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 《汽车与配件》2012,(35):19-22
天然气重卡竞争优势 近年来,石油资源日趋紧张,国际燃油价格一路飙升,我国石油价格也是一涨再涨,原油对外依存度连年超过50%,影响到国家能源战略安全,寻找石油替代能源成为当务之急.我国天然气储量非常丰富,天然气是化石能源中污染最少的能源,热值高于煤炭和石油.  相似文献   

2.
我国正成为继美国之后又一个严重依赖中东石油的大国,对能源的巨大需求已经和正在逐渐映现能源危机,不可靠的能源供应和能源对外过度依赖将严重遏制我国的经济发展规模和国际战略地位。我国的能源问题必须做出果断、大胆、独立和创新改革。日前,科学界正在探讨多种未来能源技术,世界发达国家的科研和生产实践已经证明氢能是摆脱对石油依赖的最经济有效的能源,氢能将是主宰未来世界的主要能源。  相似文献   

3.
<正>发展新能源汽车对实现能源产业与汽车产业协调发展意义深远,不仅能解决石化资源短缺问题,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而且能显著降低污染物排放和温室气体排放。一、化石能源的使用催生了汽车产业,车用能源的革命关系到汽车产业的生存和发展我国能源供需状况及特点:1、我国石油资源相对短缺,但消费增长较快,对外依存度高,是能源安全的突出问题我国水能和煤炭较为丰富,蕴藏量分别居世界第1和第3位,而优质化石能源相对不足,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探明剩余可采储量目前仅列世界第13和第17位。我国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7%、5.4%和7.5%。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日益提高,能源安全形势日益严峻,汽车产业是原油消耗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成为全球共识。文章深入研究了国内外能源发展现状,从能源供给安全、能源运输安全、能源消费安全和能源环境安全等方面分析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以发展新源汽车优化能源消费革命为突破口,推动能源生产革命和能源技术革命,综合维护我国能源安全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洪开荣 《隧道建设》2014,34(3):188-197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能源问题日益突出,石油进口量不断攀升,石油对外依存度日益增大,石油及天然气战略储备迫切需要建造大型地下水封储库。调研地下水封能源洞库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地下水封能源洞库的优势,总结修建地下水封洞库的关键技术,包括洞库的稳定性、水封的可靠性、封塞的密闭性和注浆的可控性。介绍我国地下洞库概况,包括汕头LPG地下水封洞库工程、锦州国家石油储备库工程、惠州国储洞库工程等。地下水封能源洞库作为地下储能的主要方式,可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国防事业提供有力支撑,必将在我国得到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6.
辛木 《重型汽车》2010,(6):25-27
<正>1我国石油能源现状以及发展汽车替代能源的重要性1.1我国石油能源现状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数据统计,我国在1993年之前是石油出口国,从1993年起,短短的16年,原油进口比例从6%一路攀升到2009年的51.3%,对外依存度超过能源安全50%的警戒线。  相似文献   

7.
在全国二省一市甲醇汽车试点的原因 我国是缺油、缺气,富煤的国家,2011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57%,根据我国《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控制在61%以内.一个国家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0%,意味着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了50%警戒线,对国家能源安全存在着隐患,而我国从2010年开始已超过警戒线.因此,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就是降低国家石油进口和对外依存度.  相似文献   

8.
<正>在日前召开的"国际甲醇汽车及甲醇燃料应用大会"上,来自政府主管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共同探讨推动全球甲醇经济产业的发展。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表示,中国的能源结构是"缺油、少气、富煤"。如何在此基础上探索一条既能保障能源安全,又能实现清洁利用和环境友好的能源消费原则,是当代人必须回答的问题,是产业人必须向社会提交的答卷。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姚杰提及,2018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7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40%,推广应用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车对于改善能源结构,  相似文献   

9.
1我国石油能源现状以及发展汽车替代能源的重要性 1.1我国石油能源现状 如图1、图2所示,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数据统计,我国在1993年之前是石油出口国,从1993年起,短短的16年,原油进口比例从6%一路攀升到2009年的51.3%,对外依存度超过能源安全50%的警戒线。  相似文献   

