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探讨主观幸福对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以北京市开车通勤者为研究对象,在对出行行为分析的基础上,将通勤者的思维过程分为搜索规则和决策规则。在通勤成本变化场景下,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定性探索主观幸福的作用阶段。结合相关性分析结果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定量分析主观幸福对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作用机理以及主观幸福的测量变量。研究结果表明:主观幸福对开车通勤者是否改变现有出行方式的决策具有显著影响;主观幸福包括通勤过程满意度(0.73)、场景实施前开车幸福感(0.66)、通勤成本增加后开车幸福感变化(-0.20)三个因素。将主观幸福纳入通勤出行方式选择指标体系,从心理层面为交通政策的制定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供需关系发生变化,大城市交通拥堵已经不可避免,交通费用政策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利用交通需求模型预先对交通费用政策实施的效果进行分析,可以节约政策评估成本,避免政策偏差.首先研究了进行交通费用政策影响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结合2009年建立的贵阳市综合交通需求模型进行实际应用分析与评价,最后总结交通费用政策影响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市交通模型发展历经30年,在对超大城市及特大城市的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决策及交通政策研究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首先,从交通模型的定义、体系和精度三个方面阐述交通模型的基本概念.其次,指出交通模型未考虑职住相对稳定状态的理论缺陷、超前规划基础信息甄别、大数据与传统抽样调查的关系以及与非专业人员交互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设想.最后,从交通模型开发者的角度,提出优秀交通模型工程师的基本素质要求.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现有城市轨道交通乘客满意度模型中缺少变量间相互关系描述,不能定量 描述变量对满意度结果影响规律的问题,本文引入结构方程理论,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乘客 满意度多群组分析模型,定量分析各潜变量间的路径系数,最后依据样本特性进行分群研究. 结果表明:服务质量、企业形象、乘客信任对乘客满意度均具有显著的正向直接影响,忠诚度 对满意度产生间接影响;服务质量(0.98)、企业形象(0.59)、乘客信任(0.52)、忠诚度(0.03)对满意 度的影响效应依次递减;不同性别与不同职业分群条件下乘客满意度作用大小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6,(7):151-15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交通运输系统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交通运输的基本建设及日常运营要消耗大量的资源,且对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如何节省这种资源的消耗和降低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就为运筹学提出了一系列课题。我国交通领域的专家学者在此领域做出了许多研究成果,本文对交通领域的一些有关运筹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中美城市交通模型发展展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邹熙  焦国安  金霞  杨菲 《城市交通》2008,6(2):83-86
快速成长的经济,不断呈现的新的产业格局,人口的大量流动和重新分布,都对中国的城市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并提供了新的机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让交通成为支持经济发展,产业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有力支柱,是制定、评估,执行交通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基本目的.城市交通规划程序,则是实现交通发展战略政策的基本过程.为保证这一过程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精准有效的交通需求模型必不可少.最近的相关研究总结了20多年来中国交通需求模型工作在各地的发展历程、架构、特点、应用和存在的问题;同时,有着更长期大城市交通规划和建模历史的美国也在做类似的总结工作.通过对中美两国交通需求模型的分析和评估,并结合已有研究和实际工作经验,对交通模型及其相关工作,在交通规划政策层面、建模规划层面、模型系统及应用层面分别提出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为全面、精细、精准量化评估分析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实施对城市综合交通运行状态的影响,研究面向主动需求管理的交通模型评估技术.首先,系统性分析需求管理评估分析模型的研究现状,总结需求管理评估分析的重难点;其次,研究面向主动需求管理的交通模型构建方法与技术细节,构建层次化、综合性的评估指标体系;最后,以深圳市道路交通拥堵收费为例,利用EMME/2构建交通需求管理模型,多层次、多维度量化评估分析需求管理政策实施对于居民出行选择及出行服务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城市交通满意度定量化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一些城市交通状况的多种统计数据的调查分析,从大气和噪声污染、能源的无用损耗及道路通行状况等影响交通满意度的3个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建立了一套测试居民对城市交通满意度的数学模型。