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预测与降低柴油机油底壳辐射噪声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磊  郝志勇  贾维新  刘宏 《汽车工程》2006,28(7):685-687,695
介绍了一种针对车用柴油机油底壳辐射噪声预测和降低的方法,通过有限元/边界元法预测油底壳结构的动态特性、频响特性以及辐射声功率级,同时考虑油底壳中润滑油的流固耦合作用,提出在油底壳上布置加强板和使用复合材料的方法降低该油底壳的辐射噪声声功率级。  相似文献   

2.
基于非饱和流固耦合理论,在考虑初始孔隙水压力场生成、非饱和区饱和度和渗透系数设置、降雨入渗和出渗边界开发及非饱和土有效应力修正的基础上,对FLAC3D软件中饱和流固耦合模块进行二次开发,建立土体饱和-非饱和流固耦合计算模块,并以Del Monte砂柱排水试验为对象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用文中方法模拟计算的孔隙水压力、饱和度和排水速度更接近试验实测数据,开发的饱和-非饱和流固耦合计算模块可靠、合理。  相似文献   

3.
基于流-固耦合理论、非饱和渗流计算模块,通过C++和FLAC3D内置FISH语言构建考虑膨胀效应的非饱和流-固耦合模块,结合工程实例,分析膨胀土边坡在不同耦合方式和降雨工况下非饱和渗流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降雨入渗对边坡孔隙水压力的影响集中在边坡浅层范围内,采用流-固耦合模块计算所得土体饱和度的增速、增幅及降雨入渗深度都比非耦合情况时小,且随着降雨的持续,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在总雨量相同的条件下,强度小而历时长的降雨会造成边坡土体内雨水滞留量增多,滞留时间变长。  相似文献   

4.
基于强耦合理论的柴油机稳态传热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柴油机冷却水与机体组件之间的流动与传热问题,将强耦合理论应用于柴油机的稳态传热计算。建立了柴油机机体—缸盖—缸套—缸垫—冷却水腔的流—固耦合模型,通过内燃机工作过程仿真确定燃气侧的传热边界条件,进行了数值模拟。最终得到了冷却水腔内速度、压力、传热系数以及主要受热零部件的温度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机油和油底壳之间的相互影响,基于Abaqus建立流固耦合模态分析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结合实测激励进行动态响应分析,得到油底壳表面加速度响应。利用边界元方法,进行油底壳外部声场计算。结合油底壳模态振型进行结构优化,优化后的油底壳总输出声功率级降低了2.6 dB(A)。该方法为油底壳的辐射噪声计算及减振降噪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有限元法在大客车车内声学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大客车车内噪声有限元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用ANSYS软件建立了某客车的三维声—固耦合有限元模型,并对该车的车内噪声进行了计算与分析,提出了大客车车内噪声的声—固耦合声学优化设计的初步流程。  相似文献   

7.
在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与计算分析中,地下水的影响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现有的计算模型较为常用的为流固耦合模型和非流固耦合模型。以某基坑工程开挖与支护为研究对象,运用ABAQUS软件,分别用流固耦合与非流固耦合计算,分析了基坑开挖过程中的结构与土体变形特点,以及流固耦合模型中降水时的孔隙水压力变化情况。与不考虑水作用的非流固耦合模型相比,考虑水压力作用以及流动的流固耦合计算模型的土体与结构变形值趋势一致,但计算结果偏大,流固耦合模型能反映出基坑降水作用的机理与效果,因此应尽量采用流固耦合的方法进行计算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柴油机气缸盖的耦合场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应用现代设计方法实现了柴油机气缸盖流场、温度场、应力场的耦合分析,探索了柴油机热、流、固耦合计算的一般方法和具体实施技术。考察了关键结构对气缸盖温度及应力大小和分布的影响程度,并且就缸盖入口流量对缸盖冷却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油底壳、油箱、膨胀水箱等在塑料应用开发中,为了准确计算其模态,需要考虑液体与结构的耦合作用。文章以圆柱形储液容器为研究对象,采用声学单元、薄膜单元对流体进行建模,考虑了液体可压缩性和自由液面的晃动效应,计算得到容器的一阶模态,与模态试验结果、液体单元法和虚拟质量法的耦合模态计算结果对比显示,文章所采用的建模方法在计算流固耦合模态时具有更高的准确性。然后,采用该建模方法探究了液体高度对该圆柱形储液容器前三阶模态的影响。最后,采用该建模方法计算了某款塑料油底壳在含油状态下的一阶模态,并与油底壳单独模态和虚拟质量法的计算结果作对比,说明了考虑液体作用及液面晃动效应对油底壳模态计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为更准确研究大跨度桥梁的风致振动特性,为设计提供更可靠的方法,对考虑流固耦合作用的大跨度桥梁风振响应进行了研究。介绍了一种流固耦合分析的强耦合方法,同时求解流体控制方程和结构控制方程,计算出全场变量值。给出了与求解方法相应的湍流模型和边界条件。对大跨度悬索桥进行了风振响应分析和颤振分析,与已有文献进行了结果对比。研究表明:发生颤振时,考虑流固耦合作用时桥梁的颤振临界风速要小于不考虑流固耦合作用时的情况,其风振响应要大于不考虑耦合作用的风振响应,说明在气动弹失稳的情况下,流固耦合作用加深了结构的不稳定性。结果表明流固耦合效应对于大跨度悬索桥风振响应有重要影响,强耦合计算方法可以较准确地预测其风致振动特性。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CA1121J/CA1121J1柴油载货车轻柴油的正确选择与使用;发动机润滑油的正确选择和使用,即发动机润滑油质量等级的选择与发动机润滑油粘度等级的选择;变速器、主减速器润滑油的选择与使用;润滑脂的选择与使用;特种液的正确选择与使用。  相似文献   

