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轨道交通》2014,(6):32-33
铁路高速运输技术六十年代进入实用化阶段,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伴随着一场新的交通革命浪潮,铁路高速运输技术取得了一系列的新成就、新突破。尽管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有所不间,在重要经济区和大城市间的主要运输通道中,发展高速铁路运输,已是必然的大趋势。电力牵引作为铁路的主流技术,对高速铁路的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电力牵引以其高效、节能、  相似文献   

2.
1964年10月1日,一条最高速度为210公里/小时的铁路在日本正式投入载客运输,这就是闻名世界的东海道新干线,它标志着世界铁路进入了高速列车时代。此后,一些发达国家兴修高速铁路方兴未艾,高潮迭起。时至今日,韩国一跃而起,也成为世界上进入高速列车时代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3.
铁路逐步走向市场使得旅客列车开行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考虑经济效益,就铁路旅客运输而言旅客列车的满员率要达到某种程度才满足经济效益原则的要求。通过对旅客运输收入和支出的分析进行了相关讨论。同时提出计算旅客列车开行经济效益必须区分优质优价和普通列车单位成本,并通过实例进行了分析和计算。  相似文献   

4.
川藏铁路是一条客货共线的一级铁路,动车组列车、普通旅客列车和货物列车的速度等级差异很大,特别是在一些大站间距情况下,速度差异导致的越行、空费三角区等对能力的浪费十分严重.以通过能力满足远期客货运输需求为前提,分析客货共线运输组织模式的运输组织难度、行车组织安全性、发车间隔均衡性、设施设备合理运用性等因素,建议川藏铁路采...  相似文献   

5.
1中国铁路现状、问题及发展要求 1.1路网现状及问题 铁路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运输能力远远不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路网整体运输能力严重不足,主要干线、部分地区限制型运输矛盾突出,季节性运能十分紧张,而且还在不断加剧。近几年,尽管铁路采用强力措施,实现以6%的世界铁路营业里程,完成世界铁路四分之一的运输工作量,运输密度为世界之最,但“一票难求”、“一车难装”的现象依然随处可见,时代列车仍唱着“瓶颈制约”的老歌。  相似文献   

6.
王令朝 《轨道交通》2011,(10):74-75
1概述 近10多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铁路运输生产也有了长足的增长,高速铁路和重载铁路更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特别是2005年国际重载运输协会(IHHA)在巴西年会上对重载运输作出了新的规定:即重载铁路列车牵引重量的标准规定从原来的5000t提高到了8000t;  相似文献   

7.
针地铁路重载列车运输组织的装运作业环节,从产运总体角度出发,研究适用和配合干线的重载运输,为提高重载列车装运作业效率运用系统观点及技术经济分析等理论,并通过计算模拟分析,对有关重载列车装车地货物集运及其装车方式的选择等问题进行一些初步分析和探讨,提出有关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1中国铁路现状、问题及发展要求 1.1路网现状及问题 目前铁路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运输能力远远不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跑网整体运输能力严重不足,主要干线、部分地区限制型运输矛盾突出,季节性运能十分紧张,而且还在不断加剧。近几年,尽管铁路采用强力措施,实现以6%的世界铁路营业里程,完成世界铁路四分之一的运输工作量,运输密度为世界之最,但“一票难求”、“一车难装”的现象依然随处可见,时代列车仍唱着“瓶颈制约”的老歌。  相似文献   

9.
基于预测年度的客货运量及建设方案,以提高铁路客货运输效率为目标,在全面分析两种运输组织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高峰时段组织大量旅客列车成组追踪运行,其余时段少量旅客列车成组追踪,货物列车利用成组的旅客列车开行间隙运行的运输组织模式,并在该种运输组织模式下研究了车站分布、行车量和车流组织.  相似文献   

