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基于广西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模糊数学评判方法,对广西贺州市某二级公路边坡岩质崩塌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预测评估。评估结果表明:该公路遭受岩质崩塌地质灾害危险性大的有3个路段,占线路总长的20%;岩质崩塌危险性大的区域不仅分布在地形起伏大的深挖路段,还与线路走向和边坡岩体结构面的组合关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川渝地区山地油气管道的主要地质灾害,现场勘察该地区某2条天然气管道的44个地质灾害点,统计分析得出该地区管道的主要地质灾害是崩塌和台田地水毁。分析2种主要地质灾害的产生机理,提出了治理措施。结果表明:对于川渝地区山地管道,必须重视崩塌和台田地水毁,提前采取相应的防控对策,防止对管道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层次分析法,对贺巴高速公路来宾至都安段公路工程建设中的自然斜坡岩质崩塌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预测评价,分析得出崩塌易发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结构面和坡向组合关系、工程活动强度、周边同类灾点规模、破碎程度等,其中应将结构面和坡向组合关系作为重要的地质选线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4.
文章结合正在施工的河池至百色高速公路土建工程№10合同段K138+260~K138+330段边坡防护工程,详细介绍了高边坡崩塌和岩堆地段公路路基的施工技术,及崩塌和岩堆地段的施工工艺原理和特点,并对路基施工时需要采取的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为类似边坡防护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西部地区公路地质灾害监测预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地区公路地质灾害监测预报技术研究”项目针对西部地区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监测预报及地质灾害安全管理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形成了公路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监测预报成套技术,建立了公路地质灾害数据标准,构建了“基于GIS的公路地质灾害监测预报信息系统”平台,实现了公路地质灾害监测实时分析处理和动态预报,为地质灾害综合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分析山体滑坡、山体崩塌、地面坍塌等公路施工中常见的地质灾害,介绍了公路施工中常见的地质灾害勘探方法,提出公路工程施工中常见地质灾害防治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对崩塌、滑动、弯曲倾倒、溃屈以及泥石流等常见的山区公路边坡病害进行了分析;利用有限元方法对边坡稳定性进行了量化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8.
论述青海省公路建设中的地质灾害问题,主要包括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湿陷性黄土和冻土以及在公路建设中人为引起的地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公路工程地质环境问题的工程对策。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调查分析广西干线公路地质灾害的类型、发育特征与形成机制,采用定性、半定量的方法,对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等典型灾种的易发性开展分段评价,为做好典型地质灾害防治决策、保障公路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京沪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莱芜至临沂段岩质高边坡为例,对其倾倒型破坏类型进行分析,本文通过直观分析和实际调研,得出了岩质边坡特征和致灾机理,以沿线三处边坡为例进行分析认为:(1) K551+714~552+115左幅边坡发育有一组反倾结构面,边坡稳定性较差,容易发生倾倒破坏;(2) K565+914~566+587左幅边坡属反倾结构面,存在多条节理裂隙切割层面边坡稳定,滑动的可能性小,局部可能出现落石、崩塌等现象;(3) K593+260~593+555右幅边坡为顺倾结构面,岩体风化不均,局部节理裂隙发育。局部可能出现掉块、崩塌等现象。  相似文献   

11.
《西部交通科技》2010,(6):I0006-I0007
受特大地震、极端天气事件等因素影响,我国部分地区在建和已建公路、铁路沿线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仍呈多发频发趋势。日前,国土资源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公路和铁路沿线地质灾害防范工作的通知》,  相似文献   

12.
喀斯特山区公路隧道施工地质灾害处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喀斯特山区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洞口滑坡、崩塌、偏压,洞身冒顶塌陷、突泥涌水、溶洞及变形等各种地质灾害处治方案制定成为隧道施工的关键。文章结合广西六寨至河池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中发生的地质灾害实例,探讨了喀斯特山区公路隧道施工地质灾害的处治方案。  相似文献   

13.
山区道路交通量低,却常因具有社会发展与灾害防治的需求,需投入大量的养护资源。文章依托弄福公路工程实例,根据该公路路线以及崩塌、蚀沟等发育位置,选择公路线形及结构型式变化较大区段,探讨公路养护受环境与工程地质因素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灾策略。  相似文献   

14.
公路路基边坡失稳会造成路基破坏,出现滑坡、崩塌、剥落、断裂等现象,影响公路的正常使用,也给行车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文章从地质因素与非地质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响路基边坡失稳的主要因素,阐述了公路路基失稳的主要防治措施,并结合工程案例,介绍了挖台阶法的具体施工应用与效果。  相似文献   

15.
贵州黎平至洛香高速公路为浅变质的变余砂岩与板岩,构造发育,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局部产生滑塌、崩塌现象。文章以该工程为例,分析了该路堑边坡存在的典型破坏型式,提出采用以骨架防护、生态植草为主的坡面防护和以挡土墙、锚杆框架、锚索框架为主的坡体防护等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延长气田集输干线输气管道主要敷设于黄土高原地区,地形起伏较大,延河及支流、支沟纵横交错。管道在该类地区易遭受沟头前进、崩塌、岸坡冲毁等灾害的威胁,严重影响管道安全运行。文中在分析该类地区常见水害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水害治理的经验,提出了针对黄土冲沟、黄土崾岘、高陡坎、河流侵蚀等特殊地段的水害治理方法,供其他黄土地区管道的设计、建设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研究梧州至柳州高速公路猛京危岩体所处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危岩体地形及裂隙发育特征以及失稳的内外因素,定性分析该危岩体稳定性较差,并对猛京危岩体稳定状况定量计算,同时针对猛京危岩体失稳的具体特征,提出了陡崖上部崩塌体采用SNS被动钢丝绳网防护、中部堆积体采用深层仰斜式排水孔,猛京特大桥10#墩柱防撞加固的联合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8.
喷锚网技术是一种常见的公路边坡防护技术,其可有效提高公路边坡的刚度和强度,避免出现岩土侧向变形、坍塌等事故。此种技术适用于岩性较差、强度较低、岩石容易风化以及局部存在崩塌或落石的公路边坡中。鉴于此,对喷锚网技术的应用原理、适用范围等进行了介绍,同时还探讨了喷锚网技术的具体施工应用方法,以期实现公路工程的平稳、安全实施。  相似文献   

19.
自然环境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路线选取;路基强度和稳定性;路面稳定性和耐久性;公路主要自然病害(包括冻融、翻浆,雪害、风沙害,崩塌、滑坡、地震灾害等);施工条件和养护、运营环境五个方面,文章从这五个方面出发,分析自然条件和公路工程的关系,提出公路区划中地质地貌环境参数,水热状况环境参数两大方面的环境参数,阐述了环境参数的提出过程,为公路三级区的划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长白山南景区地质灾害频发,尤其是景区公路沿线边坡上部的危岩体较为发育,易发生崩塌落石灾害,对过往游客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为保证长白山南景区顺利运营,拟修建棚洞对景区鸭绿江大峡谷段公路进行防护。在棚洞设计满足基本防护功能的同时融入长白山地区建筑风格的特征,使其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并通过冲击数值模拟验算验证了设计棚洞在危岩体冲击下的稳定性,说明了该棚洞设计方案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