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声波透射法在基桩检测中的基本理论、检测方法及判别标准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桩身混凝土质量现有评定方法的不足,提出桩身混凝土缺陷部位及类别的综合判定法.并结合某大桥的基桩检测项目,通过工程实例说明其在基桩完整性检测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介绍低应变反射波法在青藏铁路桥梁基桩完整性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简述检测方法及判定标准 ,通过对青藏铁路全线基桩检测数据的统计分析 ,指出冻土地区基桩扩径现象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3.
低应变反射波法在青藏铁路基桩质量检测中的应用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基桩完整性原理,通过对青藏铁路基桩质量检测,发现在高原冻土环境下,基桩的质量问题主要是扩颈。产生桩身扩颈的原因是:施工期进入6月以后,气温相对升高,冻土层在机械施工扰动下,破坏了原来冻土环境,造成冻土融化后形成扩孔。根据有关冻土资料表明,地基土的法向冻胀力取决于地基土的冻胀性,基础底板受法向冻胀力随基础埋深的增加而减小;切向冻胀力在桩身缺陷处,会产生应力集中,使桩身破坏。对于扩颈桩,由于扩颈处桩周侧面积增大而使切向冻胀力增大对桩产生不利影响。针对冻土区冻胀力对基桩的危害,提出了改善基桩施工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管波的产生是有条件的,其传播具有能量强、衰减慢、传播速度慢等特性,且在传播过程中携带了周围固体介质的物理特征。通过对在桩身预埋管水中管波的产生条件、传播特性的分析,结合纵波的传播规律,对比分析不同完整性类型基桩的传播特性,研究利用管波分析判断灌注桩桩身混凝土完整性的可行性。研究结论:(1)应用管波传播理论,通过桩身中管波传播特性分析判断桩身混凝土完整性质量是可行的;(2)纵波与管波在桩身中传播是呈规律性的,两种波的传播特性差异较大,形成竖向透射法检测波列图上特有的同相轴影像特征;(3)管波的传播携带桩身混凝土介质的物理特征,不同的管波同相轴影像图特征反映出桩身混凝土的结构性质;(4)本研究成果可应用在工程建设基桩检测领域,为基桩完整性检测技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声波透射法基桩检测的综合判读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波透射法是基桩检测的一种重要方法,对声波检测结果的正确判读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对声波透射数据判读应采用综合判读,需要时进行其他检测方法验证,以提高检测质量。  相似文献   

6.
杨文 《科技交流》2010,(2):135-137
本文主要介绍了基桩低应变反射波法完整性检测过程中。对影响基桩完整性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提高基桩完整性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桥梁基桩完整性质量检测中几种常用方法进行了介绍,通过对比各自的优缺点,结合在实际检测工作中各个方法的综合应用实例,给出了几种方法对基桩质量缺陷判定有效性评价.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基桩检测技术的分类和方法,并概述了基桩检测的应用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岩溶地区、软硬岩交互等复杂地质条件下,由于施工工艺的局限性,桩基成孔易不规则,这给低应变桩基检测带来不利影响。为了研究低应变法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基桩检测分析判定的准确性问题,以低应变基本原理为出发点,从理论层面分析了常见基桩缺陷的特征表现;通过对几种实测典型基桩低应变缺陷的分析,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并利用现场开挖、钻芯法对低应变检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低应变法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判定桩身质量的适用性和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低应变法在复杂地质条件下仍能有效地判定桩身缺陷,宜结合现场开挖、钻芯法和声波透射法综合判定。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TB 10218-2019)中3.1.4规定:桩身完整性检测对于反射波法、声波法的检测结果,有怀疑或争议时,采用钻芯法验证;但现场有时验证的芯样结果与反射波法、声波法的检测结果不吻合,分析是与地下水活动影响有关,由此有必要就反射波法、声波法、钻芯法的检测结果结合工程地质,进行地下...  相似文献   

11.
预应力管桩在温福铁路软土路基中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以具体工程为背景,介绍预应力管桩在时速200 km客货共线铁路路基中的首次应用及柔性基础条件下复合桩基的设计方法。研究结果:将预应力管桩技术首次应用到沿海铁路深厚层软土路基加固工程中来,管桩施工快捷,质量可靠,加载期间路堤稳定,沉降量小。管桩静载试验及现场测试表明,桩网结构受力模式符合预见,原设计中管桩设计理念合理。  相似文献   

12.
长螺旋法CFG桩在客运专线复合地基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目的:长螺旋法CFG桩在客运专线复合地基中的应用效果。 研究方法:通过武广客运专线武汉工程试验段大面积CFG桩应用于松软土复合地基处理的工程实践,结合工程地质条件,从施工方法选择,工艺流程设计,质量控制等几个方面对长螺旋法CFG桩施工在客运专线铁路中的应用进行系统性应用研究。 研究结果:综合考虑常用CFG桩施工机械的性能、适宜地质条件、成桩质量及对相邻桩的影响程度等因素,以及长螺旋钻机成孔管内泵压混合料成桩工艺的特点,能够较好地满足承载力和设计变形值要求,能较好地控制工后沉降,加固效果明显,经济可行。 研究结论:长螺旋法CFG桩施工适用于客运专线复合地基加固处理。  相似文献   

