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为研究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掌握水泥、RAP料等对其影响规律,利用重型击实方法成型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分析水泥用量、RAP用量的变化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干湿劈裂强度比、稳定度、残留稳定度、抗压回弹模量及粘聚力等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随着水泥用量的增加,干湿劈裂强度比和残留稳定度值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二者存在最佳用量范围,而稳定度值呈增加趋势;随着RAP用量的增加,劈裂强度指标、抗压回弹模量指标和粘聚力指标均呈下降趋势,稳定度指标呈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综合分析可知,通过掺加适量的水泥能够改善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而RAP料的最大用量需要依据相关试验进行优化确定。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性能,依托实际工程,对再生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及高温性能进行研究。通过单轴压缩试验得出,随着RAP掺量增加,乳化沥青再生混合料力学性能逐渐降低,水泥掺量为2%,混合料力学性能最佳;通过高温车辙试验及小梁弯曲试验,研究再生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和低温性能,试验结果得出:随着RAP掺量增加,乳化沥青再生混合料高温性能、低温性能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3.
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是由热再生技术与冷再生技术发展而来的新型路面材料,文章通过冻融劈裂试验、低温弯曲试验和车辙试验对不同质量分数(0、10%、20%、30%、40%、50%)的RAP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低温抗裂性能及高温稳定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RAP掺量的增加,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冻融劈裂强度比先增大后减小,并在RAP质量分数为30%时达到最大;RAP质量分数为30%时,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低温稳定性最好;随着RAP质量分数的增加,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逐渐变好,当RAP质量分数这超过30%时,所添加的新沥青减少,其很难与废旧沥青更好地渗透互溶,使集料间的骨架结构密实程度变差,高温性能降低,因此初步建议路用温拌再生沥青中RAP材料的质量分数不宜超过30%.  相似文献   

4.
文章根据AC-13、AC-20的材料组成,选用合理的RAP掺配方案和掺配方法进行试件成型,并通过冻融劈裂强度、应变能密度和车辙试验,研究不同RAP掺量下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低温性能和高温稳定性。结果表明: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冻融破裂强度比大于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随着RAP掺量增加,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先增后降,RAP掺量为40%时冻融破裂强度比达到最大值;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与普通沥青混合料大体处于同一水平;随着RAP掺量增加,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高RAP掺量SMC常温改性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优劣,文章取定RAP掺量为60%,确定60%RAP掺量的高RAP掺量SMC常温改性再生沥青混合料油石比,采用车辙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和低温弯曲试验对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水稳定性和低温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60%RAP掺量下SMC常温改性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为规范要求限值的近2.3倍,残留稳定度和冻融劈裂强度比略高于规范要求限值,破坏弯拉应变为规范要求限值的1.5倍以上。由此可见,SMC常温改性剂在降低混合料生产拌和温度的同时还具备再生剂效果,掺入SMC常温改性剂后的再生沥青混合料中RAP掺量可提高至60%。  相似文献   

6.
为系统、全面地研究固化风积沙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和耐久性,文章以毛乌素沙地的风积沙为主要筑路材料,采用水泥、石灰、石膏和KL-ST76固化剂稳定风积沙,确定了四种混合料最佳配比,并对四种配比混合料的力学性能(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和抗压回弹模量)、抗冻性能、抗干缩性能以及抗温缩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KL-ST76固化剂稳定风积沙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及抗干缩性能、抗温缩性能明显高于其他三种配比混合料;四种配比混合料的抗冻性能相近。  相似文献   