通过对城市道路密度、机动车数量和对环境的影响因子的定量化描述,给出了各种因素在模型中所占有的权值。为测试该模型最终量化数据能够真实、有效的反应各地居民对当地交通状况的满意程度,文章最后给出了各地满意度计算结果与实际原因的可能性分析,从而验证了本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为提升慢行交通系统建设质量,根据居民慢行出行体验反馈进行慢行交通环境满意度评价。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提取慢行交通环境满意度评价调查问卷数据,确定慢行交通环境满意度的关键因素为非机动车设施便利度、街道环境、安全性感知、舒适度感知与整体满意度,基于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构建慢行交通环境满意度的假设模型,进行适配度检验和假设检验,分析慢行交通环境满意度模型的路径系数并提出相应优化措施。结果表明:城市慢行交通环境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按重要性从大到小依次为非机动车设施便利度、舒适性感知、街道环境、安全性感知;非机动车设施便利度与舒适度感知是影响城市慢行交通环境满意度的主要因素,舒适度感知对城市慢行交通环境满意度的影响比安全性更大,机非/人非隔离状态是影响出行者舒适度感知的最大因素。此结果可为慢行交通环境建设提供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机动车交通的碳排放是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城市管理者日益从环境的角度来考虑城市的交通政策,机动车交通排放的测算技术成为开展交通环境研究的基础和前提.研究了机动车交通排放的影响因素,介绍了上海市机动车交通排放模型的算法、参数获取技术和可实现的功能;介绍了上海市机动车交通排放模型的软件实现平台和实现方法,并开展了模型应用和验证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比研究不同影响因素对农村客运服务满意度的影响程度,通过对北京市昌平区和贵州省黔南州农村客运服务的调查,本文选取受教育水平、乘车频率、出行目的、候车时间、步行距离、票价等6个影响因素做重点分析,并建立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影响因素对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区的影响效果不同.在农村客运服务满意度方面:服务可达性比服务经济性的影响更大,供给侧影响因素比需求侧影响因素的影响更大,乘客异质性只具有间接影响作用.所以,本文建议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从科学规划线网布局、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创新市场运营方式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政策,不断提高农村客运服务的供给效率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市多种公共交通方式共存发展成为保证公交优先政策的基本前提,不仅需要大规模建设公交网络和场站设施体系,更要重视一体化的公交服务体系构建,以确保公交日常运营的高效化,为所有出行者提供具有吸引力并可以承受的公共交通服务.乘客满意度调查是得到使用者对公交服务感受和评价的最直接手段,为把握公交服务现状和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本文首先在经验借鉴的基础上提出乘客满意度调查的关键因素;然后,从服务过程入手分析适用于我国城市多种公交方式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设计思路;最后,提出实施乘客满意度调查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2008���й��ۺϽ�ͨ�ṹ����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以2008年我国综合交通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交通体系发展的基本趋势;结合对美国、英国、日本、俄罗斯和印度等典型国家经济与土地资源条件和客货运输结构等指标的比较分析,研究了我国综合通体系结构的合理性;探讨了合理优化我国客货运输结构的基本手段和对策。研究认为:经过20世纪后期道路与民航系统的建设,中国的综合交通体系21世纪以来已进入第二次结构调整时期;作为一个人均资源不足的大国,在不断提高各种不同类型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同时,应发挥不同客货运方式的技术经济特点和政策杠杆的引导作用,积极致力于优化客货运交通结构;重视城市化、机动化背景下的一体化城乡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特别是城市与枢纽地区的信息服务与接续运输组织,真正建立高效、可持续的国家城市间综合交通体系。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城镇化已经步入了快速发展期.城镇化的发展直接导致人口和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城市人口规模和空间尺度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是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的显著改变.本次论坛针对城市土地利用和交通系统的协调发展,探讨了城市和城市群交通发展战略与政策保障.提出以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为载体,进行城市交通系统与区域交通系统,以及不同交通方式实现无缝衔接的一体化规划建设.研究了需求管理对策与供给策略,认为在交通系统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的基础上制定可持续发展的交通战略与政策,对于保障城镇化的平稳、健康、有序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坚持公交优先是北京市交通发展的基本政策。