10.
孙强 《江苏交通》2001,(5):50-51
近年来,随着我国铁路运输事业的迅速发展,列车运行速度在逐步提高,面对运行速度超来越快的列车,作为铁路提速关键设备之一的信号系统,原有的技术、设备及维修方式已不能适应提速列车或高速列车的需要。在铁道部领导的支持下和广大信号科技人员的努力下,采用自己研制的新技术、新设备或引进国外的新技术、新设备,较好地满足了列车或高速列车的需要,为保证铁路运输安全和提高运输效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回顾我国铁路6次提速历程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了我国铁路提速取得的成果.通过实施铁路提速战略,我国铁路首创了既有线快速度、高密度、重载并举的运输组织方式,缓解了铁路运输运能紧张的局面;铁路市场化进程加速,运输产品多样化;实现了铁路运输的统一指挥,初步形成了动车组行车组织方法体系;优化车流径路、直达化运输等货物运输组织理论的发展提高了铁路运输能力;既有线客货分线的运输模式为我国高速客运专线的运营提供了借鉴;城际旅客运输的发展强化了铁路的竞争优势,促进了都市圈经济的快速发展;铁路技术装备水平的提升、先进技术的应用为铁路运输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铁路以占世界铁路6%的营业里程,完成了世界铁路25%的运输量,运输效率世界第一。世界上运输量最大、效率最高的重载铁路——大秦铁路,大量开行2万吨重载列车,创造了世界重载铁路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铁路行包运输水平、生产过程,管理体制的分析,结合铁路行包运输产品的特点,讨论了铁路行包运输市场营销的局限性,提出了在思想观念,产品营销,价格营销,促销,分销、内部营销,公共关系营销和管理制度营销8个方面的铁路运输市场营销策略组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作为目前交通运输方式来说共是五种,即航空运输、船舶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和管道运输,而作为管道运输,人们普遍认为是石油、天然气等气体、液体类物质通过管道进行运输。但孰不知人和其他物也可以通过管道进行位移。美国研制的高速管道列车,将打破当前的管道运输仅限于油气运输现状。这种新型的交通工具,已经在理论上日趋成熟,预计不久的将来即会登上交通运输的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5.
将旅客列车速度提高到140 ̄160km/h是铁路改善旅客运输质量、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是铁路面临的新课题。本文对既有双线自动闭塞区段提高旅客列车速度并相应提高货物列车速度后旅客列车起停附加时分及货物列车起停附加时分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进而对旅客列车提高速度后的列车追踪间隔时间I追、列车到达间隔时间I到、列车出发间隔时间I发和列车不停车通过车站间隔时间I通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得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作者由夭秦铁路万吨列车试验中浙得到的一系列启示,强调, 铁路重载运输是一有庞大的系统工程,提出应建立有别于常规运输方式 的重载运输技术体系。文中并甘重载运输技术装备的发展、运用及其状 态控制,对提高重载运输组织及管理水平;甘于加强统一规划、组织与 领导,努力改善重载列车的工作环境、加强中间试验环节及做好新一代 重载列车技术发展的前期准备工作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构建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城市发展和旅客出行对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的需求,界定了客运轨道交通运输系统为包括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在内的广义系统,分析了传统铁路列车停站模式的弊病,提出了构建客运轨道交通系统的基本原则,即以人为本原则、整体效益最优原则和与城市发展相协调原则,构建了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根据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不同衔接形式,提出了替代兼用、共轨运输和枢纽换乘3种构建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的基本模式.通过对传统模式的适应性、城市位置、铁路现状、铁路新建或延伸走向、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规划、技术条件、运输组织7个条件的判别,得出了适用于23种不同特性城市构建模式的选择结果,为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й���·��Ϣ��������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铁路信息技术从单项的、部门级的以数据处理为主的初级应用,发展到今天涉及各业务领域的、覆盖全路的、实时处理的综合应用,本文综述了中国铁路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介绍了覆盖全路的数据通信网、初具规模的信息处理平台等铁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成果和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车号自动识别系统、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列车指挥系统等应用系统建设的成果,展望了铁路信息化建设坚持高起点、高层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实现运输能力的显著增长、运输组织效率的普遮提高和运输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更好地发挥铁路在现代综合运输体系中骨干作用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9.
货运重载化是世界铁路发展的重要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运重载化是世界铁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铁路重载货物运输的主要特点是列车编组加长,重量加大,实现全程直达运输,通过采用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大轴重和低自重货车、列车控制同步操纵等技术,使铁路运量大、成本低的优势更加凸现,大幅提高铁路在中长距离、大宗货物运输市场的竞争力。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铁路重载货物运输在许多国家引起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20.
武广客运专线运输组织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武广(武汉-广州)客运专线的运输组织模式及其可行性、跨线列车的开行方案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武广客运专线采用本线列车和跨线列车共线运行、跨线列车采用动车组和普通机车牵引相结合的多种速度组合的运输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