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隧道穿越寒冷、严寒地区,在含水环境下易发生冻结现象,严重威胁行车安全.随着我国寒区隧道的大规模建设,寒区隧道冻结防控大多采用"防、排、保温结合"的方式,保温排水系统设计包含侧沟式或中心埋置式保温水沟、中心深埋水沟、防寒泄水洞等方式.以浩吉铁路寒区隧道为例,在前期既有聚氨酯保温侧沟措施下,结合现场出现的侧沟冻结、仰拱填充...  相似文献   

2.
针对寒冷地区隧道洞口段因受洞外气候影响严重而对防冻保温设计要求高的问题,以京沈高速铁路支线天秀山隧道为背景,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寒冷地区隧道洞口段温度场及防冻保温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心深埋水沟顶部和边墙碎石盲沟外侧设置保温板可以防止负温影响到中心深埋水沟和边墙碎石盲沟;仰拱混凝土无法隔绝负温,仰拱底部的横向排水管、二次衬砌背部的环向透水盲管冬季受负温影响易发生冻结。提出对横向排水管包裹防冻保温层,并将保温板厚度增到8 cm的优化方案。优化后横向排水管和环向透水盲管不再出现负温,满足寒冷地区冬季正常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3.
严寒地区铁路隧道防寒措施的合理设置直接关系到铁路运营安全。通过对已建成严寒地区隧道排水通道局部结冰情况和太阳辐射对应关系进行分析,隧道洞口的太阳辐射大小是影响隧道排水通道局部结冰的关键因素。为降低隧道冻害在铁路安全运营中产生的危害,量化计算严寒地区铁路隧道中心深埋水沟的设置长度,建立了隧道洞口太阳辐射评价标准,并基于已建成的位于严寒地区铁路隧道优化后的中心深埋水沟设置长度,结合太阳辐射指标、最冷月平均气温,采用麦夸特法(Levenberg-Marquardt)非线性回归计算出公式待定参数,得到了严寒地区隧道中心深埋水沟设置长度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4.
高铁列车的运营特性引起隧道内气温的变化与普通铁路有很大的差异,高速行驶的列车缩小了隧道内外的温差;而运营时间安排使隧道内温度呈日周期性变化,尤其在寒冷地区,冬季温差的循环变化对隧道产生的影响,目前还缺乏相关的观测和研究。位于寒冷地区的哈大高铁开通运营后,处于土质地层浅埋明挖的某隧道中部衬砌及无砟轨道底座结构受此影响明显,冬季出现渗水结冰情况。通过对该隧道冬季温度场变化规律的观测和研究,提出了隧道渗水整治及防冻的有效措施。建议对寒冷地区高速铁路隧道冬季温度场变化规律做更加深入的观测和研究,并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以进一步完善寒冷地区高铁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5.
严寒地区高速铁路隧道为预防冻胀,于隧道排水口1 000 m范围内设置深埋中心水沟,深埋中心水沟施工难度大、工序复杂,耗时较长。以太焦铁路赵卜峪隧道进口为工程背景,优化隧道深埋中心水沟施工方案,提出管座预制、深孔开挖爆破、使用长大栈桥、工序平衡作业等施工方法确保施工安全,质量及进度得到较大提升。本文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情况总结了深埋中心水沟施工工艺和过程控制要点,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我国寒冷及严寒地区已建成的隧道存在渗漏水影响造成的仰拱翻浆冒泥、衬砌开裂、底鼓甚至侵限等一系列病害.通过对东北地区既有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现状及运营维护状况进行的调研,分析严寒及寒冷地区防排水设计、施工和运营中存在的问题,指出防排水设计技术需要不断提升水平,从而简化运营维护及保证行车安全.研究结论:结合拟建及在建隧道的防排水设计、施工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及新工艺、新材料的实用,总结出保温水沟、中心深埋水沟、防寒泄水洞以及保温盲沟等保温排水的设计应优先采用新型保温材料,减少施工工序以及减低施工难度,以充分解决寒冷及严寒地区隧道的冻害问题.  相似文献   

7.
