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为促进地方城市交通科学地规划建模,给行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系统总结了我国城 市交通规划模型理论与方法体系、交通规划主流软件工具、模型的数据需求与调查、部分城市的交通规划模型体系特点及典型应用方向。通过对我国城市交通规划模型研究应用现状的系统梳理,围绕城市交通数学模型、交通调查、数据、模型师等要素,对我国城市交通规划模型的发展提出建议,包括建立完整的交通规划模型体系,注重基于多源时空数据的动态模型和实时模型的研究与应用;定期开展交通调查,升级优化城市交通模型体系;充分将交通大数据挖掘与传统交通调查方法优势互补,获取可靠全面的交通基础数据;重视交通调查和交通模型方面的人才队伍 的培养,建立数据交换和技术交流平台等。  相似文献   

2.
徐若辰 《交通与运输》2021,34(z1):147-151
以深圳市为例,通过对智慧城市交通治理新模式的深度挖掘,以交通管理为总体目标,以既有资源为基础,基于多源动、静态交通大数据,探索智慧城市下交通治理的新模式.该模式支撑对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情况实时跟踪、监测道路拥堵时空分布特征、发展变化规律,分析交通拥堵成因,重大活动场景下人员应急疏散,促使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交通运行状况与发展,不仅为改善城市交通运行状况提供重要依据,还能帮助管理部门科学分析评估规划决策的影响与实施效果,为有效制定交通发展战略政策和近期改善对策措施等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全面提高城市交通运行管理、运行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智慧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伴随城市蔓延、轨道交通成网、用地开发等发展条件,大城市综合交通环境日益复杂。如何拓展评估边界、深化评估技术、提升评估频率和延伸评估视角成为传统城市交通评估技术体系面临的四个关键问题。首先介绍交通领域大数据的组成、特征及应用情况。通过深度挖掘交通运行产生的多源异构数据,建立集统计、关联、预测于一体的交通大数据分析平台和专题评估子系统,形成面向多层次、多领域应用需求的一体化综合交通模型体系。最后,基于深圳市的应用实践情况,阐述城市交通综合评估技术从城市到区域、从宏观到微观、从静态到动态、从土地到环境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城市交通研究的思维方式和技术方法的回顾,指出大数据时代城市交通学面临发展机遇.阐述在信息化发展背景下,既要研究信息化发展与城市交通的相互联系,也要研究如何适应信息化发展来组织城市交通网络的构建和运行.分析了城市交通需求管理在指导城市交通网络构建和运行中的作用.基于交通模型应用现状,从五个方面阐述大数据技术为微观个体行为、出行需求特征与演变规律和传统交通模型等多方面的重新认识乃至重构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提出研究并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城市交通模型,最终达到促进城市交通学发展的目的.最后指出应用信息技术改善城市交通是当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城市交通与信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城市交通运行改善带来新的契机,城市交通与信息化是一个对中国未来城镇化模式影响非常深远的命题。首先从道路交通管理、公共交通服务、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等六个方面阐述中国交通信息化的发展状况,总结交通信息化在信息采集、数据分析、决策支持、信息发布以及社会关注五个方面的发展趋势。指出交通信息化应更关注城市交通、都市圈交通的特点,在认识城市交通本质和服务对象的基础上进行总体设计。最后,强调智能交通信息化发展目标应与城市整体发展目标相一致,应考虑公众、企业、政府层面的不同诉求进行交通信息化的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6.
为更好地促进城市交通规划数字化转型,提升规划编制、评估与实施水平,传统交通规划模型需要转向规划决策支持平台。总结广州市交通规划模型发展历程和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挑战,认为顺应精细化、通俗化的数据服务是定量交通分析的重要发展方向。围绕交通要更好统筹满足人的美好生活、生态可持续和为城市提供新的发展动力的需求,广州市交通规划决策支持平台以WebGIS和大数据技术为支撑,开发了高效的交通地理信息数据获取、处理、分析以及可视化算法,形成多源数据融合、大数据挖掘分析、推演决策等典型支撑技术。同时,协同传统交通规划模型,构建了空间与基础设施统计分析、人口活动分析、道路交通系统运行分析、公共交通系统运行分析、多维度方案决策评估、业务分析智能化系统等六大核心功能模块,较好支撑了广州市交通规划的编制、实施和评估。  相似文献   