7.
再生沥青混合料受原路面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 RAP)矿料级配、旧沥青含量和结团率变异的影响,容易出现强度性能不稳定的情况,影响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推广应用。针对该情况,生产前对RAP材料进行破碎筛分的预处理,可有效减小RAP组成的变异性,从而减小再生沥青混合料强度性能的变异性。因此,为研究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中RAP组成的变异性及其控制方法,本文以级配偏离度和变异系数为评价指标,讨论破碎筛分前后RAP的矿料级配、旧沥青含量和结团率的变异性与再生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劈裂抗拉强度变异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进行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可通过降低变异性较大档次、提高变异性较小档次RAP掺量的方式,达到减小再生沥青混合料材料组成变异性的目的,从而减小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强度性能变异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贵州省瓮安至江口高速公路路面项目水泥稳定碎石工程为载体,通过大量的室内试验研究,分析了水泥稳定碎石不同水泥剂量、不同龄期以及不同级配与其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抗压回弹模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无论哪种级配类型的混合料,随着水泥剂量的增加,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抗压回弹模量都呈显著的增长趋势;而且随着龄期的增长,抗压强度也随之增加;(2)无论哪种级配类型的混合料,无论哪种水泥剂量,随着龄期的增长,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也随之增加;(3)悬浮密实型级配混合料在各种水泥剂量下其7天龄期的抗压强度都比骨架密实型级配混合料的强度大,但其后期强度增长较慢;(4)在水泥剂量一定的前提下,骨架密实型级配混合料的7天、28天、90天龄期的劈裂强度较小,悬浮密实型级配的劈裂强度较大;(5)在水泥剂量一定的前提下,悬浮密实型级配混合料后期抗压回弹模量较大。  相似文献   

9.
文章结合省道S202线K79+000~K103+000路面维修工程实例,针对RAP铣刨料冷再生混合料的原材料和级配,分析该混合料的强度影响因素,主要有乳化剂的类型和掺量、乳化沥青的掺入量和水泥的掺量,并通过空隙率、劈裂强度和60℃动稳定度的指标规律变化,确定出各影响因素的合理掺量范围,为省道S202路面维修工程项目提供了试验依据,也为同类冷再生修补施工工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乳化沥青稳定再生集料混合料对比试验,分析采用不同的乳化沥青剂量,以及采用掺加2%水泥和不掺水泥两种类型混合料对乳化沥青稳定再生集料的稳定度、流值、抗压强度、抗压回弹模量等性能指标的影响,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材料再生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聚氨酯灌缝材料性质变化对修复沥青路面性能的影响规律,文章采用低温劈裂试验、低温弯曲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对不同聚氨酯含量的灌缝材料修复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性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聚氨酯灌缝材料对沥青路面裂缝修复具有显著改善作用,随聚氨酯含量的增加,其低温抗裂性能、低温拉伸性能和水稳定性能均显著提高,其中对残留稳定度的改善效果最佳、最大弯拉应变居中、劈裂抗拉强度最差;当聚氨酯含量为20%时,修复后的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不满足规范要求,聚氨酯含量40%时,其劈裂抗拉强度、最大弯拉应变、残留稳定度和冻融劈裂强度比恢复率均达到85%以上;聚氨酯灌缝材料中聚氨酯含量适宜范围在40%~50%,对沥青混合料性能改善效果均高于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玻璃纤维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文章介绍了路用玻璃纤维的原料选择和表面改性工艺,并通过车辙试验、小梁低温弯曲试验、冻融劈裂试验,研究不同掺量下玻璃纤维对混合料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掺加玻璃纤维可以有效改善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但是随着掺量增加,改善作用存在上限;掺加玻璃纤维可以提高沥青混合料在低温时的弹性和抗变形能力,但是对弯拉强度没有帮助;玻璃纤维掺量为0.2%时能够显著提升混合料的劈裂强度和水稳定性,但是掺量过多会导致混合料水稳定性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3.
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强度高、密实度大的优异材料,文章对其高低温性能展开了研究,以水泥、沥青、纤维三个影响因素设计正交试验,通过对混合料的抗压试验、高温车辙试验、低温抗裂试验得到水泥、沥青、木纤维最佳的设计掺量.试验结果表明:当水泥、沥青、纤维用量分别取3.5%、3.5%、0.4%时,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的抗压、抗剪性...  相似文献   

