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心同德同舟楫, 济人济事济天下! 天高云淡,丹桂飘香。我们向多年来关心和支持同济大学建设与发展的各级领导、遍布海内外的20余万校友、各界人士和朋友郑重宣告:2007年5月20日,是同济大学建校100周年的纪念日!我们热诚期待各界宾朋和校友,届时与同济全体师生员工,共襄盛举!  相似文献   

2.
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 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上海创办了同济德文医学堂。1924年春吴淞新校区的工科和医科校舍全部落成,教育部于1924年5月20日批准学校改为大学,由此5月20日被定为建校纪念日。2007年5月20日,同济大学将迎来百年华诞。在此,我们向多年来关心和支持同济大学建设与发展的各级领导、遍布海内外的20余万校友、社会各界友好人士和全体师生员工公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各位校友、各位嘉宾: 在学校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今天我们迎来了盼望已久的原上海铁道大学校友返校日,让我首先代表筹办这次活动的同济大学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中国老科协铁道分会和上海市老科协的团体会员单位)对广大校友回到母校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你们在各条战线上做出的贡献表示衷心的祝贺!  相似文献   

4.
<正>经向同济大学领导申报同意,同济大学校友总会铁道大学校友分会将于2015年5月18日正式成立。这是我们原上海铁道大学、上海铁道学院、上海铁道医学院广大师生及全体校友值得庆幸的一件大事。自2014年年初开始,同济大学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简称同济老科协)第五届新的理事会,即把筹备成立同济大学校友总会铁道大学校友分会列为新年度工作的一项重要议程,并立即开展工作。经过近一年的筹备,现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即将迎来召开成立大会的喜庆日子。  相似文献   

5.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6,9(1):I0004-I0004
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 天高云淡,丹桂飘香。我们向多年来关心和支持同济大学建设与发展的各级领导、遍布海内外的20余万校友、备界人士和朋友郑重宣告:2007年5月20日,是同济大学建校100周年的纪念日!我们热诚期待各界宾朋和校友,届时与同济全体师生员工,共襄盛举! 百年同济,百年辉煌。1907年德国医生宝隆在上海创办“同济德文医学堂”;1923年,学校更名为“同济大学”;1927年,学校发展为“国立同济大学”,乃树一里程碑。1937年抗战爆发,八年之中,六次迁校,千山万水,弦诵不绝,又谱写了文化抗战的诗篇。至新中国成立,同济已发展成拥有理、工、医、文、法五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海内外声誉卓著。1952年院系调整,成为其时国内土木、建筑学科最为强盛的大学。改革开放伊始,学校提出了“两个转变”的战略构想,形成了对德文化交流的窗口和多学科并进的建设局面。上世纪90年代以来,学校与上海城市建设学院、上海建筑材料工业学院、上海铁道大学(原上海铁道学院、上海铁道医学院)实现并校融合,上海航空工业学校划归管理,同济大学在中国高校布局调整中形成了特有的“同济模式”。同时,学校又先后进入“211工程”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建设行列,实现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同济大学不断向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一流现代大学迈进。 古昔为学有大道,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又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同济大学百年历史,铸就了自己的精神品格:或曰“严谨、求实、团结、创新”;或曰“同心砥砺,同窗求索,为振兴中华而读书;济愚扶弱,济世兴邦,为富国强民而育人”;或曰“同舟共济,自强不息”。表述不一,精髓不变,这就是同济精神。正是宏大理想的召唤与漫漫长路的吸引,同济有决心有力量向巍巍的大学顶峰迈进! 百年校庆,是同济发展历史长河中的难得机遇,是同济走向新里程的又一个起点,是增强学校凝聚力的一次重要契机,是同济提升实力、升华品牌的全面积聚。我们将本着“隆重热烈、规模适度、注重实效、办出特色”的原则总结百年同济的精神文脉,挖掘百年同济的历史积淀,展望未来发展愿景,为各界朋友、广大校友演奏一部雄浑的交响诗。 从现在开始,我们将启动百年校庆的筹备工作,包括文物征集、修史建馆、宣传出版、学术论坛、庆典大会、募集资金等,我们热诚期待和欢迎大家关心、支持和参与我们的百年校庆。四海同集,济济翔翔!  相似文献   

6.
正由同济大学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同济大学交通校友会联合承办的2016原上海铁道大学校友返校日活动定于2016年5月15日(周日)在同济大学沪西校区(上海市真南路500号)隆重举行。本届校友返校日活动的主题是为荣获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京沪高速铁路工程)的校友庆功。主会场设在国际会议中心,凭票入场,优先照顾毕业逢十周年的校友。希望拟参加主会场活动的校友,提前与母校取得联系。  相似文献   

7.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7,10(2):I0006-I0006
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2007年5月20日,是同济大学建校100周年纪念日。从2005年3月正式启动百年校庆筹备工作,历时近两年,在全校师生员工、海内外校友、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修史建馆、出版宣传、庆典大会、学术论坛以及资金募集等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百年学府  相似文献   

8.
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2007年5月20日,是同济大学建校100周年纪念日。从2005年3月正式启动百年校庆筹备工作,历时近两年,在全校师生员工、海内外校友、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修史建馆、出版宣传、庆典大会、学术论坛以及资金募集等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百年学府  相似文献   

