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快速公交系统(BRT)在我国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快速公交系统(BRT)作为一种新的交通方式,在世界各城市得以快速推广。本文简单介绍了它的特点,对BRT在我国发展的主要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国外快速公交系统运营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外现有的BRT系统来看,它构成的基本要素有公交专用道、车站站台、公交优先、专用车辆及车外售票等。  相似文献   

3.
快速公交系统(BRT)作为一种可持续交通方式,体现着"公交优先"和"以人为本"的理念,BRT以其大容量、低耗能、快速、环保和乘坐舒适安全等特点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鉴于常规公交存在的一些问题,对BRT的系统进行了介绍,并对BRT系统在我国发展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做了分析,给出了我国实施BRT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快速公交系统(BRT)作为一种新的交通方式,在世界各城市得以快速推广。本文简单介绍了它的特点,对BRT在我国发展的主要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城市快速公交系统(BRT)作为一种介于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新型公共交通运营系统以其独有的特征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可有效地缓解城市道路拥堵.本文分析了我国大城市公共交通面临的问题,对BRT与常规公共交通进行了对比,总结了BRT的优势;介绍了国外快速公交系统发展的先进经验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针对我国BRT发展现状,提出发展快速公交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7.
借鉴列车运行图的理念,对快速公交系统基于运行图的运营组织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快速公交系统基于运行图运营组织的系统构成和系统条件。然后设计了快速公交运行图的图解表示和编制流程,确定了运行图的主--素。最后,以济南BRT1号线为例,根据客流特征进行了高峰小时运行图的编制。结果表明,如果快速公交能够按图运营,能提高旅行速度、节约运用车辆,这为BRT的运营组织管理提出了新的思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发展快速公交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凤武 《城市交通》2006,4(6):26-28
快速公交(BRT)已经在我国部分城市开展了规划和建设,但人们对快速公交还存在不同的认识。鉴于BRT的建设和运营是对很多传统理念的全面挑战,提出了城市空间和道路资源的分配标准,机动车要按道路的使用程度收费,今后不承建任何仅仅为了改善小汽车通行能力的交通工程和交通设施的理念,并进一步明确了BRT的特点和定位,即大运量快速公共汽车系统是利用现代化大容量专用公共交通车辆,在专用的道路空间快速运行的公共交通方式,具有与轨道交通相近的运量大、快捷、安全等特性,且建设周期短,造价和运营成本相对低廉。认为优先发展RT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要完善资金投入的政策,必须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其次,必须明确路权分配要向BRT倾斜,以解决认识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9.
城市公共交通体系选择问题是我国城市在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过程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主要针对轨道交通系统与快速公交系统的关键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在层次分析法框架下讨论了发展快速公共交通的决策准则以及快速公交系统和轨道交通系统的组合模式,以便在抉择大运量快速公交系统实现方式时,掌握充分的信息,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快速公交(BRT)在我国方兴未艾,而目前缺乏实用的快速公交线网布局优化方法。针对传统直达客流方法应用于快速公交线网布局优化的不足,根据快速公交的特点和功能定位,提出了以直达客流运输密度最大和直达客流绕行系数最小为目标的快速公交线网布局双层非线性优化模型,对模型合理性进行了论证,并提出了简单容易操作的实用求解算法。  相似文献   

11.
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运营优化时,需要对客流进行分析,其中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吸引范围属于关键性问题。考虑到不同用地性质的轨道交通站点承担的交通功能不同,对城市轨道交通的站点进行分类,建立基于聚集效应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客流吸引范围模型,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得到轨道交通站点对常规公交客流的合理和最大吸引时间,从而确定不同类型站点的客流吸引范围。  相似文献   

12.
刘嫚  张卫华 《交通标准化》2007,(4):161-164,48
巴士快速交通、轻轨交通和地铁交通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它们不是相互矛盾的关系,而是同为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有效路径,在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过程中应相互补充,共同建立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相似文献   

13.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设计中,客流资料是项目的必要性论证、方案比选、确定系统规模、进行效益分析的基础.通过对我国十几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30多条线路客流预测资料的分析,结合规划设计的技术决策过程和处理实际问题时的思路,建立了客流分析方法,提出不能仅靠"远期高峰小时单向最大断面客流量"来确定系统规模,应考察单向"最大断面客流量"是否能得到"高断面流量区间"的支撑;阐明了客运量可能的发展趋势;建立了以车站、路段为单元的客流空间分布研究方法和全日客运量时段分布研究方法;提出了应对系统、环境发生变化时的客流预测结果的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14.
预测了石家庄市未来居民的出行总量,根据石家庄市的实际情况并对比其它城市的居民出行结构,分析确定了公交出行比例及城市轨道交通在公交出行中所占的比例,进而从宏观上对石家庄市快速轨道交通的客运需求量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15.
在介绍灰色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叙述运用GM(1,1)预测模型进行预测的详细步骤,讨论灰色预测模型在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预测中的应用。并通过具体数据对未来时期的客流量进行预测,通过精度检验证明预测结果是可信的,从而证明GM(1,1)预测模型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时空分布不均衡特征和乘客长距离出行时效需求,并考虑乘客的换乘行为,提出基于双层规划模型的快慢车开行方案优化方法.上层模型以乘客出行时间和列车周转时间最小为目标,考虑快慢车开行比例、线路通过能力等主要约束,构建多交路条件下的快慢车开行方案优化模型;下层模型通过设计换乘网络刻画乘客换乘行为,构建快慢车方案下的客流分配模型.设计粒子群算法求解所建双层规划模型,以广州地铁14号线为案例,验证本文构建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与轨道交通相配套的常规公交规划方法,着重于平行和垂直公交线路的调整优化以及对重合线路的简单删减,未全面考虑轨道沿线城市用地布局和发展特征以及客流流向对公交线路调整的影响。从人性化的公共交通理念出发,对轨道沿线区域进行划分,并对城市中心区和基本建成区内大量重合公交线路进行区分,提出不同区域和重合度下的常规公交配套规划方法,并给出具体的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交通客流形成机理,分析了城市出行者交通需求产生和出行决策;提出了交通需要是交通需求的必要条件,出行者支付能力是交通需求的充分条件;认为出行决策是依据出行者效用最大化原则。基于效用理论的交通方式分担模型,讨论了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竞争博弈机理。以广州市轨道交通为例,将时段客流分为高峰期、中峰期和低峰期3类,研究其交通客流特征。结果表明:在高峰期客流充足,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在平峰期和低峰期客流稀少,资源闲置。根据效用最大化理论,将分时段弹性票价运营策略和适当调整发车时间间隔策略运用于广州市轨道交通中峰时段,结果表明:实行综合优化策略的日客流量增加了14.9%。  相似文献   

19.
轨道交通2种车辆编组混合运行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某条轨道交通线车辆采用混合编组与单一编组2方案的服务水平和经济性,认为根据该线客流变化情况采用混合编组更有优势。针对混合编组运行方案,从车辆、行车组织、系统设备等方面研究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广州市轨道交通客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合理的预测轨道交通客流状况已成为轨道交通系统决策中面临的重大课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完善和提高。根据广州市轨道交通运营资料,从网络、线路、车站三个层面探讨轨道交通从单线向网络转变过程中的客流特征和成长规律,为客流预测模型的参数选择提供参考。分析发现:随着轨道交通网络的扩展,客运强度边际效应递减、换乘系数增大、平均运距增长;从线到网,换乘客流成为客流增长的主要来源;不同类型车站的客流特征差异较大,预测时应分类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