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数据给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技术发展与应用革新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从交通大数据的基本概念、交通大数据带来的问题和大数据驱动的数学建模方法等方面,阐述了交通大数据给智能交通系统带来的变革.为了深入理解交通大数据的内涵,分析交通大数据的产生背景,提出了交通大数据的“6V”特征,总结了智能交通系统中大数据的基本类型.面对交通大数据带来的数据安全、网络通信、计算效率和数据存储等诸多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和思路.对数据驱动的建模方法进行了分析,说明了混合模型的意义.最后,讨论了大数据驱动的智能交通系统的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2.
交通运输从来就是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的,因此交通运输的发展与经济、科技的发展息息相关。经济发展是交通发展的动力,科技进步为交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本探讨把先进的信息技术(IT)、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应用于城市公共交通营运调度中,形成实时、准确、高效的智能运调交通系统。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膨胀、车辆激增引发了交通拥堵、交通事故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在不断延伸的空中、地面和地下交通网络都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时,智能交通系统成为有效解决交通问题的科学方法。从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入手,主要介绍国内外智能交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智能交通系统是将信息和控制技术应用于交通系统中,以提高其运行效率,在简述智能交通系统的引入和定义的基础上,介绍了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过程,以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智能交通系统在现代交通领域具有美好的应用前景,是应该大力发展的方向。而数据管理特别是数据的抽样技术,在ITS研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结合国外抽样技术的应用实践以及数理统计的相关理论,提出了智能交通中数据管理的思想及数据抽样模型。  相似文献   

6.
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net Transportation System,简称ITS),是近20年来在世界兴起的一个跨学科的,系统化的综合研究体系,其初衷是解决大城市中到处存在的交通拥挤问题,在不扩张路网规模的前提下,通过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等手段,来提高交通路网的通行能力,提高交通运输的能力。本文梳理了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历程,追溯了其发展原因,概括了智能交通系统的主要内容,以及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中国城市发展智能交通系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智能交通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8.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现状与发展构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中国城市发展智能交通系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智能交通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9.
10.
李峰 《江苏交通》1997,(12):21-25
当今世界上交通运输界研究开发的一个焦点就是智能交通系统,这是解决我国道路 慢、车辆发展快这对矛盾的最有效、最便捷的途径。本文介绍了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情况以及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开发的紧迫性;阐述了智能交通系统在我国的应用前景;最后对我国开展智能交通系统研究开发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将传统交通调查和模型与新的信息技术相结合,根据大数据的特征改进交通模型的方法体系,是交通模型发展面临的极大挑战.分析交通大数据对交通模型研发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人口及就业岗位分布、综合交通网络数据和基于交通调查的模型参数等核心数据方面的支撑作用.从相关定义、市场细分以及信息完整性三个方面阐述大数据与交通模型的一致性问题.深入讨论应用大数据改进交通调查技术、4D模型研发、出行分布目的地选择模型、轨道交通出行接驳模型、出行成本校核等交通模型关键技术.通过对比大数据和交通模型的决策分析过程,指出大数据与交通模型互动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城市交通研究的思维方式和技术方法的回顾,指出大数据时代城市交通学面临发展机遇.阐述在信息化发展背景下,既要研究信息化发展与城市交通的相互联系,也要研究如何适应信息化发展来组织城市交通网络的构建和运行.分析了城市交通需求管理在指导城市交通网络构建和运行中的作用.基于交通模型应用现状,从五个方面阐述大数据技术为微观个体行为、出行需求特征与演变规律和传统交通模型等多方面的重新认识乃至重构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提出研究并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城市交通模型,最终达到促进城市交通学发展的目的.最后指出应用信息技术改善城市交通是当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如何应用到交通运输领域中,实现智能交通的重大变革,首先,从信息资源整合、数据智能分析决策、大数据全生命周期的新技术应用、信息主动推送、智能网联汽车等方面提出智能交通的痛点及需求。其次,总结智能视频分析、交通信号控制、智能交通平台应用及智能网联汽车等业务领域研究现状。再次,围绕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智能化交通信号控制、汽车电子标识、数据湖蓝光存储等新技术,分别从技术突破、业务应用两个方面阐述新技术突破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最后,提出了大数据时代新技术 在智能交通领域研究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整合公共和私人交通部门的各种交通方式和交通信息,对于规划人员发展区域和地区内容货物流通的智能化非常重要。建立综合运输系统正如经济发展的艺术告诉我们,需要根据时间、空间、联系建立不同企业之间的“产业链”。文章概要地介绍了综合运输系统以及ITS技术在提高运输效率方面的作用。同时,文章也介绍了ITS应用于综合运输的几个方面,指出了ITS蓬勃发展背后的困境,例举了ITs有效利用于综合运输系统的实例。  相似文献   