9.
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2007年5月20日,是同济大学建校100周年纪念日。从2005年3月正式启动百年校庆筹备工作,历时近两年,在全校师生员工、海内外校友、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修史建馆、出版宣传、庆典大会、学术论坛以及资金募集等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百年学府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12月25日,同济大学铁道校友会成立大会在沪西校区举办。原铁道部副部长王兆成校友、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伍江应邀出席,百余位原上海铁道大学毕业的校友参加了大会。大会选举产生了铁道校友会第一届理事会,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原党委书记祁学  相似文献   

11.
正5月20日,同济大学举办建校110周年纪念大会暨校庆晚会。数千名海内外校友和师生员工欢聚一堂,共同见证美好时刻。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发来祝贺视频,上海市委副书记尹弘出席大会并讲话。纪念大会由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主持。校长钟志华在致辞中表示,站在110周年的新起点,我们将继续履行大学对社会的承诺,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积极服  相似文献   

12.
<正>兹定于2015年5月17日(星期日)在同济大学沪西校区(原上海铁道大学校址)举办2015年铁大校友分会"校友返校日"活动,热忱欢迎在原上海铁道大学(含原上海铁道学院、上海铁道医学院及其前身)学习或工作过  相似文献   

13.
正冯之浚学长是推动中国科学学、软科学等跨界学科发展的奠基者,也是领导科学与决策咨询理论的开拓者。他的离去,使我国软科学界失去了一位可亲可敬的学者,原上海铁道学院失去了一位杰出校友,中国软科学界与同济大学铁道校友都为之悲痛和惋惜。由于冯之浚老师在跨界学科方面的研究成绩突出,上海铁道学院在1983年5月成立了管理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管科所”),直属学校管理。冯之浚老师担任首任所长。该所是国内较早从事科学学、领导科学研究的机构,做了大量开  相似文献   

14.
2011年5月20日,第二届轨道交通创新技术交流论坛在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论坛由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主办,德国纽伦堡大学、英国索尔福大学、铁道第三勘测设计院、国家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申通集团等单位的专家,以及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  相似文献   

15.
正本刊讯2018年10月11日晚,同济大学高等讲堂第16讲正在进行。报告厅内座无虚席,主讲人是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和谐号CRH380A和复兴号CR400AF的主任设计师梁建英校友,演讲题目是"中国铁路——发展、成就、未来"。梁建英在报告中回顾了中国高铁列车制造技术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与她本人的成长历程。她1995年毕业于原上海铁道大学电力牵引与传动控制专业,  相似文献   

16.
应天津市人民政府邀请,以同舟共济,追求卓越为主题的同济大学2《)11年校友大会6月18日在天津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国家科技部部长万钢,中纪委副书记张惠新,天津市市长黄兴国,天津市副市长熊建平等出席大会并讲话;校党委书记周家伦致辞,校长裴钢做学校工作报告。常务副校长李  相似文献   

17.
(2011年10月20~21日上海)指导单位:中国铁道学会同济大学主办单位:中国铁道学会车辆委员会城市轨道车辆分委员会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协办单位:上海申通集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同济大学《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社  相似文献   

18.
<正>为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由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主办,同济大学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和上海同济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承办的中泰铁路技术研讨会3月3日至7日在同济大学举行。同济大学副校长娄永琪、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院长、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小鸿、泰国交通部铁路技术研究与发展局(简称RTRDA)顾问Pisit Saeng-Xuto(披锡特)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  相似文献   

19.
1月20日,同济大学与上海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同济大学逸夫楼113会议室举行,同济大学党委书记周家伦和上海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吴祥明出席了仪式并进行了协议签字。同济大学陈小龙副校长、科技处、人事处、教务处、研究生院、校长办公室、党委办公室、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等部门和单位的负责人以及上海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相关管理部门、科研开发部门的专家和领导参加了签字仪式。上海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国家科技部授予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我国磁浮交通技术研发、试验、产业推广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中心主持了磁浮上海示范运营线的安全评估工作以及“十五”国家863计划“高速磁浮交通技术研究”重大专项、上海低速(城轨)磁浮试验线等重大科研任务。目前,中心正承担着“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速磁浮交通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研究”重大项目的研究工作。多年来,同济大学与上海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直进行着十分广泛的合作。同济大学多个教学、科研单位参与了磁浮上海示范运营线工程、“十五”国家863计划“高速磁浮交通技术研究”重大专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速磁浮交通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中国中车与同济大学联合研制的国内最大功率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机车完成牵引等系列性能试验,其中氢燃料电池系统功率为400kW,目前在轨道交通领域功率最大。自2021年6月该机车在中车戚墅堰公司组装下线后,双方团队经过3个月的试验线调试,先后完成了氢燃料电池系统400kW静态测试和整车混合动力牵引试验等20多项系列性能测试。这标志着校企双方4年多时间的产学研合作取得了重大原创成果。同济中车创新研究中心负责人表示,这是中国中车和同济大学携手推动轨道交通产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的重要成果,为世界铁路装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创新示范,将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早日实现。中国中车与同济大学于2016年底成立了共建共管的同济中车创新研究中心。同济大学团队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