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改革开放30年来,广州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亟须探索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规划理念。系统回顾了广州市城市交通规划与实践历程:从20世纪80年代交通理论与实践探索起步,到90年代对城市交通整体研究与系统建设,再到21世纪强调交通引导城市发展,城市交通规划的理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时俱进,也促进了交通建设、实践更加科学。实践表明,在交通方式转型的关键时期,及时做好交通应对措施对于引导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最后,指出广州市城市交通发展的新趋势——更加注重大区域交通,重视轨道交通、交通管理,以及与生态环境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土地无序开发等问题已严重影响城市健康发展,合理规划城市交通、高效利用城市土地、缓解城市环境污染是目前城市发展须面对的重大问题。通过对TOD的设计原则以及轨道交通系统进行分析,提出城市轨道交通的TOD模式,对其设计原则、优势以及评价方法进行研究,以此为轨道交通的TOD模式规划与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12):196-197
在中小城市可持续的交通规划中,应该积极推进轨道交通和公交交通建设,促进交通规划的网络化,同时,对道路等级进行科学规划,同时,还应该结合城市条件,积极构建水上交通运输,这样才能够促进城市交通发展。  相似文献   

4.
如何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在带动新区发展,拉开城市布局,整合城市空间以及优化城市交通出行结构等方面的作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在借鉴日本、德国等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厦门轨道交通一号线交通一体化衔接规划项目实例,对与轨道站点衔接的交通一体化从目标、技术线路、交通衔接对策和交通衔接方式预测等方面提出了比较完整方法体系,为正在建设或准备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城市膨胀迅速,新兴居民小区向城区边缘蔓延,不仅增加了交通运输的难度,也带来了城市交通的“最后一公里”难题.针对这一问题,从城市交通规划以及轨道交通、常规公共交通、慢行交通具体建设方面,提出对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问题的解决方法.首先从规划角度出发,提出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尽量避免末端长距离出行.然后综合利用轨道交通,科学构筑轨道交通网络化布局;重视常规公共交通在“最后一公里”问题上发挥的主导作用,推进公交优先政策,合理布设线网并注重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完善慢行交通,末端微交通采用绿色环保方式解决,以完善的自行车系统和舒适的步行系统为主要内容,作为其他公共交通的补充或者替代,缓解甚至消除“最后一公里”交通问题.  相似文献   

6.
进入大都市圈快速发展阶段后,中国大城市交通发展普遍面临空间和时间紧约束。轨道交通由此成为大都市圈时空组织的战略选择,构建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多层次中低运量公共交通为基础的公共交通体系成为共识。面对大都市圈集聚发展、近中期通勤圈可能继续外扩等发展前景,提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应重点围绕缩短出行时间和提高覆盖率等时空组织要求。进而通过差别化的空间政策和交通政策,耦合轨道交通枢纽与城市中心体系,促进轨道交通轴带功能集聚。最后,强调以轨道交通为核心,加强一体化衔接规划和城市交通综合治理,主动引导城市空间有序拓展,实现轨道交通与大都市圈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山地城市存在地形地貌复杂、生态环境敏感、城市建设用地紧张、交通通道有限、道路蜿蜒曲折、坡度大等特点,轨道交通的发展应用与平原城市有较多不同之处。本文在研究山地城市交通出行特征和发展轨道交通的适应性的基础上,分析了轨道交通功能定位和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引导与平衡功能,提出了轨道交通制式选择原则和组团间骨架线网+组团内辅助线网主次分明的线网构架发展模式,为我国众多山地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轨道交通和BRT的兴起,产生了很多新的问题,其中如何协调轨道交通与BRT线网规划成为城市交通规划的重点。本文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和BRT特性比较和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与BRT线网规划协调的涵义、重要性和研究内容,并对两者线网规划协调方案评价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要处理好线网规划协调影响因素、不同城市应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不同的交通发展方式、面向城市公交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规划、建立有效的公共参与机制四点结论。  相似文献   