12.
车用发动机在涉水条件下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搭建发动机涉水试验台架,对1台4行程柴油机进行涉水试验研究,分析柴油机涉水时的性能变化。结果表明,柴油机不同的涉水深度、不同的涉水温度和不同的涉水方式都将引起润滑油温度的变化,从而影响柴油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起电站柴油机润滑不良导致气缸损伤的故障分析与排除,指出柴油机润滑机油一定要按牌号要求添加,并注意观察柴油机的工作情况,出现异常情况应尽早分析并解决。  相似文献   

14.
康明斯系列柴油机采用全流量冷却式和变流量冷却式两种润滑系统,如NT855C型柴油采用的是全流量冷却式润滑系统。介绍了该柴油机润滑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在润滑系统的检修中,分析了机油冷却器的主要故障,机油冷却器的清洗与检查,机油冷却器装配时的注意事项等。  相似文献   

15.
"卡车运货量大,并且路途遥远,大多数时间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因此卡车对润滑油的品质要求较高。"从事运输业已经有七八个年头的李师傅说:"一般一趟运输跑下来,经常会从温暖的南方跑到寒冷的北方,我最怕跑南方,因为南方水气重,常常会遇到雨雪天气,非常危险。"考验卡车驾驶员的不仅有多变的外部气候环境,还有卡车自身的油压环境,而且自从更高要求的国Ⅲ标准出台  相似文献   

16.
对某型车用直列4缸柴油机开展了机油消耗、窜气和曲轴箱压力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发动机在低负荷低转速工况下燃油消耗与机油消耗的比值(机燃比)不满足设计要求,随着转速和负荷的提高,总机油消耗量呈增加趋势,曲轴箱通风(PCV)系统所占总机油消耗比例较高,各工况点平均值约为10%。借助CFD仿真手段对原油气分离器及改进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得知原结构油气分离效率较低,改进方案分离效率大幅提高。验证试验表明,3种对比工况下改进方案窜气特性和曲轴箱压力均满足设计要求,PCV系统机油消耗均大幅度下降,说明改进方案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7.
汽车运行材料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汽车用燃料(汽油、柴油、代用燃料)、润滑剂(发动机润滑油、齿轮油、自动变速器油、润滑脂)、特种液(制动液、冷却液、空调制冷剂)、燃料添加剂及润滑剂添加剂等运行材料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该研究可为汽车运行材料的新产品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几个故障案例的分析,得出长期备用柴油机的封存和启用是一项重要而专业的工作,其核心是柴油机润滑系统、燃料系统和冷却系统的防锈、防结胶和防结冻。为此,我们提出了一套较系统的封存和启用建议。相关单位可参考实施,并根据自身的环境、资源和人力条件制定相对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以避免柴油机不必要的故障和事故,减少资源浪费和国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9.
高速柴油机燃用乳化重油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单缸135柴油机上进行了不同配比乳化重油燃烧与排放特性对比试验,并应用掺水10%的乳化重油在双缸135柴油机上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对高速柴油机作少许改动后,便可以直接燃用乳化重油;与燃用重油相比,燃用乳化重油时柴油机经济性与排放性均有所改善,燃油消耗率降低至少4%,NOx排放体积分数降低至少20%,烟度降低至少17%。  相似文献   

20.
食用植物油是一种很有前途的代用燃料,它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断更新生产的一种能源。通过用废食用油制得的柴油机代用燃料,在小型高速柴油机上与0号柴油做了性能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燃用柴油相比,用废食用油作为代用燃料输出功率几乎相同(仅低2%),燃油消耗增加了6%~12%,排气温度降低了20℃,所排出的CO2降低了10%~15%,CO降低了10%~18%,HC降低了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