业的集约经营。  相似文献   

18.
1999年以来,我国对会计法律规范体系进行了全面改革,目前已形成了新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2000年7月1日起修订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是我国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在它的原则指导下,到2005年1月我国陆续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至今已有16个企业会计准则)和预算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不分行业)、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至今已基本形成了较完整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的会计法律制度体系是会计工作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成熟起着有效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改变了传统会计的手工记账、实现了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高效、快捷、便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会计工作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实时性。但是,随着现代化生产的迅速发展,经济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会计工作要求我们要准确、及时、全面地提供会计信息,充分利用会计信息积极参与管理,参与经营决策,对会计电算化系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的迅速兴起,会计电算化在社会经济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使建立符合现代化企业发展需求的新型财务系统变得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内部信用风险评估体系在银行风险管理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评估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和现状,对如何完善和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信用风险评估体系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