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车站通过能力是铁路能力的一个关键制约点,本文通过降低咽喉长度对车站作业间隔时间的影响,扩大高铁车站通过能力. 分析车站分区的划分原则及方法,研究车站进路关系模型及作业间隔时间的计算方法. 以通过列车数量最大化为目标,考虑车站作业间隔时间,不同作业类型列车比例等约束条件,建立基于分区划分的车站通过能力优化模型及算法. 案例分析表明,不同作业类型列车比例及组合方式对能力的影响较大,分区划分车站咽喉区可有效减少列车作业间隔时间,提高车站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2.
研究接发列车的到发线分配和咽喉区进路选择问题,在满足到发线使用规则的条 件下,以作业计划稳定性强和接发车进路条件优为目标,构建到发线与车站咽喉区运用多目 标优化模型.采用改进的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II)对模型进行求解,算法 能有效保存优秀个体和降低计算复杂度.最后以某高速铁路车站为例,采用Matlab 编程得到 模型的Pareto 最优解集,从解集中选择1 个解,将其结果与原始到发线方案进行对比,结果表 明,采用该模型和算法能有效改进车站咽喉区与到发线的综合运用方案.  相似文献   

3.
论文提出了客运站通过能力进行一体化(咽喉和到发线)计算的方法及理念,并结合客运专线车站自身的特点,建立了反映客运专线车站咽喉、到发线作业过程及作业之间相互协调的通过能力优化模型,并用计算机模拟了车站的接发车过程,用实际的车站算例验算了一体化计算通过能力的计算模型算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对企业铁路车站通过能力的计算进行重新思考,通过对咽喉道岔所在进路和到发场股道的占用时间写实,根据利用率法计算而得出咽喉通过能力和到发线通过能力,提出企业铁路车站通过能力计算的一种新方法。其中空费系数的计算采用"空档法"。  相似文献   

5.
作为客运专线运输组织的关键技术之一,动车组的运用与运行图的编制以及车站作业计划的制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为了解决基于枢纽站的多交路动车组周转问题,本文提出了部分环形运转的概念,并据此分析了多交路动车组周转问题的特点. 在建立动车组周转模型时,以动车组在车站的停留时间总和最小为优化目标,以动车组的开行条件、动车组之间的接续条件与唯一性条件以及基于时间容忍值σ的顺向接续优先条件为基本约束,设计了基于σ的紧凑接续算法,并以某小型路网为例对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 案例研究表明,多交路的动车组周转模型和算法能很好地解决枢纽站多个方向运行的列车运行线之间的相互接续,且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列车进出车站对车站咽喉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作为客运专线运输组织的关键技术之一,动车组的运用与运行图的编制以及车站作业计划的制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为了解决基于枢纽站的多交路动车组周转问题,本文提出了部分环形运转的概念,并据此分析了多交路动车组周转问题的特点. 在建立动车组周转模型时,以动车组在车站的停留时间总和最小为优化目标,以动车组的开行条件、动车组之间的接续条件与唯一性条件以及基于时间容忍值σ的顺向接续优先条件为基本约束,设计了基于σ的紧凑接续算法,并以某小型路网为例对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 案例研究表明,多交路的动车组周转模型和算法能很好地解决枢纽站多个方向运行的列车运行线之间的相互接续,且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列车进出车站对车站咽喉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优化模型是铁路站场设计优化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基础。本文通过对站场咽喉设计中各项要求的数学描述,以缩短咽喉区长度为优化目标,构造了线性规划模型,由此求解咽喉区各岔心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8.
交通咽喉是城市路网中的关键地段,在研究提高城市道路服务水平、满足交通需求的进程中,关注交通咽喉问题,不仅能够促进咽喉区交通流组织的有序性,而且可以兼顾城市道路整体功能的发挥,所以对交通咽喉的形成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建立种种有效的咽喉疏导策略,寻找解决咽喉区交通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为制定相关的交通管理体系与政策奠定基础,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田集站是淮南矿区专用铁路的主要区段站,不仅承担同国铁阜淮线车流的交换,而且承担电厂、选煤厂车流的中转,车流量大,交叉进路对车站通过能力的影响日益突出。分析田集站交叉进路的成因和类型,梳理车站实际运营数据,对各类交叉进路影响时间做量化分析,总结交叉进路时间和车站接发列车量的关系规律,具体计算每一咽喉道岔组的交叉进路影响时间,根据交叉进路成因和具体影响时间,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交叉进路、提高车站通过能力的方案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铁路站场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咽喉区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优化模型是铁路站场设计优化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基础。本文通过对站场咽喉设计中各项要求的数学描述,以缩短咽喉区长度为优化目标,构造了线性规划模型,由此求解咽喉区各岔心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1.
为了高效计算铁路车站咽喉的通过能力,提出以进路为对象、以咽喉运用饱和状态下进路占用时间推算为核心的5步计算法。推导了基于概率论多除少补原理的一元多次多项式方程以标定关键参数,并设计了以平行进路关联图为基础的完全子图搜索算法以确定方程系数,以东莞站广州方向咽喉为例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咽喉通过能力为503列,占用43#、45#、53#道岔的列车数为102列,计算时的通过能力利用率达到75%。可见,该计算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在对多拱双层式车站的洞桩法和桩桩法施工技术分析的基础上,以K城市2号线为例,建立了暗挖地铁车站隧道模型,并对模型结果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多拱双层式暗挖地铁车站施工技术的综合比选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多拱双层式暗挖地铁车站,推荐优先采用洞桩法施工。  相似文献   