7.
GIS-T在城市交通规划中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的交通模型与GIS相结合,有利于交通数据的分析处理和交通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这对于解决城市交通的实际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尽管这一初步尝试中仍有不少问题还需作进一步探讨,但GIS技术在城市交通规划中的应用.还是值得加以开发并大力推广的。  相似文献   

8.
城市交通调查和交通需求模型在中国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新的数据环境和城镇化发展背景下,有必要探讨交通规划定量分析技术的发展方向。首先介绍中国城市交通调查的技术问题、体制保障等现状情况,同时概括交通模型的技术发展和应用现状。其次,从调查数据采集和维护机制,交通模型理论体系和功能需求,人才队伍以及模型在交通规划决策中的地位等方面分析交通调查和模型存在的问题。最后,预判中国城市交通调查和模型的发展趋势,提出大数据和交通模型互动发展、交通模型和GIS技术全面结合、加快制定指导手册和标准等相关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过去几十年来,城市交通控制技术为适应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和日益复杂的管理目标有了长足发展. 作为城市交通控制策略制定和控制算法设计的基础,交通数据决定了城市交通控制的适用性、可靠性和先进性. 数据采集技术的发展为城市交通控制能力的提升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本文回顾交通控制系统中数据采集与参数估计的基本方法,分析评述检测数据方法从固定式无标识数据、移动式检测数据到固定式有标识数据的演变,指出它们给交通参数估计带来的变革. 结合20 世纪末出现的移动式检测技术,分析评述了对应的两种交通参数估计方法,即基于概率论的方法和基于交通流激波理论的方法给交通控制带来的影响. 针对近年来出现的固定式有标识检测数据,分析其对城市交通需求估计及交通控制策略参数估计研究带来的新任务. 最后,分析指出我国未来交通控制研究的三个方向:一是城市交通控制系统的信息范围已扩展到区域和路网层级,二是交通参数估计研究的重点随着数据采集方式的演变已转向提高参数估计的实时性与精度等领域,三是交通参数研究理论与实践存在差异,如何结合我国城市交通系统运行中检测环境差异导致数据误差率的变化,交通流到达规律的变化,道路上不同种类交通流间的交叉干扰等实际应用因素,使方法与模型能有效地指导我国复杂的交通控制实践是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为提升交通规划信息化水平、满足国土空间“一张图”管控和对交通承载力的要求,珠海市应用交通模型技术与多源数据,建立了面向国土空间规划应用的交通基础数据平台。自2017年开始,珠海市分别开展了侧重于基础数据数字化、规范化的平台一期以及侧重于交通模型与城市用地规划深度融合的平台二期建设。平台形成面向应用的交通“一张图”,为后续综合交通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等提供交通设施底图;开发针对用地调整的中观地块承载测试等模块辅助规划决策,有效支撑用地修改、城市更新等常规业务审批工作。平台较好地支撑了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等多项重大规划的需求量化分析与方案测试。  相似文献   

