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螺旋桨削边技术对改善老旧船的船—机—桨匹配具有显著作用,通常对螺旋桨削边设计采用半理论半经验的近似估算方法,确定螺旋桨直径与随边的切割量。数十艘实船改造结果表明,采用螺旋桨削边技术可以使主机负荷减轻,工况改善,对提高主机的使用安全和延长主机的寿命极为有利本文将就螺旋桨削边技术的实际情况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
文章针对某船螺旋桨随边切割改造的实际工程,简述了船机桨匹配理论,并对具体工艺进行论述,为此类修理改造工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欧礼坚 《中国修船》2007,20(5):22-23,28
常规螺旋桨应用削边技术进行船—机—桨的匹配已经十分成熟和广泛。但关于导管螺旋桨应用削边技术进行旧船的船—机—桨的重新匹配的实践较少。文章应用螺旋桨削边技术对导管螺旋桨进行削边,并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4.
[目的]工程上常采用随边削边法解决因负荷过重所导致的船-机-桨不匹配的问题。针对工程中常使用的随边单边切割法,开展基于参数化建模的螺旋桨随边单边削边振动研究,探究随边削边对螺旋桨振动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DTMB4381,4382及4383等型桨为研究算例,结合Matlab编程技术与ANSYS二次开发程序得到不同随边单边切割量对螺旋桨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并分析对应影响规律产生的不同原因。[结果]对于无侧斜的4381桨,其固有频率随随边切割量的增大小幅增加,而模态振型变化不大;对于有侧斜4382及4383桨,随边切割量增加,其固有频率变化规律与无侧斜的4381桨基本相同。[结论]侧斜不会改变螺旋桨在不同随边单边切割量下的振动特性规律;随着随边切割量的增加,两种桨形削边后,固有频率变化率均会明显提升,且在高阶时增幅更为明显。对应的二次开发计算程序可在实际工程中帮助相关人员从振动特性的角度选取最优削边方案,为削边方案的设计和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5.
主机降速运行后引起燃烧恶化,导致柴油机维修费用提高.设计小型号的螺旋桨或采用螺旋桨随边切割技术,可以改善机桨匹配,从而更好地发挥柴油机功率和提高其经济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螺旋桨削边技术解决增压器喘振的探讨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增压器喘振现象是船舶的常见故障,导致增压器喘振的原因很复杂。由于船-机-桨的不匹配而导致增压器喘振可以采用螺旋桨削边技术使船-机-桨重新匹配,从而解决增压器喘振现象。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某艇对快速性的要求,在满足有关标准规范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研究分析多桨艇旋桨负荷分配特性,提出了控制螺旋桨负荷分配的技术途径,并应用于实艇的设计中,有效地实现了船机桨良好匹配。  相似文献   

8.
吊舱式电力推进船舶螺旋桨匹配设计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内,吊舱推进器的设计还处于理论起步阶段,尤其是吊舱推进器螺旋桨,其设计方法尚未成熟,而螺旋桨的设计对于整个推进系统推进性能的影响又尤为关键,关系到船—机—桨匹配的综合推进性能。为此,采用常规螺旋桨敞水特性图谱等效设计POD螺旋桨参数的方法对吊舱推进器螺旋桨进行设计,分析吊舱式推进船舶船—机—桨的匹配性能。为了提高设计效率及优化推进系统的推进性能,针对吊舱式电力推进船舶,采用常规螺旋桨等效设计方法设计POD螺旋桨参数,同时基于LabVIEW图形化编程语言开发船—机—桨匹配数值分析软件以对设计参数进行静态匹配计算,并与母船的推进效率进行对比,选取最优化的螺旋桨参数作为POD螺旋桨参数,以优化推进效率。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常规螺旋桨等效设计方法设计POD螺旋桨参数的方案,同时结合开发的船—机—桨匹配数值仿真分析平台,可以方便、快捷地对吊舱式推进船舶进行船—机—桨匹配分析计算比较,提高推进性能。  相似文献   