10.
丁倩 《汽车与配件》2014,(23):35-37
<正>石油是柴油的主要原料,石油的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攀升对柴油相关行业产生一定的影响,未来,必须协调石油不断攀升的对外依存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自2002年,我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仅次于美国之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导致能源资源需求空前放大。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从2001年的39.92%增长到2012年的56.40%。在2009年突破了50%大关,2012年更达到了历史新高,2013年该数值已逼  相似文献   

11.
<正>本文对国内乘用车从燃料消耗量、产品结构和技术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进行了对比,发现无论是绝对值还是燃油经济性每年改善的幅度,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最后对我国乘用车节能现状成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建议。近年来,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走高,2012年已经高达58%,中国的节能形势严峻。在汽车与能源的矛盾日益突出背景下,国务院发布了《节能与新  相似文献   

12.
我国能源短缺,石油进口依赖性强,能源危机形势严峻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到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达4.3亿~6.1亿t,而国内可供量却只有1.8亿~2亿t,缺口达2.5亿~4.1亿t.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从1 995年的7.6%增加到2000年的31.0%,到2020年,石油的对外依存度有可能接近60%,与目前美国58%的石油对外依存度水平相当.由于我国石油产量不可能大幅增长,今后新增的石油需求量几乎要全部依靠进口,到2020年前后,石油进口量有可能超过3亿t,成为世界第一大油品进口国.权威人士还指出,所有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能源短缺的瓶颈制约作用是必然会出现的.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敦煌市委宣传部日前对外披露称,近年来,敦煌依托优越的风光资源,建设光电产业园区,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壮大绿色经济.全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在电力、供热、公共交通、旅游用能等方面高比例应用.2021年,敦煌新能源发电量和销售收入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环境及能源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心的焦点.雅马哈发动机公司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便致力于绿色能源的开发与使用,以此来缓解地球环境及能源、资源紧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政府的支持和企业的努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持续增长,对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主动参与国际分工,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则简要分析了我国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我国汽车对外出口也日益增长。俄罗斯是我国最大的汽车出口国,据统计,2007年上半年,我国向俄罗斯出口整车38600辆,同比增长355.8%,超过2006年全年  相似文献   

17.
2011年末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亿辆,其中商用车约占总保有量的23%,但其耗油量却达到汽车总耗油量的70%,成为汽车耗油的主力。2011年全年我国进口原油2 52亿t,全年原油产量2.01亿t,对外依存度超过55%,已进入了能源预警期。节能减排是缓解能源日趋紧张,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整个汽车领域,对于在汽车能源消耗中占绝对主导的商用车来说,减轻自重,降低油耗,对于我国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来说更加迫切。汽车轻量化正是节约能源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在保证汽车的强度和安  相似文献   

18.
我国汽车产业的突飞猛进使我国城市刚进入汽车社会就开始面临严峻的问题———道路拥堵、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等。近年来,针对小排量经济型汽车废气排放污染严重、安全性能低、外形不够美观等问题,全国共有22个省份84个城市出台了限制性规定。例如,北京禁止排量1.0L以下(含)的汽  相似文献   

19.
基于蓄能的道路热融雪化冰技术及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青  于鸣  刘小兵 《公路》2007,(5):170-175
道路蓄能融雪化冰是未来能源交通领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近年来,迫于化学融雪剂的巨大危害,国际上许多国家开展新型道路热融雪技术研究和示范应用。热融雪技术主要包括导电混凝土/沥青、加热电缆和循环热流体等三种方式。其中,循环热流体融雪化冰技术可以实现可再生能源利用和蓄能技术,达到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效能,被国际公认为最具发展前景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技术。本文着重论述国内外热融雪化冰技术的发展状况,阐述存在的基本问题,推动我国融雪化冰技术的迅速崛起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电动自行车》2022,(1):36-37
作为水电大国,截至目前,巴西水电装机占可再生能源电力总装机的近八成.而由于经济快速增长以及干旱天气的影响,巴西能源供给趋紧,煤炭和天然气均需大量进口.在此背景下,风电、光伏成为巴西降低化石能源对外依存度的最优选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