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理地确定非平行运行图的扣除系数并研究其影响因素对正确地确定线路通过能力和质量良好地编制列车运行图,挖掘运输潜力有很大意义.本文就我国正在发展中的双线自动闭塞区段上的快速旅客列车的扣除系数进行了研究.本文提出了以下主要三点;一、对双线自动闭塞区段快速旅客列车扣除系数的确定,摆脱了传统的按照限制区间进行的作法;二、提出在追踪运行图上,相邻两越行停车地点间存在着一个最合理的货物列车运行时分(t_(适当)~越)的概念,并进而研究了它的计算公式及其与△之间的函数关系;三、提出旅客列车影响区的概念,并运用这一概念和 t_(适当)~越的概念制定了确定快速旅客列车扣除系数的新途径.本文结论,对于改善区段通过能力的计算,改善快速旅客列车运行线的铺画方法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双线自动闭塞区段旅客列车扣除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分析单列旅客列车最优越行方案和最小扣除系数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对运行图上不同时间间隔的旅客列车进行类型划分,提出了影响区交叉的复合客车组的最优越行方案确定方法以及最小扣除系数算法,给出了客车方案一定的情况下全图旅客列车扣除系烽的计算公式。实例计算表明,计算结果较准确。  相似文献   

3.
随着客运专线的建成通车,既有线上货运能力逐步得到释放,为确定新增货运通过能力,研究了在客运专线建成客车分流后既有繁忙干线新增货运通过能力的计算方法.计算的依据是通过分析旅客列车运行时刻表得到每条线具体抽掉的客车的数量,用抽掉客车的数量乘以相应的扣除系数得到抽掉这部分客车后释放的货运通过能力.明确了旅客列车数量和扣除系数的确定方法.最后通过陇海线郑州至西安段对此方法进行了算例分析.  相似文献   

4.
单线提速区段通过能力和旅行速度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为了提供在铁路单线区段开行快速列车的理论依据,通过分析单线提速区段开行快速列车对通过能力的影响,建立了单线区段快速列车扣除系数的计算模型,提出了单线区段快速列车扣除系数随速度提高呈减小趋势的重要结论;并通过单线区段快速列车会车和越行次数的关系分析,提出了快速列车开行数量和开行速度对单线区段货物列车旅行速度影响的一般性结论。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运输组织模式下京沪高速铁路区段通过能力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列车铺画方式对通过能力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可知,将停站次数相同的列车成组铺画能够提高通过能力.在此思路基础上分别给出了停站高速列车和中速列车成组铺画方式下的扣除系数计算公式.运用该扣除系数,进一步分别计算了京沪高速铁路在全高速运输组织模式下和高中混跑运输组织模式下的通过能力,并对通过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6.
京沪高速铁路客流区段通过能力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遵循成组阶段均衡铺画的思路,对高速列车和中速列车和扣除系数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研究,给出了扣除系数和通过能力的计算公式,并相应计算了京沪和沪宁高速铁路各客流区段在近远期,不同越行次数,不同中速车比例,不同停车高速列车比例,不同停产时间方案下的扣除系数及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7.
双线自动闭塞区段旅客列车扣除系数计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对旅客列车影响区和非影响区进行了分析,进而确定了非影响区及影响区内可铺画的货物列车数,提出了双线自动闭塞区段旅客列车扣除系数的分析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单线半自动闭塞区段提速旅客列车扣除系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客列车提速,会改变客货列车速差,引起旅客列车扣除系数和非平行运行因通过能力的变化.通过理论研究和模拟分析,确定了单线半自动闭塞区段提速旅客列车扣除系数的变化规律和取值范围.提速旅客列车对数较少时,扣除系数波动幅度较大,反之较小.扣除系数有随旅客列车速度提高而减小的趋势.当提速旅客列车在10对以上时,扣除系数为0.8—1.1,且在0.9—1.0之间的几率较大,建议取0.85—1.15.  相似文献   

