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北京地铁5号线崇文门站需下穿既有地铁2号线崇文门北京站区间隧道,为保证既有地下铁道正常运营和地下结构的安全,需严格控制车站施工所引起的地层位移。根据崇文门站的暗挖施工的监测资料和既有区间结构的实际情况,计算和分析下穿情况下2号线区间结构的受力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2.
新建盾构隧道下穿既有地铁线路施工时会引发交汇段地表沉降叠加,对既有地铁线路运营安全产生威胁。本文以成都砂卵石地层新建地铁6号线盾构始发段下穿既有3号线施工为例,针对盾构在始发端头下穿施工时存在的建压困难、沉降控制难度大、施工安全风险高等难题,采用了始发延长钢环密封保压、中盾注浆盾构间隙、辅助注浆纠偏、自动化实时监测等技术措施及管理手段,顺利通过下穿既有地铁。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地铁建设的快速发展,地铁盾构隧道越来越多地需要穿越建(构)筑物、河流、管线等风险源。针对成都地区特殊的富水富含大粒径漂石、砂卵石地层条件下,有关盾构长距离下穿风险源控制施工技术方面的相关研究及信息搜集反馈工作还相对比较匮乏,同时又无类似施工经验可供借鉴,施工难度极大。成都地铁6号线尚锦路站至红高路站盾构区间工程与水文地质环境较为特殊,结合地质补勘及高分辨率隧道超前预报系统进行风险源统计筛查,针对该区间长距离下穿老旧承压污水管,下穿河渠、桥梁等风险源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并付诸实践,保证了地表及周边建筑物的稳定,有效地避免了事故的发生,为出土量难以控制的类似地层盾构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北京地铁9号线六里桥东站~六里桥站区间左线隧道下穿莲花池长途客运站4层办公楼,下穿段为浅埋暗挖法单线马蹄形标准区间隧道,所处地层为砂卵石层,现况地下水位于隧道底以下,下穿期间客运站正常运营。对本区间下穿楼房专项保护设计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5.
武汉地铁7号线湖新区间下穿既有长江隧道工程,湖新区间采用盾构法修建,为避免地铁七号线建设对运营中的武汉长江隧道造成不利影响,采用数值模拟计算对地铁7号线的湖北大学站~新河街站区间隧道与武汉长江隧道的相互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铁施工会对既有长江隧道产生一定影响,但影响较小,技术方案基本可行,可为类似隧道下穿工程提供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北京地铁九号线浅埋暗挖区间隧道下穿马草河为例,浅谈区间隧道在砂卵石地层中穿越河流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7.
结合西安地铁5号线南稍门站—文艺路站盾构区间下穿地铁2号线施工实践,对盾构下穿既有运营隧道施工过程中隧道变形控制进行试验研究。通过现场施工试验及现场监测,研究分析既有隧道变形规律,提出盾构掘进施工参数动态取值范围和既有隧道变形控制技术措施,从而保证地铁2号线正常运营。  相似文献   