13.
挤密桩复合地基原位测试检测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要准确判断挤密桩处理地基的效果,就需要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进行测试。本文介绍的原位测试检测方法是在施工现场进行的一种检测方法。研究方法:原位测试是在挤密桩固化前进行静力触探测试,通过桩体不同固化材料的对比试验确定桩体比贯入阻力值和桩间土的比贯入阻力值的关系,利用这种对比关系便可进行施工过程的复合地基质量检测和控制。研究结果:文章就相对关系的建立和检测的程序、时间等都做了比较详细的说明,其中桩体比贯入阻力值的测试时间应先经室内试验,再经现场试验来确定,桩间土的比贯入阻力值则一般在成桩5~15 d内进行。原位测试方法速度快、费用低,可提高检测的频数,利于全面质量控制,且对桩的破坏很小。该方法目前已在郑西ZXZQ04标工艺试验中得到应用。研究结论:挤密桩复合地基原位测试检测方法简便、准确,符合现场实际情况,希望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14.
岩溶地区桩基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探讨岩溶地区桩基工程特点,解决岩溶地区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技术归纳总结,为同类工程提供经验。研究结果:岩溶地区岩溶发育地段钻孔桩基础,采用回填片石、红粘土、钢护筒跟进等施工技术,配合冲击成孔工艺处理溶洞,取得了满意的技术和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结合武广客运专线施工实践,对无砟轨道路基工程地基处理中常用的冲击压实、搅拌桩、CFG桩、强夯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进行探讨。研究结论:对于高速铁路特别是时速350 km的无砟轨道铁路,必须从施工管理、机械配备、人员培训、技术管理和质量控制方式上有质的提高才能实现零沉降,确保零缺陷。  相似文献   

16.
客运专线长螺旋钻机施工CFG工艺及质量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CFG桩复合地基作为软土地基加固的一种措施,在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上应用时间较短,缺乏相关工程经验。因此,有必要对其工艺进行分析总结,以指导施工。研究结果:结合武广铁路客运专线CFG桩复合地基施工实践,总结出长螺旋钻机施工CFG桩的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阐述了常见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岩溶地区桩基础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岩溶地区桩基础施工难度大,常见的施工问题有坍孔、漏浆、卡钻、埋钻、漏混凝土等,严重影响桩基础施工质量及安全,研究比较切实可行的施工措施,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很有必要。研究结论:中铁二院和中铁八局在云南省大理至丽江铁路金井坝大桥、西炭街大桥桩基础施工中经过反复研究、多次试验,总结出了用注浆管压浆护壁挖孔法、钻孔注浆法等工法,成功地解决了岩溶地区桩基础施工困难问题。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在客运专线施工中,电气化接触网锚段关节安装调整的方法及工艺水平将直接关系到弓网运行质量。因该区域内结构复杂,位置关键,其一直是施工重难点项目。目前,国内施工单位仍然采用的是人工模拟反复调整的方法,这样既浪费时间,而且质量很难得到保证,更不能适应我国铁路发展水平的技术要求。研究结论:本文针对接触网悬挂安装后的实际工作状态,提出接触网锚段关节悬挂调整线形选择方案,通过对接触线索微段受力分析,认为采用二次抛物线过渡是比较理想的选择,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计算模型。通过武广及京沪客专大量施工应用实践表明,采用该方法计算的吊弦安装后,精确到位,勿需调整,测试结果完全能满足线路试验及运营要求。  相似文献   

19.
遂渝线路基上双块式无碴轨道综合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秦瑞谦 《铁道工程学报》2007,24(3):21-24,83
研究目的:随着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的发展,摸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无碴轨道铺设施工技术,总结无碴轨道施工和维修的技术标准,已成为我国铁路发展的当务之急。 研究方法:遂渝线无碴轨道综合试验段是国内首次尝试在路基上成区段铺设双块式无碴轨道。施工中根据设计要求,从实践出发,不断探索和完善施工工艺,研制改进工装设备,从而攻克诸多技术难题,圆满完成了施工科研任务。 研究结果:动车试验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设计要求。试验段的成功建设对我国无碴轨道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对双块式无碴轨道施工技术进行了重点总结,包括控制测量、道床混凝土施工及裂纹防治、低弹模混凝土摊铺、轨排组装与精调等,并对设计和施工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盾构直接切断桩基施工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该技术在目前还不够成熟,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依托,总结盾构直接过桩的经验和各个施工环节的技术参数,为进一步研究盾构直接过桩技术提供参考和依据,同时为类似工程做直接参考。研究结论:通过对软弱地层中盾构过群桩施工技术的研究,得出:(1)控制住切口压力波动值小于0.1 bar;(2)进排浆流量差与推进速度相匹配,控制超挖量;(3)推力在9 500~100 000 kN范围之间;(4)推进速度控制在10~20 mm/min,同时刀盘转速为1.0~1.2 rpm是合适的,控制刀盘扭矩在0.9~1.2 MN.m范围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