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武广客运专线铁路韶关至花都段工程设计的特点,针对铺设无砟轨道高速铁路的技术难点、重点、关键点,通过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和再创新,有效地保证了武广客运专线铁路的建设质量,满足了安全性、可靠性、舒适性和运营的要求。该项目的设计特点,可供其他高速铁路项目参考。  相似文献   

2.
武广铁路客运专线韶关至花都段设计中,按照建设经得起运营考验和历史检验的世界一流客运专线铁路的要求,根据铺设无砟轨道高速客运专线对安全性、平顺性、耐久性要求高的特点,以及工程环境条件,通过精心设计,以及对设计关键技术的原始创新和再创新,制定出一系列满足客运专线技术标准的技术措施,从工程建设的源头上确保了武广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质量和运营要求,为我国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建设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吸收世界上建设高速铁路的成功经验,走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发展我国自己的铁路客运专线,是中国铁路建设者梦寐以求的夙愿.2007年5月18日,铁道部与日方签署了<客运专线板式无砟轨道系统、相关技术以及相关机械设备>引进技术协议.  相似文献   

4.
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路基防排水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目的:研究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路基工程防排水体系构成及关键技术指标或参数,提出我国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路基工程防排水体系的初步构架与技术特征.研究结论:提出了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路基防排水体系构成,以及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解决的路基填料水稳性检测标准、路基面沥青混凝土防水层技术条件、地下排水结构及其维修、路基防排水工程系统优化4个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5.
根据铁路客运专线轨道工程施工工艺特点,结合国外和我国秦沈客运专线轨道工程施工设备配套实践,阐述了铁路客运专线轨道工程施工设备配套思路和内容,提出了合理建议,可供客运专线轨道工程施工设备选型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根据《铁道部“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中国将建设客运专线7000公里.初步形成以客运专线为骨干,连接全国主要大中城市的快速客运网络。随着客运专线的“四通八达”,中国铁路技术装备基本实现现代化,特别是客运专线建设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轨下基础工程工后沉降控制、大断面桥梁隧道设计施工、大吨位桥梁研制应用、轨道系统产业化等方面成果显著,并系统掌握了无砟轨道设计与施工的关键技术。在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中,中国铁路部门以掌握核心技术为目标.积极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战略,在高速动车组关键技术等8个方面共取得技术创新成果26项,掌握了既有线时速200公里及以上提速改造成套技术。在工务工程主要技术方面,中国铁路首次在既有提速干线大面积使用了自主研发的PD3钢轨、重型轨枕、18号有砟道岔等新装备新技术。中国铁路的发展,为世界铁路技术进步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也为世界各国铁路企业参与中国铁路建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围绕建设高速铁路保证轨道高平顺性的关键技术之一的高速铁路工程测量技术,系统回顾我国普通铁路、客运专线铁路工程测量发展和实践的历程,系统介绍我国高速铁路及客运专线铁路工程测量技术和标准研究的基点和成果,提出对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问题.研究结论:研究认为,我国普通铁路工程测量精度已不能满足高速铁路及客运专线铁路的轨道工程,尤其是无砟轨道工程的铺轨和整道需要.从秦沈客运专线建设和京沪高速铁路前期的研究,到客运专线铁路建设的全面展开,我国铁路测量技术已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现在,依据当今最新测量技术,借鉴国外高速铁路测量经验,从满足轨道平顺性要求出发,已建立起我国客运专线铁路工程测量体系和标准,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新的测量技术体系,已成功在京津城际铁路和武广、郑西等所有客运专线应用,为保证无砟轨道精度和轨道工程的高平顺性提供了可靠测量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在简要论述国外和中国台湾高速铁路概况和技术特点基础上,分析我国修建客运专线(高速铁路)的原因,回顾我国客运专线铁路(高速铁路)发展历程,特别是关键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创新、再创新的主要技术路线和主要建设成就.提出应加深认识和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为今后又快又好地建设我国客运专线(高速铁路)提供指导和参考.研究结论:我国客运专线(高速铁路)建设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以我为主,自主创新的基本技术思路,在利用已有研究和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吸收国外客运专线(高速铁路)的先进技术和成熟经验,立足高起点、高标准,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形成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研究无碴轨道扣件结构型式和关键技术,提出我国客运专线扣件技术发展思路和具体设计建议。研究方法结合遂渝铁路无碴轨道综合试验段扣件试验成果和我国客运专线线路和运营条件,总结分析国内外铁路无碴轨道扣件结构型式和技术特点。研究结果提出了无碴轨道宜优先采用带铁垫板的分开式、弹条有螺栓扣压钢轨和铁垫板、单层或双层弹性垫层、轨下基础不设挡肩扣件的建议。研究结论影响无碴轨道扣件设计的主要因素是合理刚度、绝缘性能和钢轨高低、轨距调整能力,可按节点静刚度25~50kN/mm,钢轨高低调整量不小于30mm,轨距调整量-10~ 10mm,道床电阻不小于3Ω·km进行扣件设计。同时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原则下,应积极引进Vossloh和Pandrol等扣件先进技术,促进我国铁路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10.
LEICA GRP1000用于无碴轨道施工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铁路客运专线,对于铁路建设者的管理、设计和施工部门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世界铁路的最高试验速度已达500 km/h,在我国,对于高等级铁路客运专线的设计、建造技术和管理标准,正处在国外技术引进阶段。介绍瑞士安伯格技术公司生产的高精度轨道测量设备LEICA GRP1000的特点、工作原理及方法,对国内客运专线无碴轨道的建设和监理单位认识和了解无碴轨道的测量技术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