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船舶电力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低功耗电子电路故障识别准确度低的问题,因此,提出船舶电力系统低功耗电子电路故障准确获取系统。首先针对问题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其次,针对原因创建微电子检测识别硬件,对低功耗电路状态进行针对性检测;接着,引入混沌故障算法对低功耗电路内的异常故障因子进行混沌计算,得出故障混沌值,完成故障识别;最后,通过仿真实验的方式,对比设计系统与传统系统的识别效果,以此证明设计系统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船舶主机低功耗电子电路故障的检测效果,设计了一种船舶主机低功耗电子电路故障准确获取系统。首先分析了当前船舶主机低功耗电子电路故障检测的研究现状,指出各种检测方法的不足,然后引入层次分析法对船舶主机低功耗电子电路故障特征进行分析,确定每一个特征对故障检测结果的权重,并采用支持向量机根据权重对船舶主机低功耗电子电路故障进行检测,最后将应用于船舶主机低功耗电子电路故障准确获取系统中。仿真测试结果表明,本文系统的船舶主机低功耗电子电路故障检测精度高,降低了船舶主机低功耗电子电路故障检测误差,可以应用于实际的船舶主机电路故障检测中,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低功耗电子电路是船舶电力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最易出现故障的部分,针对当前船舶电力系统低功耗电子电路故障获取方法存在的不足,为了提高船舶电力系统低功耗电子电路故障获取精度,设计了基于数据挖掘的船舶电力系统低功耗电子电路故障获取方法。首先分析当前船舶电力系统低功耗电子电路故障获取研究存在的问题,指出当前获取方法存在的局限性,然后提取船舶电力系统低功耗电子电路故障特征,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构建船舶电力系统低功耗电子电路故障获取模型,最后进行了船舶电力系统低功耗电子电路故障获取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船舶电力系统低功耗电子电路故障获取平均精度超过95%,远远高于对比方法的船舶电力系统低功耗电子电路故障获取精度,降低了船舶电力系统低功耗电子电路故障获取错误。  相似文献   

4.
当前,在舰船动力系统运行中使用大量低功耗电子电路替代传统的导线传输电路,起到降低电能损耗的作用。由于低功耗电子电路在使用中会出现隐性故障,所以需要实现对电子电路设备状态的检测,及时采集故障信息,做好故障排除工作。本文分析舰船动力系统低功耗电子电路故障检测需求,并从功能设计、软件设计和硬件设计3个方面入手,提出电路故障检测系统设计方法,以及小波分析在电路故障检测中的应用,通过对比实验研究表明,基于小波分析的电路故障检测能够保证数据获取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5.
由于低功耗电子电路过温保护应用设备无法精确测量电子电路的温度数值,致使电子电路过温保护效果较差,提出船舶电力系统低功耗电子电路过温保护方法研究。选取三极管作为低功耗电子电路温度测量器件,分析其温度测量原理,以此为基础,根据电子电路热源与温度分布情况,设置三极管位置,确定低功耗电子电路温度滞回量,制定过温保护程序,执行程序即可实现低功耗电子电路的过温保护。通过对某船舶的实验可以证明,温度滞回量约为15℃时,能够有效防止电子电路发生热振荡,证实了提出方法的实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故障信号获取在船舶电子电力设备故障检测中具有重要作用,获取的故障信号质量越高,检测结果越好。为此,针对传统故障信号获取系统在面对强噪声干扰下,采集到的信号质量较差的问题,研究一种强噪声下船舶电子电力设备微弱故障信号获取系统。该系统在软件程序指导下,利用传感设备、通信设备以及DSP实现信号采集、处理、传输、分析、显示等功能。经测试,面对强噪声干扰,本系统采集到电子电力设备微弱故障信号信噪比要大于传统系统,由此说明本系统获取的信号质量更高,更有利于设备故障检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现代船舶行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船舶内部各系统与系统内部对信息量的传输不断增加,对信息传输速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为更好地创建智能化船舶,实现各系统的统一化发展,就必须要全面建设船舶网络平台。本文充分研究了激光通信和灯光通信技术在船舶通信中的应用,并通过对激光的通信过程进行优化,大大降低了系统的误码率,有效提高了通信的质量,有利于船舶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电子电路故障检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文介绍电子电路维修工作中常用的诊断和修复方法及其要领,希望对各类电子设备的检修工作有所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9.
