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家用汽车》2012,(11):2-2
民众为水.水可覆舟.民众为水,水可载舟。中国汽车得遇一件大事.一切辗转与变幻.力量之根源.皆在民众。没有哪一种力量,可以让日系汽车品牌的销量一夜之间陡降43.75%。这力量来自世界上最大汽车市场中的众多消费者。自主品牌得势了,但靠的不是运气。  相似文献   

2.
孙晓炜  王营 《家用汽车》2012,(12):146-149
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稳中有升,而这一切靠的并不是运气。提到自主品牌,就不得不提到中国首家民营汽车企业——吉利汽车,这个敢为人先的企业在车市的浮浮沉沉中顽强前进。吉利汽车的个性并不张扬,有一种质朴感,而它的品牌服务也正是用质朴来诠释中国风。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品牌印象为自变量,品牌选择为因变量,品牌强度为调节变量,提出假设,构建基础模型,通过对自主品牌汽车品牌印象和品牌强度的调研,推断自主品牌汽车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影响因素.在收集数据、归纳处理以及模型验证的基础之上,获得下述结论:消费者对自主品牌汽车的品牌选择受到品牌印象和品牌强度的直接正向影响.表明在自主品牌汽车消费...  相似文献   

4.
对于自主品牌汽车,我们不要唱衰论,更不要挽歌。好像又有一群老生,在常谈了。几天前的成都,一场大型的论坛开讲。"自主品牌遇到危机"、"市场给自主品牌汽车的空间太少"、"国家政策对自主品牌汽车发展利好不够",由于在2011  相似文献   

5.
角力新能源     
姜田双 《家用汽车》2012,(11):146-149
是走政府采购、电动出租车试运营路线,还是转战公务员用车、私人购买,自主品牌汽车各有招数,角力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随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发布,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也逐渐明朗了起来。虽然国家制定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标,但企业界对此貌似并不感冒,政策热、市场冷的尴尬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推向另一个十字路口——在跨国公司积极搜集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数据,或者大卖混合动力产品的时候,国内自主品牌车企要么对新能源汽车缺乏主动性,要么时而出现质量危机。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契机已出现,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各股力量如何发力,或将决定未来的竞争格局。  相似文献   

6.
声音     
《家用汽车》2014,(5):30-30
“自主品牌汽车是一种‘器’,自立的汽车产业是一种‘道’,以道为本。道器融合,以器显道,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汽车产业商业模型,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就会立于根本之土地上。” 对于龙永图的观点,汽车业界资深专家陈光祖持有相反意见,他认为汽车产业做强做大,自主品牌必不可少。现在不是怀疑自主品牌的时刻,而是如何将自主品牌做得更好的时刻。  相似文献   

7.
付辉 《家用汽车》2011,(5):141-141
在中国汽车凭借为世界关注的中国制造成为世界汽车市场的显性力量之后,随之而来的是中国制造的弊端,这种影响正严重的冲击着中国汽车品牌。而这是世界关注中国汽车最前沿的视点。2011年3月9日,路透社解析了巴菲特对比亚迪汽车的投资。这  相似文献   

8.
声音     
《家用汽车》2014,(10):46-46
"自主品牌本身体格赢弱,经不起大的折腾,然而在‘不创新毋宁死'的时代,我们仍然更愿意相信‘与其等死不如放手一搏',外表平静如水的汽车行业需要搅局者。自主突围更需要在商业模式上的突破和创新。"在日前召开的成都车展上,一个全新的汽车品牌诞生,即凯翼汽车,据悉凯翼汽车与百度和小米等企业合作,要造智能汽车的消息不胫而走,并且抛出了汽车行业轻公司的概念。对此,汽车业内评论褒贬不一,某汽车评论员如是说。  相似文献   

9.
十年可以让一个消费群体从稚嫩走向成熟,十年可以让一种文化从涓涓细流汇成汪洋,十年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从磨砺中追赶,十年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在波谷中前进,十年,期待、孕育、蜕变。如今风云变幻,峰回路转,民族汽车品牌消费成新趋。  相似文献   

10.
武卫强 《家用汽车》2012,(5):159-159
对"自主汽车"这个提法,业界一直颇有争议,因为对于任何汽车品牌的拥有者来说,每个品牌都是自主的。但是,必须以讹传讹的是,"自主汽车"作为中国本土汽车的代名词已经深入人心,很难再换一种称谓了。  相似文献   

11.
科技。艺术。社会。未来。这纷繁庞大的四个话题,我们如何可以承载?《家用汽车》可以为您书写一种幸福,但却集结不出这些话题的关联。我们一直在努力,我们和中国都市里的汽车家庭一起,守候和追寻。虽然我们做不到,但汽车可以。汽车可以承载科技。每一次技术的更新,都是革命性的。科学技术赋予汽车魅力,汽车改变着人类的世界。  相似文献   

