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公路高边坡施工期的稳定性监测情况,通过对施工期间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边坡的变形和位移情况,以及可能的稳定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施工期间边坡的稳定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施工期间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路堑高边坡施工阶段开挖过程及锚杆加固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文章以广西某高速公路90 m高路堑边坡工程为例,采用Midas GTS软件建立边坡三维模型,分析了开挖过程中锚杆加固前后边坡位移场及稳定性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边坡自上而下开挖,各特征点的水平位移和竖向沉降逐渐增大,且竖向沉降整体上高于水平位移。无支护状态下,边坡开挖稳定性系数由1.59逐渐下降至1.24;锚杆支护状态下,随边坡开挖步数增加,潜在滑动面由局部浅层破坏转化为整体性深层失稳,边坡稳定性呈先下降后回升、随后逐渐降低的趋势,最终安全系数为1.39。采用锚固加固措施可有效抑制边坡变形,提高边坡的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高边坡路堑边坡防护结构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文章采用现场监测法对边坡稳定性进行监测与评价。分析监测结果得出,高边坡施工前期位移变化速度快、位移量大,后期逐步趋于稳定;土压力在防护后迅速下降并达到稳定状态,虽然受到了降雨条件的影响,但边坡坡体总体处于稳定状态,说明防护结构设计合理,但在雨季仍需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4.
5.
为提高山区公路工程建设水平,首先总结高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随后分别探讨高边坡稳定性的定性分析和计算方法,最后以某山区公路施工过程中遇到高边坡坍塌、变更设计后开挖形成的高边坡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软件FLAC3D建立计算模型,计算天然状态和降雨工况下膨胀土路基边坡安全系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预应力锚索框架梁加固后的高边坡安全性满足规范要求,设计变更方案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6.
研究以青藏高原地区某滑坡为例,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地质钻探及室内试验等方式,确定了该滑坡形态特征以及分析了其变形破坏机制,并采用传递系数法定量评价了分别在自重、自重+暴雨状态和自重+地震3种工况下的稳定状态,其结果可为该区域及同类滑坡的治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指导。 相似文献
7.
8.
10.
为进一步明确预应力锚索在边坡治理工程中的应用,选取某市政道路工程的一段边坡治理施工项目作为研究案例,详细阐述了预应力锚索技术在市政道路边坡中的应用要点,进而不断提升高边坡防护的施工质量,为同类型工程建设做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1.
《现代隧道技术》2018,(6)
地铁附属结构施工时受场地及工期影响往往采取爬坡开挖方式。为了确定其掌子面的安全状态,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爬坡开挖与水平开挖下掌子面的稳定性。其中,采用极限分析上限法掌子面破坏区假定,对比分析了爬坡开挖与水平开挖的破坏区影响范围及位置;采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爬坡与水平开挖不同工况下等值应变区的位置和掌子面水平位移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隧道爬坡开挖造成的影响区范围略大于水平开挖,影响区位置比水平开挖略低;掌子面0~1/3高度范围内爬坡开挖引起的水平位移比水平开挖略大,掌子面1/3高度以上范围内略小;爬坡与水平开挖下掌子面最大水平位移均位于掌子面1/3高度处,且爬坡开挖下掌子面变形并不大于水平开挖;在不考虑超前支护的情况下,爬坡与水平开挖的掌子面稳定性基本一致,而在选取适宜的超前支护措施前提下,能够保证掌子面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为确定高速公路高边坡加固效果,本文以某高速公路砂岩及炭质砂岩高边坡加固为工程背景,采用折线滑动法进行稳定性分析,结合节理结构面调查情况赤平极射投影图对边坡加固进行设计,并对拟采用的加固方法结合土质进行验算,得出加固稳定系数大于1.25。然后对施工期间所采用的监测手段进行布置,利用长时间的现场实测数据与设计要求进行对比来反映实际加固效果,最后提出水平位移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方程,对未来边坡位移发展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边坡累计水平位移在5~10 mm,测斜位移随深度增加也逐渐变小且基本保持稳定状态,即边坡设计加固合理,符合规范要求,边坡加固效果良好。拟合方程R2≈98%,拟合度良好,与实际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3.
《交通节能与环保》2020,(3)
文章以广昌至吉安高速公路某标段弃土场高边坡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暴雨扰动下弃土场高边坡的安全稳定性,运用毕肖普(Bishop)法、摩根斯坦-普赖斯(Morgenstern-Price)法和瑞典圆弧(Ordinary)法计算,使用Geoslope软件模块,建立边坡分析模型,模拟分析连续1 h、6 h、24 h、72 h的极端暴雨工况下,弃土场高边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天然工况下处于稳定状态的弃土场高边坡,在暴雨工况下,内部开始出现微小滑弧,随着雨水内渗,滑弧逐渐增大,而后形成清晰滑面,滑面呈S型,形成清晰滑面后,降雨会使滑面面积继续增大,贯通之后边坡滑塌。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文章以某公路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Midas/GTS有限元程序对其施工过程进行二维弹塑性数值模拟,分析得出施工阶段隧道围岩位移、应力的变化规律和开挖引起的塑性区,以及初期锚喷支护结构所产生的内力,为公路隧道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9.
以某高速公路软岩隧道施工为例,通过采用大型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数值分析模型,对采用三台阶预留核心土开挖过程中不同支护阶段的隧道位移进行了监测,并重点分析隧道不同埋深对其位移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隧道开挖过程中拱顶沉降最大,隧道埋深30 m时上台阶、中台阶、下台阶以及全部初支完成后的拱顶位移分别为7.72 mm、9.14 mm、10.06 mm和11.38 mm,各阶段沉降均在控制范围内;隧道开挖过程中,上台阶开挖过程中产生的位移最大,其次是中台阶开挖,隧道埋深30~60 m范围内时,二者位移量之和约占总沉降量的80%;随着隧道埋深的增大,各阶段的隧道位移均增大,相比于隧道埋深30 m时,隧道埋深60 m和90 m时的竖向位移分别增大了46.6%和81.3%,水平位移分别增大了57.8%和103.6%,其中核心土开挖对隧道水平位移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