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了30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清及尿液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结果表明: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清及尿液SIL-2R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且与临床病程密切相关。尿液SIL-2R与尿蛋白变化呈正相关关系(P<0.01),可间接反映肾功能损害程度。尿液SIL-2R与血清SIL-2R具良好的相关性(r=0.542,P<0.001);且尿液具有取材方便,易于检测的优点。对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临床病情估计和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肝硬化血小板减少与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浓度及HBV-DNA载量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26例血小板减少的慢性乙肝肝硬化肝功能代偿期患者、73例血小板减少的慢性乙肝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患者、26例血小板正常的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及25例健康对照的血小板参数;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TPO浓度;荧光定量PCR法测定99例血小板减少的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的HBV-DNA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血小板减少的慢性乙肝肝硬化肝功能代偿期组及慢性乙肝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组的血小板显著降低(P<0.01),血小板减少的慢性乙肝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组的血清TPO浓度显著升高(P<0.05),而血小板减少的慢性乙肝肝硬化肝功能代偿期组与血小板正常的慢性乙肝肝硬化组及健康对照组的血清TPO浓度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小板减少的慢性乙肝肝硬化肝功能代偿期组、失代偿期组的血清TPO浓度与外周血小板计数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与HBV-DNA水平小于103IU/mL的血小板减少的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组比较,HBV-DNA水平在103~106IU/mL及HBV-DNA水平大于106IU/mL的血小板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血小板减少可以作为评价慢性乙肝肝硬化的指标,但不能区别肝硬化肝功能处于代偿期还是失代偿期。慢性乙肝肝硬化血小板减少是多因素影响的,血清TPO水平在慢性乙肝肝硬化中增高,其对血小板减少的影响不大,而乙肝病毒载量高低对血小板减少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3(IL-13)在几种常见病理类型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PGN)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1例PGN患者及10例对照组肾组织中IL-13的表达情况,并与各项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GN患者肾组织中IL-13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强;IL-13在PGN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与血尿素氮、肌酐水平、24h尿蛋白定量以及肾小球新月体形成呈正相关(r分别为0.325,0.275,0.291,0.231),而与肾小球滤过率(GFR)、血清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分别为-0.448,-0.296)。结论IL-13参与PGN患者肾组织的炎症反应及肾小球新月体的形成过程,并与肾功能进展及尿蛋白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8水平.结果 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TNF-α、IL-8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溃疡性结肠炎中度和重度者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溃疡性结肠炎轻度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TNF-α、IL-8的水平变化,可作为反映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炎症损害程度的较为灵敏的指标,对于判断溃疡性结肠炎病情变化,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大骨节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方法全面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对大骨节病患者血清IL-1β、TNF-α水平检测分析的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合格入选文献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8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总病例数为291例,健康对照300例。大骨节病患者的血清IL-1β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SMD=1.55,95%CI=0.73~2.37,P<0.000 01;TNF-α水平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SMD=2.49,95%CI=1.49~3.49,P<0.000 01。结论大骨节病患者血清IL-1β、TNF-α水平明显增高,其与大骨节病发病的因果关联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白藜芦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炎症介质的作用。方法 应用逆行胰胆管穿刺注射牛黄胆酸钠制备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90 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组(SAP)、白藜芦醇治疗组I(RES1,5mg/kg)、白藜芦醇治疗组II(RES2,10mg/kg)、白藜芦醇治疗组III(RES3,20mg/kg)等5 组,每组18 只。术后3、6、12h各剖杀6只,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腹水的性质、量,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 的水平,观察治疗组和模型组生存率的变化。结果 白藜芦醇治疗组与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组相比,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明显下降,死亡率降低,腹水量减少(P<0.05)。