13.
调车场尾部咽喉区优化设计是编组站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把调车场尾部咽喉分解为尾部进行区和尾部线束区两大部,并分别对其进行设计,同时介绍了一种自由计算机自动识别和提取尾部咽喉区连接关系图中图形信息的方法,使优化计算与图形生成可自动,连续进行。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现有铁路车站作业系统仿真模型建模过程复杂、适用范围有限、效率不高等问题,根据站场布置图,用进路冲突图描述车站列车进路及进路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不同站场布置图的赋时有色Petri网(timed colored Petri net, TCPN)仿真模型.车站作业过程仿真结果表明: TCPN仿真模型性能与结构稳定,适用于包括高速铁路在内的任意铁路客运站站型图的作业过程仿真及优化;冲突图模型与现实车站系统相似程度高,对车站布置图的描述精度与施工图精度相同,最高可达毫米级;与传统铁路车站仿真软件手工建模过程相比,冲突图模型建模效率高,建模过程耗时小于1 s;仿真过程咽喉进路最高负荷为70%,到发线最高负荷为35%,列车到达正点率100%,出发正点率91%.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针对综合分析法在高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计算上存在的问题,结合CTC系统的接发车原理和自动采点原理,总结出综合分析法的不适应性。其次,深入研究综合分析法中列车占用到发线时间、列车占用咽喉区时间、一昼夜停止作业时间等关键参数的取值问题,将参数取值细致化、标准化,使综合分析法的计算结果更符合现场实际运用的需要。最后,运用综合分析法计算了枢纽车站长沙南站的通过能力。为了使研究内容更具有实际参考意义,计算过程中涉及的数据均来源于现场实际使用的数据形式——LKJ数据表、列车运行图、CTC监控录像等,并给出了具体的计算步骤,可以为以后的优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高速铁路车站-区间能力协调的含义和度量指标,利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对高速铁路车站-区间的作业流程进行了整体模拟,以高速铁路系统固定设备和移动设备的各种参数作为输入条件,车站-区间的最终通过能力和列车运行的延误率为输出结果,讨论了到发线数目、列车到达强度对车站-区间能力协调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轨道交通车站在轨道区铺设道床吸音板后的降噪效果,采用声学间接边界元方法,建立轨道交通车站二维边界元模型,利用声学仿真软件分别对列车进出站时车站轨道区未铺设吸音板、半铺设吸音板和全铺设吸音板的降噪效果进行分析,最后对轨道交通车站在工程实际中在轨道区全铺道床吸音板的降噪效果进行现场实测与检验.结果表明:道床吸音板对于250~1 200Hz的噪声降低效果明显;轨道区半铺设吸音板时,站台区最大降噪效果为2.0~3.4dB,轨道区全铺设吸音板时,站台区最大降噪效果为4.0~6.7dB.道床吸音板降噪仿真结果与现场实测降噪效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工程实际应用时,应结合车站轨道结构和声源构成等实际条件,对吸音板尺寸、安装形式与降噪效果进行对比论证,确保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获得最佳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高峰时期地铁大连北站人流密集、流量大而影响乘客顺畅有序进出站问题,在对车站开展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为利用车站的有限资源,优化进站速度,基于社会力原理,应用Anylogic软件建立车站站厅层客流组织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站厅层安检区排队拥挤,安检区、出站去往C口的乘客流交织冲突现象明显,为此进行客流组织优化,实现安检区不再拥挤、安检区和出站去往C口乘客流不再交织。  相似文献   

19.
根据车站改造充分利用既有设备和节省投资的原则设计出到达场列车全部反向接入的方案,并就因全部反接而在驼峰咽喉处产生的交叉干扰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最后提出用计算机辅助行车的方法实现进路自动设置的构思,说明了此方案在实际运用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辅助工程项目设计已是现代铁路规划建设的发展方向.首先阐述了国外铁路仿真软件的应用情况及在国内使用的局限性,接着介绍了客运专线大型客运站仿真系统的整体结构设计;然后分别说明了系统内各子系统的功能结构设计及相互连接关系.最后,以广州南站作为案例,通过设置车站的全天分时段分方向到发列车数与股道使用规则,仿真了高峰两小时车站的到发线、咽喉区段道岔占用情况以及相应的利用率统计情况,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价,说明了仿真软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