9.
为借鉴日本轨道交通不同发展阶段的成功经验,以认清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并为下一阶段的规划建设提供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成功案例,以日本主要大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程为主线,将其分为了起步、快速发展和成熟完善三个阶段,研究分析了不同阶段轨道交通系统建设的特点及其如何适应社会背景、人口经济、城市结构和交通出行需求等因素的变化。经验表明,尽早确立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构建与功能定位相协调的轨道线网层次,建立与城市结构相协调的轨道线网,以及加强市郊与城市轨道交通的衔接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应该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结合我国城市发展的客观条件和国外大城市发展历程,分析了我国发展轨道交通的必然性和发展原则. 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为切入点,分析了如何协调大交通与城市交通、公共交通和非公共交通,以及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汽车关系,阐述了以轨道交通为主力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优势和发展趋势. 提出了发展轨道交通的原则,强调构建与城市整体规划相适应的轨道交通网络. 指出轨道交通的建设应考虑其结构性和经济性,确定适当的轨道交通方式,不应过于追求超前. 最后,提出了发展轨道交通的策略措施,并对资金筹集方式的选择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1.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荫  陆建 《城市交通》2006,4(2):16-20
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措施,目前我国许多城市都进行了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建设。一个城市轨道交通适宜的发展规模,与这个城市的规模、城市形态、人口密度、经济水平,用地状况等因素有关。国内外关于一个城市轨道交通适宜的规模并没有一定的参考标准。在参考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规模,以及城市经济实力、人口规模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经济水平和人口规模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制约条件,提出了在不同经济水平(GDP)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的规模与人口密度之间的数学关系,为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2.
大城市交通拥堵的严重性和复杂性以及新时期的发展形势,对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首先简要回顾综合交通规划发展的历史沿革,指出行政主管部门内部以及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在短时间内难以妥善解决。然后,分别从顶层设计、供给侧改革和互联网+三个方面阐述对综合交通规划工作进行的深入思考。顶层设计主要涉及规范名称、明确内容和组织主体三大要素;供给侧改革主要包含市域快线、地面公交路权和精细化设计等内容;互联网+则重点阐述了倒逼机制、交通模型和话语权问题。最后,指出国家应明确综合交通规划的法定地位,以充分发挥其对城市发展的支撑和引导作用;同时,大城市应积极探索城市空间布局与交通发展的反馈互动,加大部门、区域间的协调力度。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已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但在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中,还存在着一系列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诸如轨道交通在城市中的定位及其与城市的相互作用关系,轨道交通的经济属性,建设、运营和投融资体制以及法制和标准化建设等。明确轨道交通在城市中的定位,理顺其与城市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正确认识轨道交通的经济属性,建立适应轨道交通发展的建设、运营和投融资体制,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化工作,是保障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健康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深圳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管理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传苓  覃矞  林群 《城市交通》2011,9(3):24-29
轨道交通进入网络化发展阶段后,其规划设计不仅要综合考虑与城市及交通系统的协调,还需考虑网络化建设与运营管理的要求,这给规划设计管理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结合深圳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管理实践,分析当前轨道交通规划设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在此基础上,提出轨道交通规划设计管理对策,包括加强政府主导并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轨道...  相似文献   

15.
有轨电车系统规划设计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有轨电车系统规划设计的关键在于认清其在轨道交通系统中所处的功能地位和发挥的价值作用。从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背景出发,解读有轨电车面临的发展机遇。探讨合理构建有轨电车系统的规划设计思路,以及有轨电车如何适应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的发展需要。重点阐述在有轨电车规划设计过程中如何实现与多层级轨道交通系统的协调、与城市空间用地的互动,以及与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衔接。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正由个体集中发展向城镇群一体化发展阶段演进,城镇群内交通联系特征也由此发生明显改变,因此,交通规划编制思路应进行相应调整。以株洲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为例,探讨在长株潭城镇群一体化快速推进背景下,如何立足区域视角统筹考虑株洲交通枢纽定位和重大交通设施布局。针对株洲市功能定位、交通设施布局和交通网络协调对接中面临的问题,提出组合、均衡、融合三大规划策略。以长株潭城镇群作为规划切入点,详细阐述株洲交通枢纽规划思路,城际轨道交通、铁路、高速公路布局方案,以及道路、公共交通、绿道等城市间网络对接方案。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要求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城市总体规划中交通强制性内容的编制落实问题。对于中小城市而言,大城市市域轨道交通延伸线不宜作为中小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线路选线应以次干路和非骨架性主干路为主,所经道路红线宽度不小于40 m;城市总体规划文本不必将次干路及以上等级道路全部作为强制性内容,而应选择其中的骨干道路网络;交通枢纽布局的关键在于枢纽用地控制,客运交通枢纽用地可以根据客运交通枢纽构成按照"分别计算、各项求和"的方法进行估算,货运交通枢纽用地可以结合物流仓储用地、铁路和公路货运场站用地进行估算。最后,以青海省平安县城市总体规划为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8.
交通系统布局以空间布局以及内在的空间组织为基础,空间组织思维始终是交通系统规划布局的核心。中国超大城市、特大城市乃至大城市交通系统的建设重点已逐步转移至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然而,在重视轨道交通自身网络化布局、以轨道交通为骨架的交通系统一体化发展的同时,存在着机械式、偏重形态化的轨道交通网络布局思维,忽视、弱化了轨道交通布局对空间组织效能的提升作用。通过揭示现实存在的轨道交通线网与空间组织脱节的问题,基于交通与空间协同,提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应把握的空间组织思维方法及要点。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大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速度的加快,亟须探索城市中心体系与轨道交通耦合演化规律。在分析城市中心体系和轨道交通耦合空间基础、系统互动演化过程及演化政策影响的基础上,对单系统演化和耦合演化模型进行推演,建立城市中心体系耦合演化模型,揭示城市中心体系与轨道交通耦合演化规律。最后,提出基于土地与交通协调的双系统耦合规划技术路线,以及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中心体系和轨道交通耦合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内许多大城市都在建设或者规划城市轨道交通,客流资料是项目的必要性论证、方案比选、确定系统规模、进行效益分析的基础,科学合理地预测客流已成为决策中面临的重大课题,及时总结城市自身的轨道交通成长规律和客流特征,有助于提高客流预测的准确性.本文根据广州已开通的八条轨道线运营资料,对轨道交通从单线向网络转变过程中的成长规律和客流特征进行分析.最后,从公交整体水平提升、换乘点接入、站点周边用地开发、以及轨道票价制定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为我国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为轨道交通的建设、运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