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KUN 《当代汽车》2007,(1):72-72
现代的汽车都有两只“耳朵”,它们就是后视镜,在倒车、变道、超车、转弯时都需要通过它来看清车两侧和后方的路况。后视镜的视野范围是越大越好,往往不能提供视野宽广的后视镜。现在有一些汽车装饰店也可以改装大视野后视镜,不过我们有更好的方法,那就是自己动手加装大视野后视镜。[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现代的汽车都有两只“耳朵”,它们就是后视镜,在倒车、变道、超车、转弯时都需要通过它来看清车两侧和后方的路况。后视镜的视野范围是越大越好,往往不能提供视野宽广的后视镜。现在有一些汽车装饰店也可以改装大视野后视镜,不过我们有更好的方法,那就是自己动手加装大视野后视镜。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目前乘用车后视镜视野及调节方便性分析无具体方法的问题,文章详细介绍使用CATIA软件对后视镜视野及调节方便性进行校核的过程,使后视镜能够看到规范要求远处的情况并且后视镜调节装置处于推荐的操作区域内,以判断后视镜的尺寸和布置是否满足相关法规要求及调节机构是否方便等问题,最终形成完整的校核乘用车后视镜视野及调节方便性的方法:即利用三维软件CATIA模拟人体使用后视镜及其调节装置,看其是否满足要求.该方法能在设计初期,只有少量三维数据时,即可验证后视镜及其调节装置的可行性,以防汽车量产后,由于后视镜设计不当引发的安全隐患或后期修改造成的大量变动.  相似文献   

4.
车辆研发的造型设计阶段,车辆外后视镜的位置和尺寸经常因造型方面的各种需求而进行修改。由于GB15084-2013中对车辆外后视镜的视野范围做了强制性规定,所以每次修改外后视镜的位置和尺寸之后都需要重新进行视野范围的校核。在传统的校核方法中,当外后视镜位置和尺寸发生变化时需要重新对整个校核过程进行手动更新,耗时较长、效率低、容易出错。文章主要介绍了基于CATIA V5的Power Copy模块进行外后视镜视野范围校核的模板制作方法。首先在CATIA V5中使用带参的方式建立外后视镜视野校核的整个操作过程,再使用Power Copy模块将校核过程制作成模板。该方法使得外后视镜视野范围的校核过程更为简单、结果更为准确,且初步实现了参数化驱动,实用性较强并且能够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周毅 《驾驶园》2011,(11):72-73
汽车后视镜反映汽车后方、侧方和下方的情况,使驾驶者可以间接看清楚这些位置的情况,它起着“第二只眼睛”的作用,扩大了驾驶者的视野范围。汽车后视镜属于重要安全件,它的镜面、外形和操纵都颇讲究。后视镜的质量及安装都有相应的行业标准,不能随意。  相似文献   

6.
严伯昌 《汽车情报》2007,(16):35-37
汽车后视镜反映汽车后方、侧方和下方的情况,使驾驶者可以间接看清楚这些位置的情况,它起着“第二只眼睛”的作用,扩大了驾驶者的视野范围。汽车后视镜属于重要安全件,它的镜面、外形和操纵都颇讲究。后视镜的质量及安装都有相应的行业标准,不能随意。  相似文献   

7.
后视镜的设计和定位,应适当参照适用于人们头部和眼睛活动的生理作用和视觉系统的感觉能力,使驾驶员能获得最佳的后视图象。后视镜设计的视力因素考虑,便是以驾驶员视觉系统的生理因素和感觉能力为基础的。1.视野驾驶员每只眼睛的视野见图1所示,是在水平子午线向外扩展90度和正向视线向里60度(这是假定驾驶员正向视线是和车辆与公路的纵向轴线成一直线)。双眼德此重叠的视野近似60度,在水平子午线上的双目视野为120度。双目视野的垂直范围见图2所示,为近似高于基本视线的50~55度和近似低于60~70度。  相似文献   

8.
传统内后视镜采用光学反射的方式为驾驶员提供后方视野,但是由于车体结构的特点, C柱和后排靠枕都会带来极大的视野盲区。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嵌入式系统的3路流媒体后视系统设计,该系统采用Ambarella A9AQ图像处理芯片,能够实时采集、处理分别布置在左、右外后视镜和车辆后方的3路图像,并将图像传输到流媒体后视镜上。实际路试效果表明整套系统运行流畅,满足实时性和清晰度的要求,能够有效地提升视野范围,降低车辆侧、后方视野盲区,提高安全驾驶系数。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工程在汽车后视野校核中应用的校核方法,这种校核方法通过为产品建立一个产品知识库来完成各种车型的后视野校核,并能够依据法规自动判定该后视镜是否合格,方便地将设计原理、规范、准则等设计依据融入到CAD设计中,并可以根据参数化进行实时的修改、调整镜面以及校核结果的自动更新,提高校核效率,确保校核结果的准确性.结合某车型的后视镜为校核实例,通过知识工程进行了校核验证.  相似文献   

