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针对如何提高三峡船闸上行五级运行闸次过闸效率的问题,研究了三峡船闸上行五级运行闸次排序与过闸效率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三峡船闸上行五级运行过闸规律,建立理想化模型,得出移泊迟滞时间和设备迟滞时间是影响三峡船闸上行过闸效率的两个主要因素。通过等效模型推演出应用"同船集中,梯形分布"排布法优化闸次排序可有效减少移泊迟滞时间,从而提高三峡船闸上行五级运行闸次过闸效率。  相似文献   

2.
随着长江经济不断发展,过闸船舶积压待闸现象呈现出常态化趋势。为进一步提高三峡船闸通过能力,充分利用三峡船闸闸室面积,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在三峡船闸和葛洲坝船闸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大长宽比船型"成组过闸测试。本文通过对大长宽比船型通过三峡船闸时的移泊时间、出闸时间、闸次间隔时间以及过闸历时等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研究了其对通航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摘要:总结三峡船闸近五年的运行情况及运行数据指标,对进一步提升船闸通过能力和船闸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通航设施不能满足现实需求、过闸船舶类型复杂多样以及复杂的自然环境是影响三峡船闸效率及其通过能力充分发挥的主要因素。提出设置待闸闸室、船型标准化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三峡船闸通航在即.三峡枢纽五级船闸是世界上水头最高、规模最大、运行工况最复杂的现代化多级船闸.然而,系统构成愈复杂,船舶过闸安全不确定因素愈多,过闸安全愈显得重要.本文根据葛洲坝船闸船舶过闸安全的经验教训,对三峡船闸过闸安全问题提出初步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为切实掌握枢纽运输需求及船舶过闸需求变化情况,本文分析了2017-2021年度三峡枢纽及葛洲坝枢纽客货运输情况及船舶过闸情况,并结合当前管理态势分析当前三峡枢纽货物运输、船舶过闸及通航调度管理需求。为今后三峡通航调度管理模式优化研究,缓解船舶待闸压力,保障长江沿线货物运输需求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三峡船闸运行过程各个环节所需时间,找出了缩短船舶进闸及移泊时间是提高三峡船闸运行效率的挖潜方向。根据船舶进闸、移泊时间相关的因素,采用规范公式测算船舶采用依次进闸和并排成组两种组织方式下三峡船闸日运行闸次数,为挖掘三峡船闸运行效率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针对三峡枢纽航运扩能后续待闸锚地建设问题,基于通过能力分析、运量预测、过闸规划船型等前期成果,通过经验公式和排队论方法分别对枢纽上下游待闸锚地所需泊位数进行分析测算,同时研究分析两坝间待闸锚地容量需求。三峡坝上、葛洲坝坝下锚地需满足96艘船舶待闸,两坝间上下行待闸锚地均需满足28艘船舶待闸。结合三峡枢纽河段锚地设置现状、未来通航交通组织需求,研究提出了待闸锚地规划建设方案,旨在为三峡枢纽航运扩能后续待闸锚地规划建设提供方案参考,更好满足船舶待闸需求,发挥枢纽航运效益。  相似文献   

8.
三峡近坝河段船舶待闸锚地运行管理直接影响三峡枢纽通航建筑物高效运行。本文结合待闸锚地设置与管理现状,呈现待闸锚地管理的关键环节,并研究提出各关键环节的操作要领。  相似文献   

9.
为更好满足三峡枢纽河段大通航、大安全新发展的需求,增强三峡枢纽河段通航安全综合监管能力。本文立足三峡通航数据采集及应用现状,结合三峡河段航道水文条件及过闸船舶通航形势,分别从船舶流量趋势预测、水文气象趋势预测、通航安全形势预测、待闸船舶动态预测四个方面着手,深入研究其在实现三峡河段智能监管背景下的决策应用需求,为下一步三峡通航监管智能平台的开发建设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0.
在对靠船墩待闸船舶和靠泊浮式导航墙船舶进入一闸室进闸时间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浮式导舷墙这种靠泊方式和一闸室待闸船舶向二闸移泊时,靠船墩待闸船舶同时进入一闸室待闸两种方案,同时介绍了方案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三峡枢纽的建成,上游库区航道明显改善,过闸货运量快速增多,船闸通过能力和过闸需求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三峡通航成为制约长江航运进一步发展的节点。从船闸快速检修技术、船闸运行组织、升船机运行维护等方面提出技术研究方案,以进一步提高三峡、葛洲坝船闸、升船机通过能力,开创三峡通航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针对在役船闸因采用同步移泊方式提升运行效率而需要增加或延长导航墙的问题,介绍在役船闸增设2种导航墙结构与其施工方案。以葛洲坝2#船闸和三峡船闸为例,对在役船闸增设2种导航墙结构及其施工流程进行详细阐述。结果表明,对比于传统导航墙结构与施工方式,这2种导航墙结构与其施工方案能够满足运行需求,同时有效减少工期且不影响施工期船舶通航,为大多数在役船闸增设导航墙提供对自身运行影响更小的结构。  相似文献   