9.
由于螺旋桨几何曲面复杂,为实现随边削边几何建模与振动分析功能,该文开发了一款通用的螺旋桨随边削边振动特性快速预报软件。采用有限元法、基于QT平台,结合MATLAB程序语言与ANSYS模块功能完成了螺旋桨随边削边振动分析软件的开发。基于该软件,对4383桨前五阶固有频率数值进行了求解与分析,结合参考文献数据发现相对误差均在5%以内,证明该软件程序和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该软件使用方便、运算快速,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为实现螺旋桨随边削边后船-机-桨合适匹配提供了新的分析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川江1941kW推船船队机桨不匹配的情况下,采用90%的常用负荷和船队伴流分数,根据荷兰瓦格宁根船模试验水池BB型螺旋桨设计图谱确定螺旋桨的最佳直径螺距比及螺旋桨效率,尝试B型桨和MAU型桨剖面进行组合的组合桨型,使新设计桨与原船队有较佳的匹配性能,各项性能指标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1.
刘祥珺 《船舶工程》2011,33(2):44-47
为提高混合推进船舶推进系统的性能,分析了"船-泵+桨-机"的匹配方法.介绍了"船-桨-机"与"船-泵-机"的匹配方法、思路与步骤,着重研究"船-泵+桨-机"匹配中的泵、桨负载分配对推进性能的影响.以调距桨特性曲线与喷水推进推力曲线进行混合推进舰船的快速性计算,螺旋桨重载降低推进效率,喷水推进重载容易产生空化.为避免喷水推进泵产生空化,调距桨的螺距、转速可调范围变窄.  相似文献   

12.
为了方便、快捷的实现船机桨匹配设计工作,创建了船舶、主柴油机和螺旋桨3大数据库,基于螺旋桨图谱设计方法,利用MATLAB语言,研究开发了船机桨匹配设计软件。通过3个实例对比分析,验证此软件有很好的计算精度,适用范围广,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梁晋 《江苏船舶》2002,19(1):17-19
舷外机小艇匹配的螺旋桨一般由发动机制造厂提供,每一机型有多种规格的螺旋桨供选用.船、机、桨的匹配对艇的操纵性、乘坐舒适性、航行时的快速性能、燃油经济性及发动机的使用寿命等各项性能指标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常规螺旋桨设计要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平  杨辉 《江苏船舶》2006,23(3):1-3
综合分析了在螺旋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一些重点问题及解决方法。螺旋桨的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须结合船、机、桨三者匹配关系,结合船的功能需求,抓住主要矛盾,力求设计出较为满意的螺旋桨。  相似文献   

15.
舰船回转过程中内、外侧螺旋桨负荷变化规律的新现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许多教科书中,螺旋桨推进双桨船在回转过程中内、外螺旋桨负荷变化规律均有如下叙述:回转过程中内侧螺旋桨负荷远大于外侧螺旋桨负荷.这个结论也被某些实船试验结果所证实.但新近完成的某双桨船的回转试验的多个实测结果表明:外侧螺旋桨负荷远大于内侧螺旋桨负荷.在上世纪90年代国内有人已发现过这一新现象,但当时无人记录和分析以进行研究.本文报告和分析了这一新现象.文章首先简要回顾了以往教科书和某些实船试航回转过程中内、外桨负荷变化规律;然后介绍了某新船回转试验的实测结果,论述了实测结果的可信性.本文着重探讨了导致这一新现象的主要原因,如船体形状、船的运动、内外螺旋桨的运动、桨与船的相互作用和桨与桨的相互作用等.  相似文献   

16.
提高旧船推进效率的有效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全文介绍了在老旧船上加装节补偿导管和对螺旋桨进行削边技术改造后带来的节能和减轻主机负荷,改善船、机、桨匹配等效果,提高了船舶的推进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螺旋桨直径削边各关键参数对振动特性的影响,开发螺旋桨直径削边振动分析软件。利用有限元理论,基于Qt平台,结合MATLAB与ANSYS相关模块混合编程完成开发。以4382桨为例进行模态频率的数值预报,并与文献结果对比,误差不超过6.0%,证明该软件的程序和计算结果可信。该软件可为确定船-机-桨匹配下的振动特性最优的螺旋桨直径削边方案提供理论指导,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某双艉鳍船型在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利用CFD的计算技术,深入剖析了该船在实船试航过程中出现的螺旋桨负荷过重、转速不稳定、左右桨转速差别较大,船艉部产生较剧烈的振动、航速同要求值相差甚远,面临弃船边缘的成因。在实船已经建成,船体线型及螺旋桨均无法改动的情况下,通过切割螺旋桨直径及修削随边,设计并加装整流鳍,采用舵球节能装置等三项综合措施后,成功解决了上述诸多问题,取得了极其显著的效果,能得以顺利交船,避免了出现难以估量的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9.
李纳  梁建生 《船舶工程》2019,41(10):51-53
针对某型双加甲板拖网渔船导管桨,建立基于底拖网作业渔船工况和自航工况的综合性船、机、桨优化匹配模型,对船机桨进行多重比较优化。采用导管和大直径螺旋桨,并通过生产实践,验证优化设计的高效性,提高拖网渔船推进系统的效率,增大系柱的拖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实例分析介绍一种用于校调高速船螺旋桨的实用方法。本实例结合经验分析法与环流理论分析法,解决船-机-桨的匹配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