10.
后视镜布置及校核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后视镜属于汽车重要安全件,是驾驶员获得间接视野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在进行布置设计时必须考虑视野是否符合法规要求,是否能够满足使用要求。本文利用cAD软件对某车型的后视镜进行布置和视野校核,使其满足法规及人机要求。  相似文献   

11.
付红强 《商用汽车》2022,(10):92-93+97
本文通过对乘用车双曲率玻璃后视镜及商用车现有玻璃后视镜、商用车电子后视镜的分析,介绍了一款满足临时调整视野的多曲率电子后视镜系统,可以实现电子后视镜临时调整视野、彻底解决商用车电子后视镜上下Ⅱ/Ⅳ大小画面影像导致驾驶员确认、思考引起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2.
汽车行驶中,路况信息靠视觉得到的,良好的视野是预防汽车事故的基本必要条件,外后视镜是驾驶员获得间接视野重要方式,因而外后视镜布置必须符合法规要求,文章介绍了一种汽车外后视镜视野校核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机动车辆间接视野装置性能和安装要求》(GB 15084-2022)正式发布,标志着中国在政策法规上正式允许了装备电子后视镜的车辆能够进行汽车产品公告准入,即将开启汽车电子后视镜产业化进程。文章梳理了电子后视镜的发展历程,总结了电子后视镜的优缺点,对新标准中关于电子后视镜的要求进行了解读,用于指导生产企业合法合规进行相关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汽车外后视镜是车辆主动安全防御性的重要设备。有经验的驾驶者都知道,后视镜性能不佳(存在盲区或视野宽度不足)会严重影响驾驶安全。为保证驾驶员在操作过程中,得到充足的后视镜视野反馈信息,提高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对某重卡汽车的外后视镜进行视野分析及法规校核。  相似文献   

15.
为提升驾驶模拟器后视镜仿真的视野舒适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微软基础类库(MFC)的可调节后视镜仿真方法。该方法基于MFC的多线程框架设计后视镜调节模型,通过改变视野范围的方式调节后视镜可视区域,结合Arduino设计后视镜调节按钮,利用串口通信实现MFC程序与Arduino的数据交互,最终采用离屏渲染技术将后视镜显示在虚拟视景中。使用驾驶模拟器对后视镜成像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可调节后视镜仿真方法满足驾驶员在不同驾驶工况下的后方视野需求,同时保证了后视镜成像的实时性,达到虚拟驾驶仿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后视镜是保障汽车安全行驶的重要设备,后视镜的检测是保证后视镜使用的重要措施。传统的后视镜视野检测项目多局限于后视镜的静态检测,建立复杂路况的后视镜视野检测体系对于保证汽车复杂路况的安全行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汽车后视镜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汽车后视镜作为传统的后视装置,目前仍被普遍使用于各种类型的汽车上。作为保证汽车行驶安全的重要部件之一,并被明确规定是汽车安全件,其在设计、安装、性能检验等方面都有严格的强制性标准。我国现行使用的标准是GB15084-95《汽车后视镜的性能和安装要求》等。 后视镜的最主要功能就是实现后视,即能达到国标规定和客户所期望的后视视野要求。在产品的设计时,为了能够将车侧和车后足够范围内的所  相似文献   

18.
汽车后视镜作为驾驶员视野的重要来源之一,对汽车行驶安全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防止后视镜遭受意外损坏,有效的提升后视镜的使用寿命,减轻雨雾对后视镜视野的影响,避免因后视镜而产生交通事故,文章对普通汽车后视镜结构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汽车后视镜智能化合拢进行设计包括对折叠电路设计和后视镜加热电路设计。  相似文献   

19.
杨忠敏 《汽车运用》2004,(10):33-33
后视镜俗称倒车镜,是汽车主动安全装置,用来观察汽车两侧和后方的情况,被驾驶员形象地称为“眼睛”。后视镜通常分为车外后视镜和车内后视镜两种。车外后视镜一般设在汽车两侧,其作用是让驾驶员观察汽车左右上、下车人员和两旁的行人、车辆以及其他障碍物情况,以确保行车安全。车内后视镜供驾驶员观察车内乘员情况或倒车时观察车后行人与车辆情况,在夜间还可以防止后续车辆的前照灯光引起的眩目。车外后视镜其位置直接关系到驾驶员能否观察到汽车两侧和后边的情况,而驾驶员调节它的位置又比较困难,尤其是前排乘员一侧的后视镜调整更是不便。…  相似文献   

20.
孙刚 《驾驶园》2008,(6):76-78
对于开车的人而言,一辆车上有两个地方相当于人类的眼睛,一个是头灯、另一个是后视镜。常听经验老到的人说"晚上开车没开灯就像没长眼睛一样"、"后视镜没调整好跟没长眼睛一样",这两句话清楚地说明了车上的灯光与后视镜对行车的重要性。但是,天黑了或者下大雨时各位都知道要打开头灯,可是后视镜该怎么调整,各位都清楚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