船舶通信系统是船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现场通信、定位、无线电预警、导航等多种功能。船舶通信系统主要可以分为地面通信、卫星通信、定位系统和海上安全信息收发等几种,通信设备包括电台、VHF无线设备、雷达和信号基站等多种。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迅速发展,船舶通信信号设备的自动化水平逐渐提高,同时,其故障率也随之提高。为了保障船舶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通信信号设备的故障诊断和检测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的研究对象为船舶通信系统的信号设备,利用虚拟仪器技术Labview设计和开发了一种船舶通信信号设备的故障检测系统,并对该故障诊断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软件程序进行详细介绍。本文对改善船舶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提高故障诊断速度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现有的船舶自动识别通信系统(AIS)主要用于VTS领域船舶报文的传输,其无线通信网络采用STDMA技术,信道负载率符合通信网络性能要求。随着海上船舶电子设备及业务种类的增加,通信信道负载加重,无线通信网络的吞吐量较易出现堵塞,如何建立合理的通信仿真模型对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的网络性能进行仿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在研究现有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网络架构的基础上,设计一套AIS网络性能仿真系统,并进行仿真测试。  相似文献   

12.
电力线载波通信利用输电线路为媒介传输信号,具有牢靠的支撑结构,在输送工频电流的同时完成信号的传输。因此,电力线载波技术的可靠性和经济性较高,目前在工业领域应用广泛。本文系统介绍船舶电力系统和配电网结构,在此基础上结合电力线载波通信的原理和调制解调技术,设计基于船舶配电网络的载波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13.
自适配通信环境技术(ACE)是一个开源的中间工具包,集成C++语言编写的功能模块,具有较好的移植性。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利用自适配通信环境技术ACE功能模块,提高船舶通信与导航系统的集成化、信息处理效率等性能。本文首先系统介绍自适配通信环境技术的原理,然后设计基于ACE的船舶通信与导航系统框架模型,并对该系统的功能模块进行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目前,针对船舶的监控系统有很多,包括机舱监控系统、控制室监控系统、货舱防火监控系统等,但是仍然缺少一种针对船舶定位、航行、运行状态等多项性能的综合监控系统,这种综合监控系统可以实现的功能包括船舶位置监控、船舶通信监控、船舶调度监控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一种计算机网络的CAN总线数据传输方式,然后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设计船舶综合监控系统的整体方案,并对该系统的信号调理电路和信号特性进行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16.
远程通信系统是船舶航行任务接收的重要支持,远程通信质量直接影响船舶航行执行任务,为此在无线网络的支持下,从硬件和软件2个方面,优化设计船舶远程快速通信系统。调整无线网络的拓扑结构,改装船舶通信数据无线收发器和数据处理器,通过电容耦合提高硬件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在硬件设备的支持下,设置无线网络通信协议,通过通信数据与可用空间的比较,选择合适的通信信道。最终在通信拥塞控制下,实现系统的远程快速通信功能。综合无干扰和有干扰2种环境中的系统测试数据统计结果,得出结论:与传统通信系统相比,设计系统的通信数据丢失量更少、受干扰程度更小,且在通信时延缩短了约2 200 ms,由此证明优化设计的远程通信系统在稳定性和通信速度方面更加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船舶设备故障诊断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及其在船舶设备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基于船舶电子信息系统的各类应用越来越多,这些电子系统设计生产厂家不同,其网络类型呈现异构性,如何构建统一的船舶远程监测通信系统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重点分析基于物联网的船舶远程监控通信系统架构,以CAN总线及以太网为通信载体,实现不同异构网络电子系统的统一管理,并详细描述统一监测通信系统中数据采集及通信传输模块的软硬件实现,最后进行仿真建模,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针对船舶交通服务系统和船舶自动识别系统中的数据信息,本文基于灰色理论与信息融合技术,充分研究了灰色理论的灰色关联算法,借助信息融合技术,实现两大系统的有机融合,为信息共享和数据互通提供支撑,这对于确保船舶航行的安全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海上航运业、渔业和海上军事领域等对网络通信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也对海上通信网络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建立高效、稳定的海上船舶通信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VSAT卫星通信技术可以为船舶提供稳定的互联网访问功能和通信功能,不仅具有覆盖范围广、通信质量高等优点,还具有成本低、可靠性高等优点。本文首先介绍了VSAT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和信号调制解调原理,然后基于传统的船舶通信系统,设计了一种基于VAST技术的船舶通信系统,提高船舶通信的效率和信息传输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