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国家"公交优先"发展战略背景下,系统分析了中国大部分城市所采取的公交执行票价远低于成本票价的低票价政策,指出这种政策使得公交票价的制定与成本脱钩且长期不变,导致城市公交企业运营成本急剧攀升、企业经营难以为继、城市公共财政补贴不可持续、低票价对于客流吸引力逐渐减弱等一系列问题,进而引发公共交通服务质量难以有效提升。为构建可持续的城市公共交通运营财税机制,从城市公共交通三个利益主体即乘客、企业、政府对于公共交通的相关诉求出发,系统性研究了公共交通服务质量、成本、票价、财政补贴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构建了以服务质量为导向的成本、补贴、票价联动的框架体系,以便为我国城市公共交通运营财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
作为公益性行业,城市公共交通如何既能以低票价吸引乘客,又能确保其良性发展,本文从公交票价入手,就落实公交优先策略,提高市民公交出行比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以票价补贴、运营补贴和生态足迹成本为策略,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构建了财 政预算约束下公共交通的最优补贴模型.上层模型是在有限的财政预算、运输容量及生态 足迹限制下,获得最优的票价补贴、运营补贴及消化运输活动产生的生态足迹成本,实现 社会效用最大化;下层模型采用Logit 模型和用户均衡分配模型获得公交及小汽车的出 行方式和路网流量,实现出行成本最小化.为了验证模型的实用性,构建了简单路网进行 算例分析.结果显示:增加公共交通乘客的票价补贴,会吸引更多乘客使用公共交通,其效 果优于增加公交企业的运营补贴;考虑生态足迹约束下,实施82%的票价补贴和8%的运 营补贴其效用值最优.  相似文献   

4.
公交票务管理是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的重要内容,票制票价是关系乘客出行和公交吸引力的主要因素,票款收入是公交企业可持续运营的基本条件,也是政府财政补贴的主要依据。公交票务管理规划作为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本文提出公交票务管理规划包括票务管理体制、票制票价结构和票务服务设施规划。在总结国内外公共交通票制票价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一体化的公交管理体制,其中设立独立的公交票务管理中心是关键。简述了公共交通定价的原则和方向、票种体系、换乘优惠、票价调整机构与流程以及票务服务设施等规划内容。  相似文献   

5.
实施公交换乘是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手段,武汉市公交线网优化方案也是以公交换乘为基本思路。合理的换乘票价是吸引乘客、保持公交系统运营效率的手段之一。以武汉市公交发展规划为依托,通过构建基于出行者效用的公交换乘票价模型,对出行者能够接纳的公交换乘票价进行分析,仿真结果显示:随着公交提速效果逐渐显现,动态的递增票价策略能够促进快速公交系统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6.
木子 《交通与运输》2007,23(2):31-31
上海的公交票价水平相对于城市居民收入是偏高的。与香港、新加坡比较,上海公交的平均票价与平均工资水平的比值是香港的近2倍,是新加坡的4倍。新加坡将公共交通系统定位为能与小汽车竞争的交通方式,其服务的对象不仅是针对城市中低收入人群,而且要求对高收入人群保持足够的吸引力,因此必须提供高质量的公交服务。虽然其运营成本较高,但是同样坚持较低的票价水平。上海的公共交通服务主要为中低收入人群提供可承受的服务,为中高收入人群提供可选择的服务。特别是公共汽(电)车是最接近于普通市民的运输方式,票价水平应适度向中低收入人群倾斜,努力吸引非机动车乘客向公共交通转移。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建设部的创导和组织下,2007年9月22日,全国108个城市同时举行了"无车日"活动。从新闻媒体的报道看,普遍反映道路畅通了,汽车尾气污染减少了,乘坐公共交通出行时间缩短了。有的乘客呼吁"无车日"能常态化。北京的轨道交通、深圳的公共汽车都在酝酿降低票价,以吸引人们更多地使用公共交通。"无车日"活动对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起了重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同时,说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符合城市发展、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8.
基于公共交通的公益性,综合考虑乘客与公交企业之间的权衡关系,以保证企业运营成本与服务更多乘客为目标,在浮动票价机制的框架下研究定制公交的线路优化问题。首先,引入价格窗概念,以描述乘客出行过程中的支付意愿,并定义基于时空窗与价格窗的出行需求特征;提 出超额均摊的票价支付假设规则,以在保证出行的基础上支付最少费用。其次,构建引入价格窗的整数线性规划模型,以乘客出行的时空窗和价格窗为输入,以企业运营成本最小化和服务乘客数最大化为目标,通过运营盈利约束来保证企业的运营成本,联合优化乘客-车辆匹配和车辆路径两个子问题。最后,采用GAMS软件进行建模和求解,在Sioux Falls网络开展算例分析。结果 表明,引入浮动票价机制可以服务更多的乘客,进而增加企业的运营收入,且在价格窗上界一定 的增幅内,所服务乘客数和企业的运营收入随价格窗上界增幅的扩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公共交通线路网络的复杂化使乘客难于选择最优的出行线路。用于最短路算法的公交网络模型,解决了有向图难以承载票价和换乘这两个出行要素的问题,有效地把公交出行要素包含在弧中,使得最短路算法可以直接根据这些要素搜索最优出行方案。  相似文献   

10.
轨道交通网络和常规公交网络作为公共交通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研究乘客在两网复合网络上的方式选择行为有助于提升公共交通系统的协同运营。然而,以往的研究通常只对单个网络出行进行研究,未考虑到出行完整性。针对此不足,基于多源数据融合、轨道与公交网络拓扑融合,提出乘客在公共交通复合网络上的完整出行提取方法;复杂网络中方式选择的本质是路径选择,因此在构建耦合换乘站点的公共交通复合网络基础上,建立5种考虑多种因素组合的多项Logit选择模型,以分析在复合网络中对乘客出行行为影响最显著的因素组合;最后将模型应用于北京市某工作日的公共交通网络及刷卡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完整出行的选择模型优于基于出行阶段的选择模型;通勤者在公共交通复合网络上的方式选择行为与考虑在车时间、候车时间、换乘时间、换乘次数的出行总时间及票价因素显著相关,且出行总时间的影响更大;换乘、候车时间对通勤乘客在公共交通复合网络中方式选择的影响较低,通勤者更加偏好出行总时间短的路径。研究结果可为提升轨道与公交的协同程度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