15.
我国智能交通系统(ITS)体系框架开发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我国ITS体系框架开发的研究背景、概念、内容;明确提出了ITS体系框架的研究方法及开发思路,并对ITS体系框架的开发过程以图表形式作了详细说明,旨在全面了解我国ITS的开发研究;最后指出ITS技术的实施是解决当前交通问题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6.
智能交通系统的飞速发展为交通管理领域提供了丰富、连续的ITS数据,但大部分交通管理中心仍缺乏针对ITS数据的系统化管理体制和方法,所存储ITS数据的利用效率极低,造成了数据资源的巨大浪费。为了对数据资源进行管理整合以满足用户不断涌现的ITS数据需求,本文提出并描述了以下六大类数据管理技术,包括(1)ITS数据质量控制技术:提供高质量的准确的ITS数据;(2)ITS数据集成技术:根据用户需求、应用类型和数据特征提供最佳的数据集成度;(3)ITS数据抽样技术:从多个数据样本中提取出最具代表性的样本数据实现数据的有效存储;(4)ITS数据压缩技术:在失真度有限的前提下以较高的压缩比压缩历史ITS数据来便利传输和存储;(5)分布式动态ITS数据系统:针对来自不同探测器的分布式ITS数据进行动态分析、显示和处理;(6)ITS数据再获得技术:建立ITS数据库与用户问的接口以改善终端用户的数据检索和获取。所开发的ITS数据管理技术与数据处理流程相结合,基于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加工、存储和发布的各个环节构造出一整套对ITS数据实施有效管理的完善策略,能够加强数据资源的共享和交换,促进各个交通子系统的有效运作,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体效率。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交通大数据研究及应用日益广泛,其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很多分析结论存在概念模糊、数据质量不确定、分析方法不清晰等问题,导致分析结果经不起推敲,也缺乏可比性。究其主要原因是未能形成科学的大数据分析方法和统一的分析标准。提出基于CRISP-DM的交通大数据分析方法,包括目标要求、数据理解、数据准备、数据建模、模型验证、工程化应用(部署)6个阶段。结合重庆市交通大数据平台建设实践,以手机信令数据和车辆RFID数据为例,详细阐述数据理解、数据建模和模型验证三个重要步骤的具体做法,探索如何实现交通大数据分析的标准化、指标化和透明化。  相似文献   

18.
广佛同城发展由来已久,是中国城市群中同城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简要分析广佛同城的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演变历程,并基于模糊大数据(手机信令数据)和准确大数据(运行监测数据)对广佛通勤交通特征进行分析。结合手机信令数据对广州南站的客流组成及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对广州南站选址偏远问题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广佛同城具有双向对等性的联系;地铁在同城化推进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拓展同城化活动范围;广州市机动车交通需求管理政策不够系统,非广佛车牌在通勤小汽车中比例超过40%,需要引起足够的关注;广州南站服务的客流中广州客流与佛山客流比为7:3,与对应的常住人口规模比例相当,初步实现了交通战略规划提出的共享理念。  相似文献   

19.
城市交通规划实践需求所产生的拉动力,大数据分析技术所产生的推动力,相关基础学科研究成果所产生的促进力,将推动城市交通规划理论发生变革。在继承传统技术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在证据理论基础上的决策判断概念框架,将大数据分析技术、模型分析技术和仿真分析技术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模板,通过多维观察角度尽可能全面地表征问题,并将在“适时响应”机制基础上建立规划过程管控模式,这一系列的探索勾画出一个可供讨论的新理论框架的雏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