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锴  钟金宁 《集装箱化》2001,(10):34-36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大连城市发展规划,大连市政府决定将大连口岸和港口的发展重点定在集装箱运输.建设区域性的国际化航运中心,集装箱枢纽港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
阪神地震成就了釜山这个东北亚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地位,大小洋山深水港的逐步启用,将有可能使上海成为中国真正的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在这种情况下,大连、青岛、天津就不只是釜山的喂给港,还将成为上海的喂给港,三港也就更难成为东北亚枢纽港。大连、青岛、天津环渤海湾三大港是否有可能联合起来,打造东北亚的国际枢纽港群,则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张媛 《中国港口》2003,(8):23-23
进入21世纪,天津港以建成现代化、国际化深水大港和东北亚地区的国际集装箱枢纽港、中国北方最大的散货主干港、国际物流和资源配置的枢纽港为战略目标,到2010年,集装箱吞吐量要达到1000万标箱.  相似文献   

4.
<正> 现代国际航运中心作为全球资源优化配置中心,是与集装箱这种现代运输方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并且,集装箱吞吐量的多寡是检验航运中心所在城市及其腹地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因此,建设深水集装箱枢纽港,提高港口货运集装箱率,已经成为现代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首要任务,并把集装箱化水平、集装箱吞吐量和中转集装箱量作为衡量国际航运中心的一个重要尺度。 要把大连建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从集装箱吞吐量看,大连距目标还有相当距离。2003  相似文献   

5.
大连港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三大集装箱枢纽港之一.日前,大连市及大连港务局已经明确地把发展集装箱运输作为今后15年里港口发展的重点之一.2001年,大窑湾港有5个集装箱泊位投入使用,年吞吐能力将达到150万TEU;根据大连港的发展目标,预计大连港2001年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130万TEU;为满足集装箱运输的发展,现正在规划建设大窑湾港区3.1公里路两侧为综合物流基地;远期将规划建设吹填区为新的综合物流基地,其功能主要以公、铁路集装箱场站为主,辅以其他的管理服务设施.  相似文献   

6.
顾宏明 《水运管理》2007,29(1):19-21
从连云港港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经济腹地、海湾条件出发,分析其建设集装箱枢纽港的现实条件,提出在连云港港外港区开辟海州湾深水港区进而建设集装箱枢纽港的设想,最后论述将连云港港建成集装箱枢纽港为东部经济区持续发展提供条件、为中西部经济发展提供理想出海口和推动欧亚大陆桥运输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7.
潘建芳 《中国水运》2007,7(11):234-236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集装箱枢纽港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为了能在新一轮的枢纽港竞争中抢占先机,世界各国都把集装箱枢纽港的建设作为其港口发展的重点。文章通过枢纽港发展背景及枢纽港所需条件的分析来讨论在当前航运业的发展中,应该如何定位枢纽港,要将国际枢纽港的发展趋势作为我国建设枢纽港的借鉴,来进一步认清我国枢纽港的发展方向,使我国的枢纽港能够带动整个港口群的发展,为我国经济作贡献。  相似文献   

8.
陈德明 《集装箱化》2001,(11):24-26
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实现党的十四大"一个龙头、三个中心"伟大战略决策的客观需要.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核心是国际集装箱枢纽港.随着国际航运市场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国际枢纽港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上海建设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同样面临新的国际竞争环境,而研究、分析上海枢纽港发展面临的国际竞争环境,显然对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与健康发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沿海集装箱港口的发展大体形成了三个区域:一是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二是以深圳为龙头的华南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三是以天津、青岛、大连为代表的“三北”(华北、东北、西北)和环渤海地区。从华东和华南地区看,区域性的集装箱中转枢纽港已经形成,而北方环渤海地区集装箱港口发展走势尚不十分明朗。随着中国航运市场的进一步放开,  相似文献   