11.
智能公交系统(Advanced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s,APTS)数据具有海量、类型多样等大数据的典型特征,对其进行分析和挖掘可能获得丰富的公交出行特征和规律.构建基于APTS大数据的公交出行多维分析框架,在计算乘客出行时空信息(上车、下车和换乘)的基础上,建立包含4个维度(乘客、时间、空间和行为)的公交出行数据模型,系统提出基于5种联机分析处理方法的公交出行分析内容.应用APTS大数据对模型和方法进行了实验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便捷地分析不同维度、不同粒度的公交出行信息,不仅能够应用于公交乘客出行行为的研究,还能够为城市公交系统的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将传统交通调查和模型与新的信息技术相结合,根据大数据的特征改进交通模型的方法体系,是交通模型发展面临的极大挑战.分析交通大数据对交通模型研发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人口及就业岗位分布、综合交通网络数据和基于交通调查的模型参数等核心数据方面的支撑作用.从相关定义、市场细分以及信息完整性三个方面阐述大数据与交通模型的一致性问题.深入讨论应用大数据改进交通调查技术、4D模型研发、出行分布目的地选择模型、轨道交通出行接驳模型、出行成本校核等交通模型关键技术.通过对比大数据和交通模型的决策分析过程,指出大数据与交通模型互动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吴子啸  付凌峰 《城市交通》2012,(1):26-31,37
由于出行涉及社会、地理、工程、信息等多个领域并且诸多因素相互作用,交通模型的开发和应用往往受制于数据获取、建模理论、时间与费用预算等现实约束。以郑州市为例,探讨交通模型开发和应用中的理论困惑与技术创新。首先对比传统的基于出行的模型和基于活动的模型的优缺点及局限性。然后,针对交通模型开发所采用的基于出行的建模理论和四阶段建模方法,重点阐述建模的困难所在及内在的理论瑕疵,并探讨OD反推、生成量模型等新方法在传统需求分析框架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交通模型在短期预测和近期预测方面的应用框架。  相似文献   

14.
近30年中国在综合交通运输领域取得长足进步,城市交通也得到快速发展,但面临严峻的交通拥堵、交通污染、绿色出行环境差和停车难等困境。通过分析中国城市交通问题的特性与成因,指出新型城镇化对城市交通发展的新要求和制定交通政策的新导向。基于旧城改造中优质公共交通系统建设、交通需求管理、城市内外衔接交通设计等典型案例探讨现实问题的对策。从城市居民合理需求的满足和城市整体运行效率提升角度,引导学术界关注城市交通学的理论研究。最后,重点讨论大数据环境下城市交通网络构建和运行、特大及超大中心城市都市圈交通网络协同优化,以及城市交通需求管理应用3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中美两国城市交通模型的现状和发展的比较.首先回顾了美国在交通规划模型实践中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中国交通问题的特征,及其交通模型的选择和数据采集方面的优势,主张中国在模型的开发和应用上,不应该局限于西方国家的实践经验,而应当大胆创新.其次,认为交通规划模型的研发,应该从提高预测能力和增强分析能力两个层面入手.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是由国家交通运输部组织专家工作组,对不同的模型和方法做客观的评价,为交通规划建模提供规范化的技术指导.最后,讨论了交通规划和GIS软件在实际应用中常常被忽略的一些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为给我国交通规划模型的研究和开发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结合郑州市综合交通模型的开发实践,探讨了公交GPS和IC卡数据在其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基于公交GPS和IC卡数据的公交OD生成方法、公交客流量模型、非集计模型与动态公交分配模型以及基于公交GPS数据的需求预测组合模型.重点阐述了公交GPS和IC卡数据在上述几个方面的应...  相似文献   

17.
潘述亮  俞洁  卢小林  邹难 《城市交通》2014,(2):62-68,58
作为一种新型的公共交通服务方式,灵活型公交服务系统能够进一步提升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服务品质,并将成为一体化城市综合公共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灵活型公交服务的产生及40多年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总结该系统的分类、运营模式以及主要研究进展,并深入剖析国外已有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应用于中国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和运营实践的局限性。研究表明,灵活型公交服务系统的关键理论研究聚焦于边界条件决策、关键运营参数设置以及线路优化与协调三个方面。而如何结合中国城市居民出行特性及公共交通规划与运营实践,将国外已有研究成果创新性地应用于中国现实环境,是未来研究中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