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从电芯、模块和系统总成这3个层次分别介绍了动力电池系统高压电绝缘设计和绝缘测试的方法与要求,并简单介绍了新能源汽车实时高压电绝缘电阻检测原理。  相似文献   

2.
绝缘性能是汽车用插接器的重要电气性能,不合适的绝缘性能可使汽车用插接器工作时产生漏电、击穿等现象。本文分析了汽车用插接器绝缘性能的影响因素、性能测试中的常见问题,提出了测试环境对测试结果影响的解决办法以及绝缘介电强度测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以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系统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动力电池系统总成、电池模块和电芯3个层面设计相应实验测试验证电池系统的性能,尤其是系统安全性能的验证。并针对动力电池系统非安全性能和安全性能的测试验证,提出动力电池系统测试验证结果的评价方法,为开发安全可靠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4.
樊凯  杨丽杰 《时代汽车》2023,(11):144-146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硬件设备的更新,为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相关技术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日益深入,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新能源也逐渐成为很多行业的发展方向,新能源汽车是其中的代表,与传统的汽车类型相比,新能源汽车的各项性能得到显著提升,尤其是在环保性上,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中的关键组成,关系到汽车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加强对该系统的诊断和维护分析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电动汽车高压电池与整车车身之间的绝缘性能影响整车运行的可靠性和司乘人身安全。绝缘电阻的阻值反映了电气设备绝缘性能好坏,传统的绝缘电阻被动检测方法仅能快速判断出高压电池正负极对车身地绝缘电阻变化趋势,却无法计算出绝缘电阻值,甚至存在无法识别故障的风险。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全桥隔离检测电路的主动绝缘检测方法,能够准确计算出高压电池正负极对车身地的等效绝缘电阻值,通过预设绝缘电阻阈值和故障诊断机制判断是否发生绝缘故障,并通过Simulink仿真,进一步验证了检测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凸显。据不完全统计,自2017年新能源汽车被广泛应用开始,全球每年均有多达上百起的冒烟、起火等自燃事故,其中约有一半事故与电池系统有关。为了保障新能源汽车的安全运行,各个国家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测试标准。以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安全评价测试标准为基础,结合安全测试实例,对比分析现行世界各国的相关标准,并对未来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的安全测试评价分析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某型号氢燃料电池为研究对象,重点阐述了绝缘电阻的保护原理和理论模型,采用测试仪测试不同情形下的绝缘电阻及其变化规律并加以总结,为提高和改善氢燃料电池电堆的绝缘性能提供理论参考和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保障新能源汽车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文章对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参数进行网络化的数据管理有助于将新能源汽车更快的推向商用化。  相似文献   

9.
迟东海 《时代汽车》2023,(3):101-103
新能源汽车是汽车行业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减少传统汽车污染,推进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检测维修技术是保证新能源汽车正常使用的关键,而从当前新能源汽车检测维修实际情况看,还存在一些问题,这既会影响到新能源汽车检测维修质量,又会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行驶造成了影响。对此在本次研究中首先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状况进行了简单分析,接着文章剖析了新能源汽车检测维修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强化新能源汽车检测维修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新能源汽车研发及测试过程中,有些性能参数的测试如纹波电流/电压等过去并未被生产厂家重视,但在汽车出口时却至关重要。事实上,纹波电流如果发生异常,不仅影响动力电池及其管理系统的运行品质,严重时甚至会影响整车的安全性能。为此,分析了新能源汽车纹波电流的来源及其对整车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利用纹波电流进行动力电池自加热技术,即利用纹波电流对电池正负极施加交流激励,使电池内部阻抗产生热量,实现电池的交流自加热,从而提升动力电池输出性能、增加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  相似文献   