10.
青岛港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昱婷  李奎 《水运管理》2007,29(7):5-27
对集装箱枢纽港的基本类型作简要的界定和描述,分析预测青岛港的集装箱吞吐量,证实青岛港强劲的发展空间,对青岛港建设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提出枢纽港建设的战略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刘斌  咸晓鹏 《世界海运》2005,28(6):49-51
大连是东北经济区最大的口岸城市,是环渤海地区和辽东半岛沿岸港城通往国外的最近点,海运、空运、铁路、公路、管道五种运输方式齐全,特别是大连港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和东北地区最大的货物转运枢纽港.把大连建设成为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既是国家对大连城市功能的进一步定位,也是实现大连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中之重,将会对东北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加快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实施自由港政策,可以使我国的国际枢纽港建设同时具备转口型和腹地型港口两方面的优势,保证在今后长时间内实现可持续发展.创办大连自由港, 必将扭转我国对外开放南北失衡的格局, 使辽东半岛乃至东北腹地重振昔日雄风! 目前很多沿海地区城市都在积极筹划辟设自己的自由港,能否成为全方位、多功能的自由港,大连自由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钟秋 《海运情报》2006,(3):33-33
亚洲主要集装箱港的枢纽港竞争正在激化。在2005年的世界十大集装箱港中,欧美港口只有3个,并且处于第7位以下,而亚洲、中近东港口占了7成。世界工厂中国的主要港口继上年再次以两位数增长。然而,作为东亚枢纽港吞吐量增长的香港,其世界最大集装箱港的桂冠已经失去,高雄港则转为比上年减少。中国港口今后将继续建设大型集装箱码头。现有枢纽港是否坚持作为中转基地的立场,将被迫作出抉择。  相似文献   

13.
韩国双集装箱枢纽港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双集装箱枢纽港战略是同时扩大釜山港和光阳港的通过能力. 90年代初期,韩国港口的建设和经营都是由国营企业进行的.但是,近几年来,这种体制发生了变化,政府鼓励私人对集装箱港口建设进行投资,以解决主要枢纽港能力不足问题.因此,釜山港和光阳港的建设和经营,在韩国集装箱码头管理局监督下,改由民营部门进行,特别是建设项目,民营部门参与的趋势日益增强.新加坡港务集团和三星集团共同建设仁川港新的集装箱码头建设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  相似文献   

14.
港口规划     
<正>天津将打造现代化国际深水大港记者从天津市海洋局获悉,根据《天津市海洋经济和海洋事业"十二五"规划》,今后五年,天津市将加快推进天津港码头、航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造100个以上泊位,使天津港成为现代化国际深水大港、我国北方最大的散货主干港和国际集装箱枢纽港。  相似文献   

15.
加快青岛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建设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青岛港建设国际集装箱枢纽港面临战略环境的分析,提出了青岛港加快发展成为东北亚地区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战略目标和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香港、新加坡是全球数一数二的集装箱大港,上海在2003年和2004年相继成为世界第三集装箱大港。目前,香港正致力于"推广香港作为区域枢纽港和全球首屈一指的集装箱港",新加坡也在努力巩固和提高世界最大的中转枢纽港地位,上海于2002年启动洋山深水枢纽港建设,正式拉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  相似文献   

17.
试论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和支线港的共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长庚 《中国港口》2001,(11):40-41
一、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和支线港的地位 在国际集装箱货物运输中,众多中小港口将本地区和其他邻近地区装有进(出)口货物的集装箱从(向)相对大的港口疏运(集中),众多小港口被称为支线港(或喂给港),而相对大港口被称为枢纽港.  相似文献   

18.
<正> 进入21世纪,天津港以建成现代化、国际化深水大港和东北亚地区的国际集装箱枢纽港、中国北方最大的散货主干港、国际物流和资源配置的枢纽港为战略目标,到2010年,集装箱吞吐量要达到1000万标箱。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天津港目前已拥有大规模的集装箱码头群,泊位水深-12米左右,其中部分泊位水深已达-15米,并装备有外伸距62米,负荷61吨的超大型装卸桥,是国内有能力接卸6700TEU以上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的少数港口之一。 90年代后期,天津港加大了对集装箱码头建设的投入。完成了对原集装箱码头及5号、6号、增6号泊位的集装化改造以  相似文献   

19.
大连港欲圆东北亚国际枢纽港之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超  李卫国 《中国水运》2004,(10):41-42
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实施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现有港口条件和优势,把大连建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对大连港的振兴产生了积极和深远的影响。大连港应抓住机遇,加快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建设东北亚国际集装箱枢纽港。  相似文献   

20.
惠良 《中国水运》2004,(11):24-25
集装箱枢纽港不再像以往那样注重集装箱转运量的激烈竞争,而是把竞争重点放在集装箱枢纽港周边地区和内地的集装箱货运量的持续供应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