结论 白藜芦醇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死亡率,减少腹水量可能与抑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及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G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3(IL-1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变化、二者的相关性及免疫抑制剂对其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GD患者及对照者血清IL-13和VEGF的含量。结果GD患者血清IL-13和VEG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540,P<0.01)。未服用免疫抑制剂患者血清IL-13、VEG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而服用者与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L-13和VEGF共同参与GD的发病机制,且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免疫抑制剂可降低血清IL-13和VEGF的含量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对机体液递物质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评价。方法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40例,分为TIPS组和内科组,每组20例。另选健康成人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放免法及生化分析法测定各组各时段血清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浆丙二醛(MDA)的水平,观察临床表现及肝功能的变化。结果TIPS术后所有患者出血停止,一般状况改善明显,TIPS术后1 d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较术前升高,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7 d有所降低,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两治疗组40例患者血清NOI、L-6及血浆MDA水平治疗前后均高于健康正常人(P<0.01)。TIPS组术后NO水平与内科组治疗一周后相比明显升高(P<0.01)。TIPS组术后NO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TIPS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近期疗效显著,术后肝功能无明显损害;术后血清NO水平升高,其机制可能与TIPS引起门脉及全身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关;MDA无明显变化,表明肝脏总的血流灌注减少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炎前因子在过敏性紫癜免疫病理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硝酸还原酶化学比色法分别检测过敏性紫癜 (SHP)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 6(IL 6)、白细胞介素 8(IL 8)和一氧化氮 (NO)的浓度。结果 SHP急性期血清 4种炎前因子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肾型中活动性肾脏病和 (或 )肾功能不全组较其他组血清IL 6明显升高 (P <0 .0 1 )。恢复期TNF α、IL 8仍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急性期 4种炎前因子间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血清 4种炎前因子水平与SHP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靶点消融减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入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76例为试验组,均进行射频热凝靶点消融减压术;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33例为对照组。收集住院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手术前后的血清及对照组血清,ELISA法检测TNF-α、IFN-γ和IL-17水平的变化。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TNF-α、IFN-γ和IL-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比较,射频热凝靶点消融减压术后恢复期血清TNF-α、IFN-γ和IL-17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热凝靶点消融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疼痛症状,而且能够减轻患者全身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白细胞介素2转基因乳腺癌组织在小鼠体内成瘤性。方法 用感染法将人IL-2基因体外导入乳腺癌细胞系4T1。转基因细胞4T1-IL=2培养上清内IL-2分泌量,DNA,RNA分别ELISA,Southern杂交及逆转录PCR法分析。体内实验将动物区分4T1,RT1/IL-2混合接种或单独接种三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可溶性IL-6受体(soluble IL-6receptor,sIL-6R)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临床症状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CHD患者522例,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P)、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并设正常对照(NC)组102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并根据冠脉造影结果计算Gensini积分,比较不同组间hs-CRP、IL-6及sIL-6R水平之间的差异,并与Gensini积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NC组相比,SAP、UAP及AMI组的hs-CRP、IL-6水平明显增高而sIL-6R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IL-6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而sIL-6R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CHD患者血浆hs-CRP、IL-6及sIL-6R水平与CHD临床症状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对CHD的发展及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了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一氧化氮(NO)的水平,并探讨其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病程的关系。结果显示:无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血清NO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有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同时还发现NO水平随病程的延长而逐渐降低。