11.
陈佚  朱成  刘頔 《时代汽车》2021,(8):83-84
随着新能源汽车在全球的广泛应用,新能源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得到各界的关注。而电池组是目前决定新能源汽车性能和续航能力的重要部分,因此提升动力电池的性能和确保电池组的工作可靠性、安全性是当前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关键研究课题。从目前的技术来看,冷却系统又是决定了动力电池性能的关键技术,所以本文通过对动力电池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作用以及四种冷却技术特点出发进行分析,探究冷却技术对动力电池的性能影响,从而为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研究提供一点有用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随着国家倡导绿色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愈发得到人们的重视。要保证汽车在任何环境和条件下都能正常运行,这对汽车所有零部件的质量和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能源汽车高压连接系统中,往往都应用大量了高压连接器,每一辆新能源电动汽车上所使用电连接器数量将达到600~1500只,故连接器对整个新能源汽车的质量保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连接器一旦失效,后果十分严重,汽车温度局部升高或发生燃烧事件,甚至出现交通意外。本文从新能源汽车用的高压连接器发展现状及趋势基础上,对高压连接器的失效分析和性能指标做了概述,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汪琦 《时代汽车》2023,(19):88-90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新能源汽车会成为未来的重要交通工具,同时它的应用也会对未来的生态起到一定作用。汽车维修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应优化产业的更新发展,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然而,在使用的过程中,新能源汽车容易出现各类影响因素导致的问题,这也使新能源汽车的性能不高。基于此,文章对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技术展开分析和研究,阐述了新能源汽车的特点,具体分析出新能源汽车常见的类型及其运行问题,指出了新能源汽车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究出新能源汽车维修与保养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升平 《时代汽车》2023,(3):107-109
高速齿轮箱是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的关键功能部件,其效率、寿命与噪声直接决定整车的性能与可靠性。文中陈述了新能源汽车变速器的优点及类型,对变速器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对开展高速齿轮变速箱正向设计和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等,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战略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通 《汽车纵横》2023,(1):89-92
<正>新能源汽车为我国汽车产业弯道超车提供了重要机遇。在这个关键节点上,通过新能源汽车赛事充分地将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展现出来,这对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国际竞争力尤为重要。“汽车运动,属于新能源汽车的时代即将到来。”在2022年9月举行的首届中国新能源汽车耐力赛上,奇瑞参赛选手李彦毅如此感叹。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中国新能源汽车评价规程(简称CEVE)管理中心召开新能源汽车评价规程发布会,会上正式发布了测试评价规程和摸底研究性评测结果。两个方面+三个维度,反映新能源综合性能中国新能源汽车评价规程(CEVE)是由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清华大学电池安全实验室、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4家单  相似文献   

17.
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驱动机构为车用电机,其与工业用电机相比有较大差别,且在成本、性能等方面也有更严格的要求,在保证其高运行效率的同时还需考虑轻量化指标。随着近几年新能源汽 车保有量的大幅提升,驱动电机也暴露出一些售后问题。为此,就如何进行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维 护保养与故障维修展开讨论,以期从工程实际应用角度助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创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市场方面,关键挑战之一在于如何让消费者接受这些更环保的汽车。而激发和教育潜在购买者的一个关键途径是大力宣传那些吸引中国消费者的新能源汽车的性能。  相似文献   

19.
李亚清 《时代汽车》2023,(11):150-152
在现代化石能源短缺和污染日渐严重的今天,汽车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大力研发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可以减少传统汽车污染的同时,也可以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性,对推进汽车行业转型、可持续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而检测维修作为新能源汽车安全可靠使用的关键所在,其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影响新能源汽车检修维修质量的同时,还降低了新能源汽车运行期间的安全性能,由此不利于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中营销及良好口碑形象的树立,进而在产业发展领域可能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本文重点新能源汽车检测维修的重要性和现状问题,进一步探讨了相应的解决路径,旨在提高检修水平,为新能源汽车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新能源汽车在汽车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传统的汽车相比较,新能源汽车具有高压系统,其产生的电流对汽车的互锁系统和安全使用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应当按照新能源汽车的实际要求,保证高压互锁系统的性能,并且及时的解决存在的故障问题,提供系统的稳定性。本文主要对新能源汽车高压互锁系统的应用发展现状及原理进行概述,进一步说明了高压互锁系统的故障问题和相应的处理方法,从而保证新能源汽车的高压部件接触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