13.
耿希明 《水运工程》2015,(5):161-164
三峡船闸钢闸门防腐是制约船闸检修工期的主要因素。钢闸门腐蚀的主要原因是电化学腐蚀。分析阴极保护技术和涂层防腐技术的机理和优缺点,认为三峡船闸钢闸门防腐既治标又治本的最佳方法是阴极保护技术和涂层保护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14.
宁武  李君  宣国祥  郭超  黄岳 《水运工程》2017,(10):154-159
红花二线船闸是广西西江黄金水道首批重点建设项目,是提升柳江及西江通航能力、实现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的重要工程,其闸室规模与三峡船闸一致、工作水头近20 m、输水能量巨大。结合工程特点,选择了闸底长廊道侧支孔输水系统,设计了输水系统具体布置,并提出采用汇合廊道改善单边阀门运行输水流态的措施。通过比尺为1∶30的物理模型试验,对不同阀门运行工况下输水系统水力特性、闸室船舶停泊条件、进出水口水流条件等开展研究,推荐了使水力指标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的阀门开启方式。  相似文献   

15.
张银婷  彭享文  陈新 《水运工程》2020,(12):131-135
三峡升船机布置在三峡枢纽左岸,北侧与三峡船闸相邻,右侧与三峡电厂毗邻。与国外升船机布置在人工运河上相比,三峡升船机布置在天然航道上,且地处三峡船闸和三峡电厂中间。受枢纽防洪调度、发电调度及三峡船闸运行的影响,不同时期的水情变化对三峡升船机的运行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三峡升船机全年不同时期的上下游水情特点进行分析,并采用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水位变化对上下闸首工作门门位调整的影响及水位波动导致的水位变幅超限及调整船厢水深次数增加的规律。最后,从运行管理的角度提出加强与调度部门的联系、加强水位数据的运用分析及进一步探索运行操作技巧3个运行应对建议,以期提高运行人员对水位变动的应对水平。  相似文献   

16.
张杰  罗宁 《水运工程》2017,(7):145-148
葛洲坝1号船闸由于与三峡船闸匹配运行,船舶实行导航墙待闸,下行船舶在导航墙停靠时距离人字门较近,而且下行船舶首船进闸后停靠位置与下闸首人字门距离较近,都具有碰撞人字门的风险。针对葛洲坝1号船闸人字门存在被碰撞的风险,结合上、下闸首的现场情况分别就上、下闸首人字门增设防撞设施方案的可能性进行分析,提出提升式、侧开式和下沉式等方案,并讨论各方案实现的可能性、优势及不足,为船闸人字门防撞安全设施的方案设计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带中间渠道船闸运转方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中间渠道的分散梯级船闸是高坝通航建筑物的布置型式之一,它具有调度灵活、通过能力大等特点。但其上下级船闸采用不同运转方式时,所产生的非恒定流水流条件十分复杂,严重时将影响船舶(队)停泊和航行条件,还会对船闸运转及人字闸门产生不利影响。通过1:40的水工概化模型试验,对断面为规则的矩形中间渠道进行了上下级船闸单独、同时与错时灌泄水3种运转方式渠道内的水力特性研究,否定了船闸同时运转方式;对渠长2 000 m和1 400 m在特定条件下的船闸错时运转方式,找出了最佳错开时间;对3种运转方式的水力要素进行综合对比后,最终推荐采用先泄后灌运转方式。  相似文献   

18.
裕溪一线船闸扩容改造工程首次将三角闸门的应用口门宽度提高至34 m。为提高船闸的运行效率、充分发挥三角闸门动水启闭的优势,开展了大型三角闸门门缝输水运用条件试验研究。以三角闸门的水动力特性和船舶停泊安全为依据,研究提出裕溪新船闸大型三角闸门门缝输水的运用条件:1)三角闸门采用门缝输水应尽可能在1 m水头差以内开启;2)闸门开度应控制在1 m以内;3)随着水头差减小闸门开度可进一步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