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应用梯度法求解文献[1]提出的锥柱结合壳转折区塑性极限分析的非线性问题,得到了更准确的数值结果。同时表明了文献[1]的近似处理比较合理,可以简化工程计算。本文的计算机程序对求解更为方便。  相似文献   

2.
用塑性节点法作船体极限强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白勇 《船舶力学》1998,2(4):54-62
本文基于塑性节点法提出了一种较为精确而又高效的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潜艇高压空气瓶设计制造方面情况,提出了按塑性力学和极限设计理论进行潜艇高压空气瓶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谢伟  张晓君 《中国水运》2007,7(1):133-134
有限元塑性极限分析下限法是结合有限元和数学规划方法求解结构极限荷载的一种新方法,然而该方法随之带来的异常稀疏的超大规模线性规划问题在求解时遇到了很大困难。本文运用Matlab优化工具箱内置的内点算法成功地解决了上述问题,算例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鉴于简化B ishop法作为一种简单实用且精度较高的极限平衡方法却仅限于分析圆弧破坏的缺陷,提出将B ishop法应用于任意滑裂面的广义方法.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和简化B ishop法的简化条件,推导其用于一般滑裂面破坏的边坡安全系数计算公式.通过实例分析考证比较该法的精度,并提出取矩中心的确定方法,以保证竖向力简化假设下的精度,为土坡稳定性分析提供了一种简单通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潜艇内部平面舱壁结构在破舱工况下的双重非线性有限元计算,以梁的塑性铰机构理论为基础,揭示了舱壁水平大梁的塑性破坏机理—水平横梁形成四塑性铰极限机构,最终确定其极限承载能力。同时,对舱壁水平大梁抽象出的简单梁进行了极限承载能力的分析,并与舱壁水平大梁进行比较,提出了舱壁水平大梁形成的极限机构不同于简单梁极限机构—三塑性铰机构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船体结构总纵极限强度的简化逐步破坏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基于梁-柱理论、理想弹塑性假设、平面假设和塑性铰理论建立了拉伸和压缩加筋板单元的标准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开发了船体结构总纵极限强度的简化逐步破坏分析方法。应用该简化方法编制的计算程序较为详细地分析了五条船截面/箱型梁模型的总纵极限强度,结果表明本文开发的简化逐步破坏方法和计算程序是正确可靠的,可供船体结构设计参考和使用。  相似文献   

8.
船体是一个由加筋板格组成的箱形结构,加筋板格的强度计算对于船体结构的强度分析极为重要。最近几年计多作者提出了采用简化方法来计算加筋板格的极限强度。但是,绝大部分采用这种方法进行研究的文章均只讨论了纵向受压一种情况。对于实际的船体加筋板格来说,最一般的载荷工况是纵向应力、横向应力、剪应力和垂向压力的组合载荷,但纵向应力占主导地位,本文将简化方法推广到解决组合载荷的情况。通过本文的计算表明,本简化方法  相似文献   

9.
基于CSR共同规范编制船体梁极限强度的简化逐步破坏法计算程序,以12 000 DWT油船为工程实例,按共同规范的两种方法(简化逐步破坏法、有限元法),分析该船体梁的极限强度。研究表明,该油船极限强度校核应重点关注甲板部分结构;简化逐步破坏法可快速准确地计算船体梁的极限弯矩,相对较成熟;而非线性有限元法方面,共同规范需要在模型化技术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关细节,就未破损船体梁极限强度计算而言,建议可在模型纵向尺度和横向构件建模方面做适当简化。  相似文献   

10.
在船体极限强度的研究中,对船体到达极限强度后的剩余承载能力的研究非常重要,其关系到船体结构的生命力设计,用于判断船舶破损情况下是否还能保持一定的自存能力,制定救援方案以及作为船舶在极端情况下安全性的判断依据。目前此类研究多是针对单次加载,而在实际海洋环境中,船舶会受到交变载荷的作用,如果超过弹性范围,会留下塑性应变,这些残留应变会影响船舶最终承载能力的大小。本文以逐步崩溃法为基础,用Fortran语言开发了计算程序,该程序可以得到船体梁在极限强度后的承载能力,同时通过递增塑性法来模拟循环加载带来的影响,并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进行对比验证。  相似文献   