8.
地铁新线区间隧道下穿地铁既有线的二衬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地铁10号线国贸站一双井站区间暗挖段下穿北京地铁1号线国贸站一大望路站区间为例.阐述地铁新线下穿段二次衬砌施工时,为保证地铁既有线的沉降控制标准,采用保留初支结构竖向临时支撑,并改进支撑处防水工艺的二衬施工技术,可为类似工程设计及施工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在建的兰州地铁1号线穿黄工程段为基础,对兰州地铁1号线世纪大道站—马滩站区间穿黄工程的特点进行了深入研究,重点分析了泥水盾构机的主要系统设计、盾构机掘进功效以及盾构机设计优化等,阐述了在富含水、砂卵石及漂石地层中盾构机设计应注意的事项和施工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以北京地铁6号线平安里站—北海北站矿山法区间下穿地铁4号线既有盾构区间特级风险源工程为背景,介绍了WSS深孔注浆工法在矿山施工地层超前加固中的应用,实践证明采用WSS工法对隧道土体进行超前加固,有效控制了既有线结构的沉降,保证了既有线结构的安全,同时,该次矿山法区间成功下穿盾构区间为北京市轨道交通工程的首次,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1.
北京地铁5号线下穿既有铁路的隧道施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北京地铁5号线蒲黄榆站至天坛东门站区间隧道下穿京山铁路的工程实例,介绍在砂、土地层条件下地铁隧道下穿铁路路基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2.
王献 《铁道建筑技术》2011,(Z2):179-182
北京地铁九号线,全部为地下线,九号线穿越地层为砂卵石地层,区间隧道在六里桥站—太平桥站区间下穿莲花池客运站,采用工法为浅埋暗挖法,由于超前小导管打设困难,通过试验分析采用自进式锚杆超前支护方式,及时背后注浆,较好地控制了了地表沉降,地表建筑物沉降在6 mm以内,为浅埋暗挖法在砂卵石地层中穿越重大风险源积累了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13.
杭州至海宁城际铁路余杭高铁站~许村镇站区间盾构隧道下穿杭州运营地铁1号线区间隧道,竖向净距仅3.2m。需要研究合理控制盾构掘进地层损失率,保障地铁运营区间隧道的沉降值在安全允许范围内。为此利用FLAC3D三维有限元软件计算分析了盾构隧道施工对运营地铁区间的沉降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沉降量与地层损失率密切相关,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地层损失率在5‰以内,可减小对已运营地铁隧道变形的影响。施工监测数据结果表明,沉降分析及控制要求是安全合理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杭州地铁5号线滨康路站~青年路站区间盾构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地铁1号线软土地质为背景,通过现场试桩试验和实际施工过程的监测数据分析,提出适用于杭州软土地层的MJS施工参数及施工工序.结果 表明:对既有隧道进行MJS加固建议选择“半圆”加固方式,并合理延长相邻桩的施工间隔时间,优化施工工序;在采用MJS加固后,既有隧...  相似文献   

15.
李媛 《都市快轨交通》2014,27(5):76--79
北京地铁7号线崇文三里河站——磁器口站区间东侧下穿既有5号线磁器口站,为保证既有线路运营,对新建线路采用下穿既有车站深孔注浆技术达到加固土体的目的,并加强了地层的自稳能力;为保证新建线路的施工安全,针对风险源和既有5号线制定保护措施.结果表明,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周边风险源、既有线路采取保护措施是确保整个施工过程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由于轨道交通多建设在城市的核心区,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穿越既有运营地铁工程进行换乘。本文以北京地铁17号线东大桥站下穿既有地铁6号线区间隧道为背景,介绍了新建17号车站的周边复杂情况和工程的重难点。针对工程难点进行了方案比选,论证了近距离侧穿既有线工程的施工方法。施工中采用深孔注浆超前加固地层,以减少群洞开挖沉降叠加效应,袖阀管跟踪动态补偿注浆,并采用自动化实时监测技术等多种综合措施进行风险控制,较好地控制了既有地铁6号线区间结构变形,确保了既有地铁区间结构和轨道的稳定及列车运行的安全,对类似工程项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盾构机被困是地铁隧道施工中的重大风险之一。成都地铁5、6号线区间隧道多位于漂卵石地层,由于该地层漂石含量多、粒径大,盾构机掘进时极易发生刀盘卡停现象,而且采用盾构机脱困扭矩不易直接脱困,严重影响盾构机正常掘进。文章以成都地铁5、6号线区间隧道施工为例,对大粒径漂卵石地层盾构机被困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预防刀盘卡停及刀盘脱困的多项技术措施,详细介绍了惰性砂浆置换和膨润土泡仓刀盘脱困技术方案的实施,总结了应用效果,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富水砂卵石地层盾构换刀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都地铁1号线盾构隧道工程主要穿越地层为砂卵石地层,砂卵石对盾构机的刀具磨损较为严重,为保证盾构掘进的正常进行,需要频繁更换刀具。通过对成都地铁1号线施工中的几种盾构换刀方案进行比较,提出了富水砂卵石地质情况施工中合理换刀方案。  相似文献   

19.
建筑物下浅埋暗挖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北京地铁 5号线崇文门站—东单站区间右线渡线隧道下穿地表建筑物 ,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 ,在该段复杂的施工边界条件及约束条件下 ,施工难度极大。介绍地层沉降控制 ,以及隧道接近既有建筑物施工技术及特殊条件下地表建筑物防护技术  相似文献   

20.
北京地铁6号线平安里站—北海北站区间采用矿山暗挖法下穿既有地铁4号线,为保证既有4号线运营安全,应用远程自动化监测系统对既有4号线的隧道结构及线路进行实时监测,通过施工期间的实时监测,快速反馈信息,指导施工,保障了新建6号线的顺利下穿和既有4号线的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