14.
为优化大粒径沥青混合料LSAM的路用性能,文章进行了改进大型马歇尔试验、高温抗车辙试验、劈裂试验及水稳定性试验,并通过改变矿料级配、集料公称最大粒径及试验温度等因素,对LSAM各项性能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公称最大粒径的变化对LSAM的高温性能影响显著,对其他路用性能指标影响较低;公称最大粒径的增加提高了LSAM的动稳定度指标;采用间断级配LSAM有助于提高动稳定度指标,但对于冻融劈裂强度比指标、劈裂强度指标,采用密级配结构更有利,且随环境温度的增加,不同级配的LSAM抗压回弹模量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5.
在沥青混合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硫磺改性剂可以增强混合料的强度及抗变形能力。文章通过抗压试验、劈裂试验、贯入剪切试验、弯曲试验对硫磺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及抗变形能力进行了研究,并从力学性能角度分析了硫磺改性剂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沥青混合料添加硫磺改性剂后,强度及抗变形能力增强,抗弯拉强度及抗弯拉变形能力下降,即添加硫磺改性剂的沥青混合料强度、刚度增强,但柔韧性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高掺量、低温度条件下的再生利用,文章在RAP沥青及集料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利用3G温拌剂及芳烃油配制温再生剂,分析再生沥青黏温曲线特性及再生沥青混合料空隙率的变化情况,确定拌和、压实温度,对RAP掺量分别为50%、60%和70%的再生沥青混合料进行车辙试验、小梁弯曲试验及冻融劈裂试验,评价其路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再生剂掺量为8%时,最低拌和及压实温度分别为140℃和118℃;当RAP掺量增加时,再生后的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增强,低温稳定性及水稳定性降低;当RAP掺量为50%和60%时,温再生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良好,低温稳定性及水稳定性符合规范要求;而当RAP掺量达到70%时,其低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已不满足规范要求。建议所研发的温再生剂RAP最大掺量为60%,压实最低温度为120℃。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价橡胶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对橡胶沥青AR-AC13、改性沥青SMA-13及改性沥青混合料AC-13分别进行了车辙试验、低温小梁弯曲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及四点弯曲疲劳试验,通过动稳定度、弯拉应变、劈裂强度比及疲劳寿命等指标对比评价它们的高低温、水稳定及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18.
本文依托龙大高速公路大修工程,通过沥青路面回收料(RAP)性状评价、矿料的级配分析、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高比例RAP配合比设计与检验等步骤,较系统地研究了用马歇尔设计方法,进行了多个RAP掺量下的路用性能试验。分别进行了车辙试验、浸水马歇尔、冻融劈裂试验、弯曲试验等。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旧料掺量的增加,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有所改善;高比例RAP下其水稳性随着RAP掺量的增大变化不大;掺加再生剂后其低温性能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沥青路面施工的水平,以工程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对冷再生RAP技术进行分析,从原材料的检测、级配、性能检测等方面,分析不同RAP比例下的混合料性能。经过研究分析发现,在RAP加入比例不断增大的情况下,沥青最佳含量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马歇尔稳定性也是先升高后降低,流值会有所增大,马歇尔模数降低。在RAP加入沥青混合料后,高温性能、水稳定性有所降低,但是加入添加剂后残留稳定性以及劈裂强度提高20%左右。实践表明,将RAP加入比例控制在20%~30%之间可以达到最佳状态,满足沥青路面的性能需要。  相似文献   

20.
强度和耐久性是限制多孔沥青混合料应用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大量试验证明OGFC-13的抗压回弹模量、抗剪强度、残留稳定度及疲劳作用次数与其压实度密切相关,提高压实度能有效提升多孔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和耐久性。为提高多孔沥青混合料压实度,对GTM压实OGFC-13进行了深入分析,确定垂直压力,通过设置不同旋转基准角,并检验其成型试件相关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