11.
讨论初始挠曲对横向承载板承载能力的影响,给出“无应力”初始变形板以及“有内锁应力”初始变形板变形性能的试验结果及计算模型,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一个合理的塑性流动位移场,应用能量法研究了静水外压作用下环肋锥锥结合壳转折区壳板的塑性极限承载能力,利用梯度法求解相应的非线性方程组。当退化到环肋锥柱结合壳时,本文结果优于文献[3]。文中给出了凸式结合壳转折区发生外凸塑性流动位移场的充分条件。编写了计算机程序并进行了数值计算。  相似文献   

13.
无加筋平板极限强度的简化解析法与规范公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勇  崔维成 《中国造船》2003,44(2):8-16
无加筋板是船舶结构的主要构件之一,船舶结构强度校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校核各平板单元是否具备足够的强度储备。最近几年,作者们采用弹性大挠度理论和刚塑性分析相结合的简化解析方法,曾给出了板和加筋板格在联合载荷作用下的极限强度计算公式,并与部分实验值相比,吻合较好,但没有与目前船级社所采用的规范计算公式作过比较。现作这一比较工作,也包括与有限元分析的比较;同时对以前所开发的简化解析法又作了进一步的改进,文章报道这一改进结果。最后,采用上述三种方法,对影响平板极限强度的几个主要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简化解析法与规范计算公式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
15.
主要研究了采用碳纤维材料修复加固破损圆环形截面混凝土构件时的情况,推导了混凝土构件的合理加固量和加固后的极限承载力的基本公式,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可供工程应用的简化公式。进行的相应的荷载试验验证了公式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介绍纵向强度计算的起源以及在实船和缩尺模型上所做的总纵弯曲试验。说明屈曲和屈服对承受纵向弯矩作用下船体梁渐进式压坏行为的影响,并给出实例计算结果。回顾纵向极限承载能力和渐进压坏行为的分析方法及研究工作,提供一些重要结果,并讨论在纵向弯矩下船体渐进式压坏的比较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船体总纵极限弯矩计算的一种简化方法,并据此开发了程序-UStrength。本文的简化方法考虑残余应力,初始变形和侧向载荷对板和板格弯曲屈曲性能的影响;考虑侧向载荷对加强筋扭转屈曲的影响;提出了硬角单元的一种新模型。使用所开发的程序对若干箱形梁模型、Dow的1/3缩尺护卫舰模型和Energy Concentra-tion号VLCC油船进行了比较。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8.
箱型梁极限承载能力试验与理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箱型梁船体模型作了总纵极限承载能力试验研究,应用基于塑性节点法开发的程序和通用非线性有限元模拟方法对该模型进行了数值计算,获得了与试验较为一致的结果。在试验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估算箱型梁船体结构极限强度的解析计算方法,通过算例考核认为本方法可用于工程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19.
提出一种新的自平衡试验数据简化等效转换方法,它考虑了自平衡加载方式下底层荷载箱以上桩体发生的压缩量及其转换后桩顶加载方式下的压缩量,对等效转换的桩顶位移进行附加压缩量修正,并给出了单层及双层荷载箱的计算公式;算例对比分析表明,这种方法比其他他简化转换方法确定的极限承载更准确,而且有更高的等效转换曲线相似性。  相似文献   

20.
试样极限塑性和船舶触礁模型试验校准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船舶碰撞与搁浅时的结构损伤是一个复杂的动态非线性过程。国际船舶与离岸结构会议碰撞与搁浅委员会(ISSC-V.3)组织其成员进行了两项专题研究:(1)材料极限塑性极限应变试验数据用于有限元模型计算时的尺度修正系数;(2)各种计算方法用于船舶搁浅(触礁)计算的准确性。介绍了作者承担上述两项研究的成果,给出了极限塑性极限应变的尺度修正系数的计算方法和结果,论证了非线性有限元显式积分方法及MSC/Dytran软件用于搁浅计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