顺义区作为北京市首批建设的重点新城之一,城市公共交通是支撑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构建高效、便捷、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是推进新城建设平稳、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应理顺管理体制、恢复公共交通的公益性、全面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政策,实现公共交通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A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international activities of the world, the Olympic Games receive great attentions from the host countries. In light of the targets outlined in 2004 Beijing Transport Development Program,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concrete strategies on how to realize the goals for the post-Olympic times in the coming decade.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s on practical status of traffic operations before and after Beijing Olympics, the paper analyzes in detail the state-of-arts of Beijing road traffic operation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key problem is how to make the balance between the public and private transport sectors. By comparing the evidences of Beijing and other cities, author also argues about several hot transport policy topics such the limitation on rapid-increasing but unsustainable car usage in urban central areas, taxi operational system, parking administr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rail-based public transport system.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road public transport in Beijing has not got enough priority in operations comparing to other non-public vehicles and private cars own too much practical superiority especially in parking of urban central areas. A series of suggestions on transport policies have been advances for recent and long-term development via the summarization to the valuable policy practice during Beijing Olympics experiences.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高速铁路在客运市场中的竞争力,文中通过浮动定价机制,达到乘客满意度提高和运营收益增加的双重目标。文中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建立线路每日发售量数据库,并通过多条件筛选的方法对未来的发售量进行预测。通过实时校验的方法使数据库自净,提高预测精度,还原真实的购票需求。建立动态期望模型,采用动态期望的方法建立随乘客需求变化的动态票价调整模型。并采用蒙特卡罗算法进行数值仿真,验证此模型可达到乘客满意度提高与运营收益同时增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公共交通补贴原理的基础上,构建了公共交通补贴模型. 以北京市公共交通补贴为背景,研究了公共交通结构系数、分担率以及运营成本对公共交通财政补贴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分配各种公共交通方式的客流量,一方面使得政府公共交通补贴的额度在财政收入当中的比重不至于过大,确保了政府的公共交通低票价政策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公共交通承担客流比例的要求.在公共交通运营成本不变和公交补贴占财政收入比例小于4%的情况下,北京市财政收入需保持年增长10.9%以上,才能满足2015年公交分担率达到45%时低票价政策的补贴需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交通问题已经不仅仅是拥堵、噪音、尾气等地方层面的问题,它涉及宏观经济发展、农田保护、金融体系稳定、能源安全、碳排放等国家甚至国际层面的问题。由于这些溢出问题的存在,中央政府应重新审视其在城市交通方面的作用与职责。对此,世界银行提出,中央政府可从城市交通政策导向、公交发展支持、最佳实践奖励、交通绩效标杆与评估系统、交通投融资体制改革以及城市交通示范项目等方面发挥作用。大力发展高效的公共交通是中国可持续城市交通战略的核心工作,要在有效的商业运营前提下满足社会目标、保证服务质量。保持民营部门与公共部门之间的合作互补关系是中央和地方政府所应共同做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应用物流经济学原理,从分析我国物流成本占GDP比重及物流成本构成入手,指出运输成本高企、效率低下是影响物流绩效的主要原因. 通过从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技术管理以及从业人员素质等宏观和微观层面,对影响我国运输成本和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剖析,提出提升我国运输效率改善物流绩效的主要对策:(1) 继续深化交通运输行业体制与机制改革,重点是制度和政策创新;(2) 加快推进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重点是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3) 积极引进和鼓励采用现代物流技术和运营模式,重点是提高运输行业信息化和标准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