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现有晶界偏聚热力学和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根据热力学定律、非克扩散定律及局部平衡理论,溶质原子晶界偏聚动力学模型。该模型既适合于平衡偏聚或非平衡偏聚的动力学计算,也适合于混合偏聚(平衡偏聚+非平衡偏聚)的动力学计算。计算结果和有关实测结果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用相界平衡偏聚来解释无再分配局部平衡(NP-LE)条件下,γ→a 转变过程中,γ/a 相界置换合金元素浓度峰的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用偏聚实现的动力学条件,计算了NP-LE 温区的下限温度,计算结果表明,NP-LE 温区的下限温度,与实测γ/a 相界Mn 浓度峰最强的温度相吻合,从而证实了本文所提出的相界平衡偏聚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稀土轨钢过冷奥氏体转变机理及CCT曲线的预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金相观察,扫描电镜分析,能谱分析,电化学萃取定量相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稀土和铌元素对稀土微合金重轨钢热处理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铌影响碳的扩散是铌提高轨钢淬透性的主要机理,稀土通过在晶界偏聚和影响碳的扩散而对过冷奥氏体产生一定的影响,而稀土轨钢淬透性提高的主要原因在于硅锰含量的增加,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该钢种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和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SQL Server索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SQL Server性能的方法很多,其中索引是决定数据库性能的重要因素。SQL Server中有两种索引技术:聚簇索引和非聚簇索引。充分分析聚簇索引和非聚簇索引的体系结构及适用情况,建立最佳的索引,并且在创建索引时指定合适的填充因子可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通过开路电位的测定研究了聚吡咯的自氧化还原性质及影响因素(极化条件、温度和氧).氧化态聚吡咯的开路电位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而还原态聚吡咯的开路电位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表明聚吡咯在水溶液中发生了自还原和自氧化.高温和氧的存在能够增强聚吡咯的自氧化还原过程.聚吡咯在H2SO4,Na2SO4和NaOH中开路电位显著不同,表明...  相似文献   

6.
高氮奥氏体钢低温脆断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18Cr-18Mn-0.7N奥氏体温脆断过程与断口,发现该钢断裂过程中存在沿晶断裂,退火孪晶界裂及穿 晶断裂三种断裂模式,且沿晶及退火弯晶界裂纹先于穿晶裂纹形成,在此基础上对其低温脆断机制提出了新见解。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偏高岭土基地质聚合物力学性能,制备了掺有标准砂及细砂的地聚物复合物.设置对比组,通过无侧限抗压测试及PFC3D颗粒流模型研究了细砂粒径及掺入量对偏高岭土基地聚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5%最大质量分数的标准砂可以小幅提高地聚物的抗压强度,在室温环境下养护28 d后试件强度达到25.40 MPa.细砂可以大幅提...  相似文献   

8.
以中台坡大桥出现的墩柱偏位问题为研究对象,从纵坡、温度力、汽车制动力等影响因素对偏位严重的墩柱进行数值分析。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支座施工中未进行调平处理,桥梁纵坡使上部结构产生的水平力是墩柱偏位主要原因,温度力和制动力加剧了偏位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经典自适应谐振(Adaptive Resonance Theory,ART)神经网络聚类过程的分析,指出其存在警戒参数主观设置,过分依赖获胜神经元信息,输出无层次结构等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ART2神经网络的改进聚类算法.本算法通过在竞争过程中同时考虑获胜神经元和其它神经元的信息以及Hebb规则来实现通过单个ART神经网络的多层动态聚类结构(对于一定范围粒度的聚类也不再需要重新训练神经网络),除此还降低了对警戒参数主观设置的要求.这些优点有效满足聚类的基本要求,能够避免采用级联结构实现层次聚类带来的性能、参数设置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根据耦合模理论推导出适用于纤芯为任意截面形状、两根保偏光纤的偏振轴非平行保偏光纤耦合器的耦合系数计算公式,形式简单、应用方便。  相似文献   

11.
密度峰值聚类(DPC)是一种新提出的基于密度和距离的聚类算法,由于其原理简单,无需迭代和能处理形状数据集等优点,正在数据挖掘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DPC算法也有着一定的缺陷,如:对截断距离参数敏感,初始聚类中心的选择非自动化,后续标签分配存在链式问题,时间复杂度较高等。文章对DPC算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与整理,首先介绍了DPC的算法原理和流程;其次,针对DPC算法的不足对DPC算法的优化进行概括和分析,指出了优化算法的核心技术以及优缺点;最后,对DPC算法未来可能面对的挑战和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为了改善聚类分析的质量,提出了一种基于阈值和蚁群算法相结合的聚类方法.按此方法,首先由基于阈值的聚类算法进行聚类,生成聚类中心,聚类个数也随之初步确定;然后将蚁群算法的转移概率引入K-平均算法,对上述聚类结果进行二次优化.实验表明,与尽平均算法等相比,该聚类方法的F-测度值(F-measure)更高.  相似文献   