提示NO是2型糖尿病馒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ADV)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FN-γ、IL-10、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水平及肝组织病理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8例慢性乙肝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血清细胞因子IL-10、IFN-γ的水平;治疗前后血清HBV DNA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同时对治疗前后肝穿组织行常规病理染色。结果治疗前血清细胞因子IFN-γ、IL-10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血清细胞因子IFN-γ、IL-10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FN-γ水平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L-10水平略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及血清HBV DNA载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血清HBV DNA转阴率达72.22%。治疗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肝组织炎症活动度明显组(G≥3级)与炎症活动度低组(G≤2级)经治疗后观察,前组IFN-γ水平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组血清HBV DNA转阴率达88.89%,后组达55.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V可能改善慢性乙肝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FN-γ、IL-10水平失衡,有助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免疫力的恢复,特别是治疗前肝组织炎症明显的患者治疗效果可能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8(IL-8)在牙周炎和牙龈炎中的来源,以及与临床指数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成人牙周炎、牙龈炎患者及正常对照者龈沟液(GCF)及血清中的IL-8含量。结果①牙周炎患者GCF中IL-8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GCF中的含量(P<0.001)及牙周炎患者血清中的含量(P<0.001),与牙龈炎患者GCF中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牙龈炎患者GCF中IL-8含量高于对照组GCF中的含量(P<0.05);③牙周炎患者GCF中IL-8含量与探诊出血指数(BI)、牙周袋深度(PD)、附着丧失(AL)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IL-8主要来源于牙龈组织局部;在牙周炎的发生过程中IL-8并没有参与骨吸收;牙周炎患者GCF中IL-8水平与PD、BI、AL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将24例长期血透(HD)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8例,分别采用钢仿膜、血体膜、聚砜膜透析器,以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作为膜生物相容性指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3组患者血迹前、透析器首次使用及第4次使用后IL-1β、TNFα的水平。发现IL-1β、TNFα的水平依次为聚识膜<血信膜<铜仿膜,复用透析恐后IL-1β、TNFα水平与各组进前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认为合成膜的生物相容性优于纤维素膜,复用透析器可改善膜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7.
对109例经胃镜及X线检查而确诊的消化性溃疡作了分析,该病与气候,遗传,吸烟等关系密切,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在年青人中发病率较高,该组病人H2受体阻滞剂或铋剂治疗有效率达95%。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苦参碱(matrine,Mat)对Th17诱导的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s,KC)系HaCaT细胞白细胞介素-17受体A(IL-17RA)、白细胞介素-21受体(IL-21R)及白细胞介素-22受体1(IL-22R1)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HaCaT细胞,用Th17分泌的主要效应因子IL-17A(10ng/mL)、IL-21(10ng/mL)及IL-22(10ng/mL)联合刺激HaCaT细胞模拟类银屑病样细胞模型,再用10μg/mL及100μg/mL的Mat干预此细胞模型,采用RT-q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IL-17RA、IL-21R及IL-22R1的表达变化。结果 IL-17RA、IL-21R及IL-22R1的mRNA及蛋白在HaCaT细胞上有表达。IL-17A、IL-21及IL-22联合刺激可以显著促进HaCaT细胞IL-17RA、IL-21RmRNA及蛋白表达,IL-22R1蛋白的表达量升高(P<0.05)。Mat单独干预或与上述细胞因子联合干预组与未处理的HaCaT细胞组相比,IL-17RA、IL-21R及IL-22R1表达无显著下降(P>0.05),但可以显著降低IL-17A、IL-21及IL-22联合刺激后所升高的受体蛋白表达(P<0.05)。结论 IL-17A、IL-21及IL-22联合刺激角质形成细胞可以增强IL-17RA、IL-21R及IL-22R1的表达,Mat可抑制这种增强作用,可能在多种Th17介导的免疫性皮肤病中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生物学检测法测定不同浓度皮质激素(COR)及生长激素(GH)对慢性吗啡依赖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的影响,同样方法测定它们对正常人PBMC产生IL-2水平的影响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慢性吗啡依赖老PBMC在体外受不同浓度的COR、GH作用,免疫细胞产生IL-2的能力随着COR、GH难度增加而增强,说明激素COR和GH在体外可通过免疫细胞上相应的激素受体对免疫产生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探讨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水平与便秘的因果关系。方法 基于全基因关联研究(GWAS)汇总数据进行分析。白细胞介素与便秘数据均来自欧洲人群。其中IL作为暴露变量,来自两个GWAS汇总数据:(1)从人类血浆蛋白质组的遗传图谱中获得,包含3 301例样本;(2)来自一项关于90种循环蛋白的GWAS数据,包含30 931例样本。便秘作为结局变量纳入两个GWAS汇总数据:(1)来自芬恩数据库(Finngene),共包含26 919例病例和282 235例对照;(2)来自英国生物银行(UKBiobank),共包含3 328例病例和459 682例对照。将与暴露变量强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作为工具变量,以逆方差加权法(IVW)作为主要分析方法,MR-egger回归和加权中位数法作为IVW结果的补充证据,同时进行水平多效性和异质性的检验保证结果的稳定性。结果 在两个不同的结局变量GWAS数据中,IVW分析结果均表明IL-17受体C水平的降低与便秘风险增加有关,OR值分别为0.956(95%CI:0.916~0.997,P=0.036‖Finngene)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