9.
结合既有繁忙干线上重载运输的实际情况,以扣除系数理论为依据,将区段内运行的列车按运行速度分类,并按运行列车组分别计算其扣除系数.根据各类列车所占比例,确定相应列车运行组的概率,计算得到不同输送能力条件下,长到发线车站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高速铁路天窗分段为基本研究单位,按照沿线途中大站将京沪高速铁路划分为若干天窗分段,分析天窗分段对列车运行的影响时间范围。在统计列车平均停站系数、停站时分和起停车附加时分等参数的基础上,计算列车一次停站的能力扣除系数以及天窗影响时间范围内通过能力的扣除值,得出京沪高速铁路在开设分段矩形天窗时线路通过能力的理论值以及限制区段。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旅客列车扣除系数的理论,采用计算机模拟运行,铺画大量的运行图后总结出:在客车最高运行速度为160km/h时,快速客车扣除系数为1.4左右;当快速客车分布十分有利时,其扣除系数可能在1.0以下,平均扣除系数在1.2左右。  相似文献   

12.
在客运专线运营初期采用本线和跨线列车共线运行的多种速度组合的运输组织模式下,分析计算不同方案下旅客列车的扣除系数,探讨通道分工方案对既有线和客运专线通过能力的影响程度,并提出了一些通道合理分工问题的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的高速铁路网建设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以高速铁路线、新建快速线以及既有提速线路组成的快速运输网的列车通过能力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高速列车和动车组列车共线运行为高速铁路的运输组织模式,该模式对区段通过能力的要求很高。首先对高速列车通过能力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其次对共线运行下通过能力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扣除系数法对通过能力进行了计算。最后,对高速列车停站无越行和有越行的扣除系数进行了分析,为动车组列车的扣除系数和运行图的铺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复线自闭区段旅客列车提速与车站间距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理论分析与计算机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对我国铁路复线自动闭塞区段在一定的速度系数前提下以及扣除系数范围内,提速列车的速度和开行数量与车站间距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得出各种因素之间的变化规律,然后运用模拟仿真方法对结论进行验证,最终确定出快速旅客列车开行比例、运行速度与车站间距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图解模拟法的建立,利用计算机技术,分析了组合列车在不同条件下的开行情况,较全面地阐述了双线自动闭塞区段开行组合列车时中间站股道延长的数量和地点及组合列车扣除系数大小等问題,指出了组合列车的适用范围,可供我国考虑在双线自动闭塞区段组织组合列车时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由我校机械工程二系与土木工程系有关教师承担的“客车外气计算参数及其确定方法”;“客车隔热壁热传递系数K值的计算方法”;“K值的试验方法”等课题于1986年9月10日至11日在青岛市经铁道部科技局评审通过。该课题是1980年由铁道部科技局下达的科研项目。课题组经过两年研究,于1985年提  相似文献   

17.
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对南昌"云中城"项目中高层建筑进行了风荷载数值模拟分析,得出了两座办公塔楼表面各测点间的风压值。通过计算导出了两座塔楼的风荷载体型系数的最大绝对值,并与规范中单体建筑物的风荷载体型系数进行了比较,得出,群体产生的湍流效应对建筑物的风荷载体型系数影响不可忽视,同时还受建筑间距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采用ANSYS和ETABS两种软件建立富山赣江特大桥有限元模型。运用MATLAB软件编写了车桥耦合振动求解程序,分析车速、路面等级两个因素对大跨波形钢腹板连续箱梁桥的动力响应和动力冲击系数影响,并将计算结果与现行规范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车速对于大跨波形钢腹板连续箱梁桥冲击系数的影响较复杂,冲击系数并不是随着速度增大而线性增大;路面状况越差,路面等级对桥梁冲击系数的影响较车速更明显;对于多跨波形钢腹板连续箱梁桥,相同车速及路面等级,不同主跨的冲击系数大小不同。在设计该类桥型时,建议采用主跨的最大冲击系数。  相似文献   

19.
针对扣除系数法在高速铁路通过能力计算上存在的问题,对其适应性进行分析.从需求的角度分析高速铁路通过能力与既有线的差异,明确了高速铁路通过能力的概念.分析扣除系数法的思想本质并从3个基本假设入手分析其思想本质上的适应性.对扣除系数法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并提炼出其方法本质即时间占用的重叠关系,归纳出了4种基本情况,采用算例对其方法本质进行验证,结合高速铁路特点,对其方法本质存在的3个问题进行概括.研究证明了原有的扣除系数法已不适应我国高速铁路通过能力的计算,并在最后给出了进一步研究高速铁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既有通过能力计算方法较为粗糙的问题,通过合理假设及分类讨论,采用易得参数给出了城市轨道交通快慢车方案下线路通过能力的计算公式.并以福州某地铁线路为背景进行了案例分析,发现由越行站分割所得区段内的慢车站数量而非越行站间距是线路通过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并给岀了越行站设置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