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失事潜艇的脱险与救生是个事关重大的课题,这不仅仅是因为2000年8月发生了“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失事的灾难。根据潜艇搁浅处的水深或逃生与救援所处的紧急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救援方案。为此,海军和技术人员发展了各种不同的脱险与救生概念。  相似文献   

2.
外军潜艇脱险救生技术概况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介绍了当前国外海军潜艇脱险救生技术及使用的装备,包括快速上浮脱险,漂浮逃生舱脱险,救生钟援救及深潜救生艇援救等,并对各种技术及装备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深潜救生艇及其对接装置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潜艇失事救生,介绍了潜艇失事的脱险救生方法,结合目前世界各国所拥有的深潜救生艇,分析了国内外深潜救生艇及其对接装置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总结了深潜救生艇对接装置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国外援潜救生装备体系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潜艇以它隐蔽性好、远程性及突击性强的特点为各国海军所公认,已成为各国海军最重要的装备之一.但潜艇在水下一旦发生事故,艇员的脱险和对其进行援救,目前仍然是较困难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各国海军对援潜救生重要性认识的提高,纷纷加大研究投入,促使援潜救生装备不断完善和改进.经过多年的研究,美国、俄罗斯等国家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援潜救生装备体系.本文介绍了美国和俄罗斯援潜救生装备体系的构成及发展历史和现状,概括出国外援潜救生装备体系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为我国援潜救生装备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潜艇逃生和营救技术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回顾和平时期潜艇失事的历史,强调潜艇逃生和营救的重要性,介绍潜艇逃生和营救理论中关于营救时间、营救心理学、逃生医学和生理学等的研究成果,阐述逃生和营救的方法,过程及二者关系;详细说明广泛应用的集体漂浮救生舱、快速上浮脱险装置、潜水装具、深潜救生艇、潜水救生系统和潜艇营救舰等系统和设备的各国应用现状,国际上就失事潜艇展开的逃生和营救训练合作情况和开发领域,展望我国潜艇逃生和营救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1995年5月,位于南澳大利亚阿德来德市的澳大利亚潜艇公司(ASC)与澳大利亚皇家海军(RAN)签订关于提供潜艇逃逸与救生服务的合同。服务包括提供专业化的救生服务与遇难潜艇生存者治疗设备。作为服务供应商,ASC负责使用特定的母船将逃逸与救生设备部署到潜艇遇难地点并负责操作设备。这项服务旨在为澳大利亚沿海任何海域提供潜艇救生与逃逸快速反应能力。本文将叙述这项工程的历史.潜艇逃逸与救生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和ASC及RAN采用何种方法来保证有效地提供潜艇述逡与救生服务以及这项服务将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潜艇救生球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潜艇艇员救生技术-潜艇自携可释放救生球。它是一种艇员集体,快速,常压,干救救生装置,由潜艇自携,通过对接过渡舱与潜艇对接。本文通过样机试验研究,成功地研制出救生球与对接密封释放装置,这是救生球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潜艇在水下航行时,由于海底和潜艇自身错综复杂的情况,一旦遇到突发险情,往往遭到严重破坏,直接威胁艇上人员生命安全。为高效开展对潜应急救援,需要潜艇配备强有力的应急救生通信手段作为保障。首先分析现有潜艇应急救生通信手段和装备现状,目前潜艇主要依靠应急救生浮标实现对外遇险报警通信,依靠声力电话实现内部应急救生通信。然后通过分析现有手段的不足,结合潜艇遇险救生通信需求,提出潜艇应急救生通信设备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潜艇在水下航行时,由于海底和潜艇自身错综复杂的情况,一旦遇到突发险情,往往遭到严重破坏,直接威胁艇上人员生命安全。为高效开展对潜应急救援,需要潜艇配备强有力的应急救生通信手段作为保障。首先分析现有潜艇应急救生通信手段和装备现状,目前潜艇主要依靠应急救生浮标实现对外遇险报警通信,依靠声力电话实现内部应急救生通信。然后通过分析现有手段的不足,结合潜艇遇险救生通信需求,提出潜艇应急救生通信设备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2001年俄罗斯潜艇“库尔斯克”号沉没的悲惨事件又将潜艇脱险、营救和打捞的主题带到人们面前。通常所考虑的潜艇脱险和营救过于集中在狭隘的问题上。描述了潜水员通过改进的方法登上失事潜艇施救,或使失事潜艇上幸存的艇员营救自己。涉及到潜艇打捞的某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失事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失事沉没,给出了可能的失事原因,探讨了俄罗斯潜艇抗沉性和防险救生系统的设计思想,从信号浮标,集体漂浮救生舱,横隔壁强主,出入舱口和延生措施等方面分析该潜艇防险救生系统的可能失效原因,描述了我国防险救生系统现状,结合我国潜艇设计观点和世界防险救生水平的发展,提出我国潜艇防险救生技术重点发展的方向和努力目标。  相似文献   