12.
《家用汽车》2014,(5):34-35
2014年的3月份,国内汽车市场产销形势仍然较好,与2月份销量相比,3月销量回升显著,并且再创月份销量新高,环比和同比均呈增长。虽然在3月份迎来了车市315,但是合资企业品牌号召力依然强势,在第一季度末,加大促销力度抢占市场份额。而自主品牌这几年虽然进步较大,但是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份额再次下降,这也是自去年9月份以来,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连续7个月出现下降,状况让人担忧。  相似文献   

13.
《家用汽车》2014,(10):29-29
金秋八月,"瑞风"送爽。第十七届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开幕前夕,江淮汽车产品战略调整后的又一重点车型瑞风S3进行了别开生面的网络首发,并于成都车展开幕当日进行正式的产品线下发布。2014年对于自主品牌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新一届政府对于自主品牌汽车工业的支持态度坚决,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当下自主品牌整体市场发展低迷是不争的事实。为摆脱困境,各主流自主品牌车企纷纷出台"自救"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付辉 《家用汽车》2012,(4):158-158
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当每年一次的消费者维权日即将来临时,一场全国性的运动,会再次引发意想不到的喜悦与忧伤。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在这场运动中,谁会成为那个万众瞩目的对象,现在还不得知。可以肯定的是,在惯性力量的驱动下,它一定会出现。于是,各方都会喊出口号,天天都是3·15。其实,事情是不是这样,每一个人都知道。  相似文献   

15.
郝庆丰 《家用汽车》2011,(10):151-151
近日去韩国参观了一趟,这次旅程让我对韩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颇有感触。我发现,在大街小巷川流不息的车流中,绝大部分都是现代或起亚这样的本土品牌。据说,在韩国,本土品牌占汽车保有量的85%左右,这真是一个相当高的比例。韩国本土品牌在本国确实"趾高气昂",而在咱们中国,自主品牌的气势却弱了一大截。由于今年的限购措施,更多的消费者转投进口车、豪华车阵营,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更加艰难。有一个不好的消息——中汽  相似文献   

16.
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需靠政策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我国自主品牌汽车销售困难,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成长烦恼。我国汽车产销量已连续两年位列世界第一,每年达1800万辆以上。2011年汽车产销量仍有可能接近或超过2000万辆。汽车制造大国要成为汽车出口大国、汽车工业强国,很重要的一点,是拥有汽车自主品牌,甚至是名牌,靠自主品牌的崛起和强盛占领世界市场,成为汽车创新强国。我国已有一批自主品牌,上汽荣威和MG、奇瑞、吉利、比亚迪等,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但离"强势自主品  相似文献   

17.
创立和发展自主品牌是眼下汽车界最热门的话题,与轿车相比,我国商用车发展似乎走得更好,也更为强大。这与我国有一批各具特色的商车制造企业以及它们具有高超驾驭大浪本领的领导者是分不开的,陕西汽车集团就是其中的一员侨侨者。  相似文献   

18.
左顾右盼     
张祖新 《家用汽车》2013,(1):156-156
2012年尘埃落定,似乎整个2012年汽车行业就是在危机中度过,在经历了高库存危机、日系品牌销售受挫、德美蚕食、自主发力、广州限购、政策频出之后,中国汽车市场格局已然开始酝酿着变革。回顾2012年,似乎这一年里充斥着影响中国汽车工业走向的重大事件。影响家人健康的汽车内部空气质量有了标准;  相似文献   

19.
八卦车市     
《家用汽车》2011,(10):12-13
自主品牌海外走俏加价销售我国自主品牌在国外市场十分走俏,部分车型甚至玩起加价售车,加价幅度达20%。一名主打南美市场的自主品牌负责人表示,由于供不应求,在巴西市场采取订单式销售策略,加价售车不足为奇,加价多的时候,15万美元的车可以卖1.8万美元,加价幅度达到20%。据中汽协发布最新数据,今年以来出口增量占国产汽车增量(39万辆)的比重超过一半,说明出口是今年国产汽车市场销售贡献的主要力量。而今年1-7月,我国汽车累计出口46 48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7.49%;累计创汇金额56.4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1.47%。今年前8个月,7个品牌的中国汽车在巴西市场销量总计达4.3782万辆,比去年全年的1.7277万辆高出一倍多。而在中东、西亚、非洲、南美市场上,自主品牌均有不俗表现。  相似文献   

20.
郝庆丰 《家用汽车》2011,(12):151-151
常言道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天有不测风云,居安思危,这些成语我们都耳熟能详。既然是流传下来的成语,也就是总结出来的经验,一般来说还都是挺应验的。我国的汽车市场也是这样,曾几何时,自主品牌腾空出世,在一片干渴的汽车市场上,喜沐春风,销量飚升。只要名字叫汽车,能跑就能卖。自主品牌独特的成本控制能力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