13.
将裂隙岩体渗流视为裂隙网络流,核素仪在岩体裂隙网络流中迁移;核素在迁移过程中同时存在吸附和解吸作用。基于图论和单一裂隙渗流的立方定律,建立了裂隙岩体裂隙网络渗流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核素在裂隙网络流中迁移时既被表面吸附同时又发生解吸,建立了隙裂岩体核素迁移的二维稳态平衡和非平衡时间模型。  相似文献   

14.
已有建筑结构承载力的灰聚类评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已有建筑结构承载力评定与新建筑结构承载力评定的区别,指出已有建筑结构承载力与反映其大小的特征指标之间存在着灰色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用灰聚类方法评定已有建筑结构承载力的基本思路,为评定已有建筑结构承载力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运用聚类思想,采用K-means算法,对矢量地图线图层进行聚类运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矢量地图的一种非盲数字水印算法。对分类后的数据,提取其坐标值中的小数部分,采用量化嵌入方法,把水印图像二值化得到的0,1二值序列,嵌入分类后的载体数据中,完成水印信息的嵌入。实验证明,此算法对图形数据的平移、增点、删点、裁剪、压缩等攻击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18Cr-18Mn-0.7N奥氏体钢低温脆断过程与断口,发现该钢断裂过程中存在沿晶断裂、退火孪晶界断裂及穿晶断裂三种断裂模式,且沿晶及退火孪晶界裂纹先于穿晶裂纹形成,在此基础上对其低温脆断机制提出了新见解.  相似文献   

17.
我国南方地区夏天高温多雨,沥青路面易受到降雨、高温耦合作用,沥青黏聚、黏附性能削弱,路面水损加剧,针对此问题,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并结合宏观拉拔试验,深入分析沥青内部黏聚和沥青-集料界面黏附作用机理,及水温耦合作用对沥青内部黏聚和沥青-集料界面黏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沥青黏聚性能受水温耦合作用影响较小,受温度影响较大;基质沥青-集料黏附性能经水温耦合作用下降37%,受温度影响较小;当加入ME改性剂后,相较于基质沥青,ME改性沥青黏聚性能提升近5倍,与集料黏附性能提升103.9%,且ME改性沥青黏聚、黏附特性基本不受温度、水和水温耦合作用影响,可保持极高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激光雷达动态障碍物检测与跟踪过程中聚类适应性差、实时性低和跟踪准确度不高等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的密度聚类算法和多特征数据关联方法,分别用于检测和跟踪. 首先,对激光雷达采集的点云进行路沿检测、感兴趣区域提取和地面分割等预处理,去除无关点云;然后,基于自适应的密度聚类算法对非地面的点云进行聚类,完成障碍物点云检测;最后,利用加权多特征数据关联算法结合卡尔曼滤波器实现对动态障碍物跟踪. 通过实验表明:本算法能够根据10 Hz的激光雷达数据实现对障碍物准确、稳定的检测和跟踪,且聚类时间缩短32%.   相似文献   

19.
钢管表面脱碳层对钛-钢双金属管扩散复合界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异种金属热膨胀差引起的内压力作用下,钛管与低碳钢管扩散复合界面的成分、组织、结合强度及钢管表面脱碳层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内压扩散复合法可以使钛管与钢管之间实现冶金结合,在保温30 m in的条件下,750℃~800℃之间扩散退火时界面结合强度最高,且钢管表面脱碳与否对界面结合强度影响不大;碳原子向晶界扩散引起界面附近钢侧柱状晶区,铁原子向钛中扩散引起界面附近钛侧无晶界区与针状马氏体区,钢表面脱碳加速这一过程的进行.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在异种金属热膨胀差引起的内压力作用下,钛管与低碳钢管扩散复合界面的成分、组织、结合强度及钢管表面脱碳层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内压扩散复合法可以使钛管与钢管之间实现冶金结合,在保温30 min的条件下,750℃~800℃之间扩散退火时界面结合强度最高,且钢管表面脱碳与否对界面结合强度影响不大;碳原子向晶界扩散引起界面附近钢侧柱状晶区,铁原子向钛中扩散引起界面附近钛侧无晶界区与针状马氏体区,钢表面脱碳加速这一过程的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