12.
王海涛  姜圣俊 《船舶》2019,30(2):106-113
文章从美国援潜救生系统早期发展,潜艇救生潜水再加压系统SRDRS,基于SRDRS系统的备选母船选择,以及救援流程四方面论述了具有代表性的援潜救生装备系统——美国潜艇救生潜水再加压系统SRDRS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潜艇失事后,及时、快速和有效地实施救援十分重要,援潜救生越来越依赖于国际间的相互协作,国际合作影响因素众多。论文在分析影响潜艇救生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影响援潜救生决策的指标体系,研究适用于援潜救生的宏观决策方法,并建立宏观决策模型,并用案例具体论述了援潜救生决策模型的应用方法,验证了模型的实用性,该模型的分析结果可为援潜救生国际合作的相关问题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小平  翟光 《国外舰船工程》2003,(7):46-48,F003
有关潜艇艇员日常生活与潜艇执行日常任务的报道很少,关于艇员在紧急情况下撤离潜艇的技术报道就更少。一般是否有利于撤离,可根据失事现场情况分为两类:一是有利于他救的现场,此时援救来自失事潜艇之外的第三方;二是独立脱险自救的现场,此时,幸存艇员穿戴艇上的脱险设备。虽然需要按以下描述的撤离程序的事故不会发生,但以下介绍的设备系统与程式均已成功地进行过撤离演习。艇员在高强度环境下,运用脱险与救生设备和程式,进行常规训练。在阅读下述内容时,讨论艇员从任一失事潜艇上撤离时还好理解,但在事故或在对敌作战中死亡或受伤时,外部损伤情况却不可预知。这类情况可能包括火灾、大气污染及进水或油污。就潜艇而言,这类情况还可能包括艇内压力增加。  相似文献   

15.
随着潜艇数量的增加,潜艇巡航过程中出现的事故也经常发生,特别是俄罗斯海军第二代战略核潜艇"库尔斯克"号失事,更引起了各国对援潜救生的普遍重视.文章的主要目的就是研究分析国际上援潜救生装备的发展现状.文中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主要潜艇国家的援潜救生装备,通过分析后作者们认为,技术最先进的当数美国的"新型潜艇救援潜水和再压缩系统"和欧洲的"北约新型潜艇救援系统".而且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从技术上来说.不再会有很大的超越这两大系统的发展,因为这些系统已能较好地满足当前一段时期内潜艇援潜救生的需要.基于这一认识,作者们也对我国未来援潜救生装备的发展方向和重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今年9月22日,我国自己研制成功的第一台水下救生钟,在青岛某海区通过了试验性鉴定。这台水下救生钟,高4米,重11吨,呈椭圆形,是海军防救部队援救失事潜艇的新型装备,它可以在水深50米左右的海区直接与失事的潜艇对接,使失事  相似文献   

17.
李其修  刘辉  吴向君 《江苏船舶》2011,28(2):10-11,44
潜艇在水下遇到危险情况时,艇员需要紧急脱险,快速上浮脱险技术能够避免艇员长时间水中停留,提高脱险成功概率.本文介绍和分析了国内外快速上浮脱险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推导说明了快速上浮脱险系统的工作原理,为快速上浮脱险试验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潜艇防险救生历来是海军潜艇部队受困扰且急需解决的问题,自“库尔斯克”号导弹核潜艇毁来性地沉没后,引起世界各国海军极大的震惊,进而对潜艇的防险救生问题更为重视和关注。主要论述俄罗斯核潜艇上救生装置的设计观点,研制过程,装备的性能和目前达到的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救生钟与失事潜艇的对接成功率,分析了救生钟对中坐落能力.建立了救生钟对中坐落能力判据.分析了救生钟受力,建立了平衡方程组.在假定缆形为抛物线条件下,计算得到了恺装缆的张力.通过编程解算平衡方程组,得到了引导缆倾角与海流、工作深度、推进器推力、正浮力、恺装缆冗余长度和水面母船定位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海流、工作深度和推进器推力对救生钟对中坐落能力影响大,推进器推力决定钟体倾角,但对于钟体移位作用不明显.根据计算分析结果还提出了操纵建议和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漂浮救生舱是用于失事潜艇艇员集体脱险的设备,其载人漂浮过程是救生安全保障的重要内容。本文采用综合安全性分析方法,对载人漂浮过程进行危险事件识别,建立评估模型,提出基于灰色理论的风险评估方法。通过改进的专家法来确定评价体系的权重,结合改进的灰色评估理论,实现对载人漂浮过程中危险事件的风险概率和风险等级进行定性定量评估,进而提出降低风险管理措施和建议。最后,实例模型的应用不仅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而且为与舰艇相关设备应用安全性分析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