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滑桩整治膨胀土滑坡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抗滑桩是防治膨胀土滑坡的一种有效工程措施 ,施工方便 ,抗滑能力强 ,圬工数量小 ,造价低 ,在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结合工程实例 ,分析抗滑桩受力情况及配筋设计。  相似文献   

2.
抗滑桩间距计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岩土工程力学基本原理,建立桩间土楔体力学模型,通过对桩间土体的受力分析,推导出抗滑桩间距的计算公式,得出影响抗滑桩间距的主要因素为滑坡推力大小、滑体的性质、滑体厚度及桩宽等。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膨胀土路堑边坡中的双排抗滑桩支挡结构的土压力进行了长期监测,分析发现前排悬臂桩桩前土压力值可近似为梯形分布,桩后土压力呈三角形分布;后排全埋式抗滑桩桩前及桩后土压力值均近似呈三角形分布;在不存在明显滑动面的边坡中,不需要进行滑坡推力分配.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随着国内高速公路、铁路及民航等工程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出现了很多推力巨大的工程滑坡。双排抗滑桩作为治理该类大型滑坡的有效措施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对于双排抗滑桩的承载力和变形破坏形态等工作性能指标缺乏足够的认识。本文针对一个采用双排圆形抗滑桩支挡的堆积层滑坡原型,通过室内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双排抗滑桩的极限承载力及其变形破坏过程,供双排抗滑桩治理大型滑坡的应用参考。研究结论:(1)本次试验为三个阶段破坏性试验,前、后排桩在各个预定的试验阶段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断裂破坏,破坏形式以拉弯形态为主;(2)试验第一、三阶段的位移变化曲线呈明显的缓慢、快速和加速发展的三阶段特征,而第二阶段曲线呈线性特征;(3)土压力沿桩身的分布特征基本符合现行计算假定,由于桩间土体摩擦力的存在,前、后排桩的推力分布极不均匀,后排桩承担推力主要部分,土压力变化整体上分为缓慢发展、快速发展和衰减三个阶段;(4)该研究成果对双排抗滑桩治理大型滑坡的应用研究有着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抗滑桩是防治膨胀土滑坡的一种有效工程措施,施工方便,抗滑能力强。圬工数量小,造价低,在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分析了抗滑桩受力情况及配筋设计。  相似文献   

6.
以成兰铁路某抗滑桩加固碎石土滑坡为工程背景,设计完成振动台缩尺模型试验,对抗滑桩加固滑坡上桥梁桩基础的动力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前排抗滑桩宜靠近桥梁桩基础提供必要的水平抗力,后排抗滑桩发挥主要的抗震加固作用,桩身裂缝位于滑动面以下锚固段长度1/6~1/3处;随着正弦波振动强度增加,滑坡模型剪切变形峰值先增后减,最高可达7×10-5,且位于下滑段的剪切变形峰值有上移趋势,直至滑坡完全被破坏;在逐级加载过程中,滑坡PGA放大系数服从层状分布并随振动加剧呈减小趋势,当滑坡体自振频段与振动波频率接近时出现共振耦合效应,PGA放大系数显著增大,最大值和最小值之比可达158%;当加载正弦波加速度峰值相等而频率不同时,高频振动时土体摩擦耗能较小,PGA放大系数较大。  相似文献   

7.
锚索桩整治同类土滑坡病害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以预应力锚索抗滑桩为主、辅以预应力锚索抑制梁共同整治同类土中层滑坡病害的设计思路,其中重点阐述滑坡成因、工程措施和设计计算方法,为今后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地下水条件等方面分析,认为厚度大、强度低的第四系残坡积土是滑坡产生的物质基础;土层中含水量高是滑坡产生的重要条件;边坡开挖和降雨是滑坡产生的直接诱因。确定采取深层排水处理、预应力锚索格子梁加固以及抗滑桩等多种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青海省大型红层滑坡极为发育,本文以一影响公路运营的红层老滑坡复活形成的堆积层滑坡为例,探讨该类滑坡的治理措施。从地质、地震影响、水文与气候条件等方面分析形成滑坡的主控条件,并对滑坡的形成机制与变形机理予以分析。结合工程实际对两排抗滑桩方案与单排抗滑桩方案进行比较后,选用单排抗滑桩方案对滑坡进行治理,给出治理工程具体参数。工程实施后,滑坡体稳定,公路路基未再出现明显变形。  相似文献   

10.
南昆铁路柏子村1#隧道滑坡成因分析与整治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渊 《铁道勘察》2005,31(2):38-40
既有南昆铁路柏子村1#隧道在运营1年后发生滑坡病害,危及铁路运输安全。对该滑坡病害进行了成因分析和稳定性检算,提出了工程整治措施建议,推荐用抗滑桩锚固方案进行滑坡治理,抗滑桩桩长宜在滑坡以下15~20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