季节性冻土区运营铁路隧道渗漏水现象普遍存在,冬季渗漏水病害常演变为衬砌挂冰侵限、道床冻结上拱等病害,直接影响列车运营及隧道结构安全。渗漏水防治措施是目前国内外隧道设计、施工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通过分析铁路隧道渗漏水的原因,提出一种渗漏水综合防治措施,并详细介绍了整治方案的施工工艺,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分析重载铁路隧底翻浆冒泥的成因机理,对比分析铁路隧道隧底翻浆冒泥整治方法,并对两侧设排水井、隧道中心设排水井以及两侧设置深水沟3种隧底降水方案进行了数值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两侧设置深水沟能有效降低仰拱中心处的水压力,能够根治隧底翻浆冒泥病害,并给出该降水方案相配套的施工工艺。研究结果对重载铁路隧道隧底翻浆冒泥病害处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隧道裂纹是隧道最常见的病害之一,裂纹的存在将影响隧道的正常运营和使用寿命。通过对津秦铁路客运专线葫芦山隧道施工过程、地质构造及地质活动的综合分析,结合混凝土自身特点,探讨隧道裂纹可能产生的原因,并通过后期观测资料,提出隧道裂纹整治方案。对铁路相关病害的防治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铁路隧道工程建设标准化的提高,水沟电缆槽作为最后一项附属工程施工,其浇筑工艺及施工装备均有了新的提高,但是施工后期和线路后期运营,水沟电缆槽开裂变形的问题依然是难以解决的质量缺陷,对隧道运营安全产生极大影响。本文通过成兰铁路长大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试验,分析其变形开裂成因以及对水沟电缆槽、衬砌施工缝共缝机理进行研究,结合现场技术应用效果,提出"共缝"设置理念,并针对变形缝设置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可为今后隧道工程设计、施工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
结合洛湛铁路某隧道隐伏岩溶整治施工过程,介绍了铁路隧道经过喀斯特地区时对隐伏岩溶的探测、确定整治方案、工艺原理、施工工艺与技术要点及整治效果分析等内容,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总结整体道床铁路隧道隧底病害特点,分析了各类主要病害的成因机理,提出了相应的整治方案设计,通过工程实例验证整治方案的有效性。整体道床隧道内轨道平顺性对于隧底各类病害较为敏感,隧底易形成高压地下水而造成轨道上拱,往往多种病害同时产生。提出了"道床锚固+离缝充填+细颗粒固结+合理排水"的综合整治方案。以唐呼线集宁隧道下行线隧底病害整治工程为例,开展了方案现场应用,整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晋北地区气候寒冷干旱,广泛分布黄土。结合某铁路路堑边坡冻胀病害工程案例,分析了黄土梁峁地形饱和黄土工程地质特征,对地下水因路堑开挖发生动态变化的过程进行探讨;结合既有工程设置,充分考虑整治措施对既有铁路运营安全的影响程度,提出集引并疏排潮湿土体的病害整治方案;总结勘察设计经验教训,为同类工程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李凤欢 《电气化铁道》2023,(S1):186-189
随着寒冷地区铁路电气化建设项目的开展,接触网设备在运营过程中受低温环境影响引发的设备缺陷问题逐渐增多,给运输供电安全管理带来严峻挑战。本文对滨洲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开通运营后接触网支柱受冻害影响引发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滨洲铁路沿线寒冷地区环境特点、地质特征、支柱倾斜柱的危害性,研究接触网支柱倾斜的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15.
首先分析化学锚栓和预埋槽道2种铁路隧道内接触网埋设件设置方式的优劣及其在铁路隧道中的应用情况,然后统计了各类铁路隧道内接触网预埋槽道常见质量问题的类型及分布,并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预埋槽道应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和施工、加强接口工程技术管理、槽道二次定位等措施预防常见质量问题,以及改变接触网吊柱底板、后置槽道和拆除二次衬砌重新埋设槽道等整治方案。对隧道内预埋槽道施工、质量问题整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铁路隧道防排水标准随着建设标准得到大幅提升,但新建隧道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渗漏水情况,有必要对隧道防排水体系进行再认识。通过对某客运专线隧道防排水设计及运营后的渗漏水情况进行剖析,提出了加强细部防水设计、增加防水材料功能和防排水施工工序化等改进措施,提出了建议的排水思路,旨在引出隧道防排水设计需改进的方向。为适应寒冷地区高标准铁路建设需要,对寒冷地区隧道防排水系统的防冻保温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某铁路隧道衬砌拱部存在露筋缺陷,通过现场调查提出缺陷整治方案,结合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发现衬砌露筋对支护结构的位移影响极小,主要影响衬砌承载能力,对比分析整治前后衬砌结构的主应力和竖向位移,确定采用该整治方案能有效降低衬砌最大与最小主应力,但对衬砌竖向位移降低效果有限,通过对现场实际工程整治后的效果进行验证,发现该整治方案能避免衬砌外露钢筋锈蚀,可有效消除衬砌露筋所带来的安全隐患,整治方案简单易行,可为类似隧道病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铁路运营隧道病害主要表现为衬砌开裂、酥碎、剥落、漏水,道床翻浆冒泥。地下水是其产生的根源。在高寒地区,隧道衬砌冻胀、挂冰等反复加剧,严重威胁行车安全,运营期整治难度非常大。本文以我国东北地区牙林线、嫩林线,西北地区南疆线、青藏线等典型的隧道冻害及其治理过程为例,对冻害治理技术及效果进行分析。介绍了国外寒区隧道的防冻措施,分析了隧道渗漏水的原因,对泄水洞、中心深埋水沟等防冻排水形式进行了比较,对防冻排水设计给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合福铁路安徽段隧道为例,通过提高隧道整治思想认识,落实整治责任体制,采用标准化手段推进完善排查方法、整治方案和固化工艺;提出隧底不密实、隧底岩溶段、隧底渗漏水、施工缝、二次衬砌脱空及不稳定块、二次衬砌边墙裂纹、接触网槽道和洞口排查整治方法;针对铁路隧道施工管理,提出将隧底取芯排查、敲击排查纳入隧道工序管理工作,列入检测概算等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昆仑山隧道渗漏水原因探讨及治理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通过现场连通试验,对青藏线昆仑山隧道渗漏水的水源、流径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证明,造成渗漏水的主要原因是隧道结构周围存在融化圈,解冻后使衬砌外侧积聚承压水,在寒季冻结又产生巨大冻胀力,对隧道混凝土结构及防水板接缝产生破坏,形成出水通道;而且排水系统只能季节性排水。提出二号冲沟采取截、排、降,及延长冲沟地表帷幕注浆的范围,洞内水沟采暖,洞内回填注浆的治理方案。借助地质雷达等手段进行效果检测表明,治理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